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腳下一穴專治胃痛胃脹!醫生沒空說,我來告訴你

腳下一穴專治胃痛胃脹!醫生沒空說,我來告訴你

(本文為「文君然文化工作室」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靈樞·脈經》、《針灸學》

列位看官,今天我們跟您說上一個常見癥候,這就是因為消化不良所致的胃痛胃脹。

有了這種情況怎麼辦?與其大把吃胃藥,不如求助於我們身體上的一個穴位。這個穴位,長在我們的腳部,平時很少有人提及,但是的確神通廣大。尤其是調理脾胃疾病,更是它的拿手好戲。

此穴,正是公孫穴。

公孫穴在哪裡?看官有所不知。它就在我們腳底側面,取穴的時候,正坐垂足或者仰卧位,由足大趾內側後第一關節往後用手推,有一個弓形骨。弓形骨後端下緣的凹陷處取穴便是。

公孫穴為什麼能止胃痛、消胃脹呢?

我們都知道,脾和胃,同居於人體臟腑的正中位置,互為表裡。脾主升,胃主降。兩者共同負責一身氣機升降,形同「中樞」。同時,脾的運化之能,是胃氣通降之性的保障。胃的通降,又是脾運化之能實行的基本條件。可以說,脾和胃,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任何一個出了毛病,都會連帶著另外一方,使得氣機升降失常。中焦氣機失常,氣滯不運,則作痛作脹。

這是簡單的一種解釋。不知道您是否讀懂了。

因此,我們要改善胃痛胃脹,就要調暢脾胃之氣。

實際上,能夠調暢脾胃之氣的穴位,有太多了。比如說那個十分著名,經常被人提及的足三里等等。而我們此篇文說要提及的公孫穴,比足三里等等其他穴位,更有一番妙趣。

原來,這公孫穴,本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同時,它還是脾經的絡穴。什麼是絡穴呢?絡脈由經脈分出處各有一個腧穴,這就是絡穴。絡脈從本經絡穴別出後,均走向相表裡的經脈。絡穴,就是溝通表裡兩經的橋樑。那麼,足太陰脾經的絡穴,自然就可以通足陽明胃經。所以說,刺激這個公孫穴,一方面能夠調理脾,一個方面還能調理胃。這就讓公孫穴成為脾胃同調的妙穴。因此,因為脾胃不和導致、升降失常導致的消化系統疾病,譬如胃痛、嘔吐、呃逆、消化不良、腹脹、腸鳴、泄瀉急慢性腸炎等等,都可以用它調理。

其實,用公孫穴來調理脾胃,是歷代醫家的共識。譬如《標幽賦》歸納公孫穴的主治是「腹脹,食不化,膨脹,腹中氣大滿,腸鳴」。現代研究也發現,這個公孫穴,經過刺激,的確可以引起消化系統的一些反應和改變。這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轟動一時的研究成果。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應用公孫穴呢?

作為普通人,用拇指指尖用力按壓公孫穴,每天每側同時按壓15分鐘,再艾灸15分鐘,長期堅持,縱然無法起到專業的治療效果,但是其養生意義也是不可否認的。長此以往,對調節胃腸功能,改善脾胃氣機大有好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如果男人病死,妻子接下來會咋做?男人健康地活著才是成功
腎陽不足,這個地方一按一個坑!你怎麼還不知道?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