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中國式審美的俗、雅、嬌、病

中國式審美的俗、雅、嬌、病

 

文玩  | 字畫  | 品鑒  | 茶道




中國近現代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評論家王國維先生在談論詩詞,也是人生境界時說道: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實際上,這種「獨,忍,得」的境界不僅是詩詞,是人生,也是任何在創作領域終有建樹的人必經的階段。如果創作如此,那審視創作,評論作品又當有那些境界呢?







「審美」範圍極廣,涉及建築,音樂,舞蹈,繪畫,飲食,服飾等。這種發源於物質生活提升到精神層面的意識活動,是人類追逐心靈的過程。而審美必然經歷一個從俗到雅,又雅入病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伴隨的必然是文化層次的提升,文化知識的積累,所以也必然是一個「金字塔」似的過程。






一 、俗艷




「俗」:「谷中之人」謂之「俗」。也就是說,這是一種「井底之蛙」似的審美,是一種基於實用層面上的物質之美,在沒有見過大量高水平,高層次的文化形式前,人們能接受和想像的就是「普世之美」,「幸福之美」。這是中最簡單,最易接受,最有群眾基礎的審美。如:民間的剪紙,皮影;結婚時的滿眼大紅的鳳冠霞帔;以及年畫中的各種富有吉祥意義的圖案。這都是中國文化中的——大俗之美。








二、含蓄




「雅」即含蓄。當文化有了發展,到了文人階層,就需要對普通物質進行「精工細雕」,也就是說日常實用的物質要經過「打磨」,「研究」,以及境界上的提升。《詩經》曰:雅,正也;《玉篇》曰,雅,素也。於是,大量表面的含義還是被隱藏起來:傢具開始雕畫,文房開始雕刻,扇面開始著畫…並將主人的個性體現其上。詩歌相對於小說的發展就是一個俗到雅的過程。








三、矯情



「矯情」即講究,但是過分的講究。孔子論吃曾說「割不正,不食」,就是東西的切割方法不對,就不能吃。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過分矯情。《紅樓夢》中賈府拿到幾十隻雞做出了的沒有「茄子」味道的「茄鯗兒」就是這個意思。但在筆者看來,從某種程度上說,「矯情」並非一定不好,它是文人的一種趣味和追求,尤其是對自我的一種要求。代表性的當屬中國園林中的假山,故意設之,追求一種欲而不得的心境。










四、病態




「病態」審美就是一種「偏執」的觀念和態度,並非中國獨有。這是一種對原有物質形態和原有審美的轉化或徹底打破。代表性如善好老莊之學的「竹林七賢」,他們「神交於彼此,不流於世俗」;如不愛世俗之愛的富貴牡丹,卻偏好「梅花」,最好還是「枯梅」,牆角傲然一支來」;如對「三寸金蓮」的喜好以及瓷器中對開片(開裂)的喜好等等,都是這種病態審美的體現。









文章源自書畫界藝術


版權歸作者所有 僅供學習交流


精彩

閱讀



這位女神,讓她畫出了帕米爾的靈魂!


她用一生證明,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毛主席的十大印章見過嗎?最後兩枚驚到了!



被蔣介石帶走的十幅畫,每幅都代表了一個時代


梵高的秋天(高清98張)


布達拉宮內部珍貴照片曝光,一般人不給看!


一把油紙傘,美醉了整個江南!




版權說明:文章源於簽約作家或網路,網路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END



頂尖藏品

藏你所愛


 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頂尖藏品 的精彩文章:

謝稚柳筆下的荷花,靈動美麗!
聽茶。

TAG:頂尖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