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孫吳,為何當時曹魏不偷襲蜀漢?

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孫吳,為何當時曹魏不偷襲蜀漢?

三國當中,曹魏強而吳蜀弱,所以,唯有吳蜀聯盟,才能依託山川和長江天險,阻擋曹魏的鐵騎南下。但是當劉備伐吳時,吳蜀聯盟已經徹底破裂,這個時候曹魏就可以趁機南下。當然,同時發兵滅吳蜀是不可能的,這必然會導致正在交戰的吳蜀重新結盟。

所以,當時曹魏有兩個選擇:一是趁著劉備大軍東出,揮師滅蜀;二是與蜀漢共同進兵,揮師滅吳。那麼當時的曹魏是怎麼選的呢?


曹魏謀士劉曄的建議是伐吳。

劉曄認為,吳蜀交戰,正是天賜良機,如果趁勢伐吳,那麼東征的劉備絕對不會退兵,反而會很高興的與曹魏聯合,瓜分東吳之地。但如果趁機伐蜀,蜀遠吳近,劉備聽說曹魏來襲,必然會退兵自保。

這種情況其實是有先例的,公元215年,劉備從劉璋手中得到蜀川,而孫權命呂蒙以武力進攻荊州南部三郡,這個時候的劉備從益州統兵5萬與東吳在荊州南部交戰,吳蜀聯盟就此破裂。但沒想到的是,正是曹操發動了漢中攻勢,導致了原本已經開戰的吳蜀,重新和解,劉備割讓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給孫權,吳蜀重新聯盟,劉備得以回師,與曹操展開漢中爭奪戰。

所以,當吳蜀爆發夷陵之戰時,曹魏的大臣是傾向於伐吳的,畢竟吳強蜀弱,滅亡了東吳,實力消耗較大的蜀漢,也很難獨立支撐。只不過曹丕認為「人稱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降來者心,必以為懼,其殆不可」。


劉備始終防著曹魏。

除了內部傾向於伐吳外,劉備的軍力安排也對曹魏伐蜀不利。劉備佔據益州後,總兵力有多少,我們不得而知。劉備東征時,帶去的兵力在4萬到8萬之間,因為《魏書》記載了孫權的表文:「劉備支黨四萬人,馬二三千匹,出秭歸」。《傅子》記載說:「權將陸議大敗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備僅以身免」。

可見,劉備東征帶去的兵力最多也就在8萬,少的可能也就五六萬,其中還有1萬由黃權統領,在江北駐紮,防備曹魏。那麼劉備留在大本營的兵力有多少呢?

我們可以推算一下。劉備夷陵慘敗發生在公元222年,6年後,諸葛亮出師北伐,據《諸葛亮集》記載:諸葛亮北伐時,劉禪曾發布詔書,稱:諸葛亮統領步騎二十萬眾。這個數字應當是準確的,因為蜀漢滅亡之際,國力正是最弱的時候,兵力尚且有10萬之眾。

劉備東征全軍覆沒僅僅過了6年,蜀漢依然有步騎20萬,可見,劉備伐吳時,留在益州本部的兵力不會少於10萬。此外,諸葛亮、趙雲、魏延等良臣猛將全都留在益州本部,這種情況下,曹魏如果選擇伐蜀,蜀漢依靠川蜀險阻,層層阻擊,魏軍必然要陷入持久戰,不僅戰略目的達不到,也會導致劉備迅速回師,吳蜀重新結盟,得不償失。

除此之外,當時曹丕剛剛稱帝不久,其內部統治也並不穩固,種種因素,也就使其無力趁機伐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皇漢武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趙雲有勇有謀,為何蜀漢不僅不重用,反而有意打壓呢?原因有二
秦國靠富庶的巴蜀統一天下,為何到三國時,益州反而總是缺糧呢?

TAG:秦皇漢武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