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教教你如何四季養生

道教教你如何四季養生

道教承中醫之說,十分注意隨四季十二月之陰陽消長、氣運變化,在生活起居、飲食、藥物等方面調養攝護,並以相應的導引、吐納、存思等方法鍛煉補益。據《四季攝生圖》及丘處機《攝生消息論》等著作,四季養生之要大略有以下內容。

春季

春乃萬物發生之時,當與天地之生氣相應,生而勿殺,以養生氣。夜卧早起,漫步於庭,以使志生。正二月間,乍寒乍暖,宿疾易發,衣服加減,應予注意,不可頓去棉衣,慎防著涼,稍冷即應加衣,尤不可令背寒傷肺。諺雲,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後飯。

春暖日和,當遊園踏青,以攄滯懷,以暢生氣,不可兀坐以生抑鬱。春乃肝旺之季,肝木克脾土,食味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肝有病者,用吐納法治,噓為瀉,吸為補,常面東,叩齒三通,閉氣,存思震宮或歲星之青氣入口,吞咽入肝,能補益肝氣。

夏季

夏季天地氣交,當夜卧早起,無厭於日,順於正陽,以泄暑氣。天熱衣單,宜防中陰氣而著涼,不可於檐下、過廊、弄堂、破窗納涼,唯宜居止虛堂、凈室、水亭、樹蔭等潔凈空敞之處,更宜調息凈心,常如冰雪在心,則自然清涼。不可於星月下露宿,防睡著後著風。貪涼以汗身當風而卧,易致風痹。頭為諸陽之總,尤不可著涼風。禁卧濕地及穿濕衣。夏季心旺克肺,飲食宜減苦增辛以養肺,又心旺腎衰,不宜多食冰冷之物,使腹胞受寒。宜外絕聲氣,內薄滋味,戒肥膩食物,忌食過飽。保養心氣,當以吐納,呵以疏之,噓以順之。

秋季

秋氣肅殺,宜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收斂神氣,使志安寧。肺旺肝弱,飲食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秋氣燥,宜食麻(芝麻)以潤其燥,禁冷飲及穿寒濕內衣。服黃芪等丸一二劑,則百病不生,肺氣太盛,須吐納以咽泄之。常於晨起面西,鳴天鼓七次,咽津,存思西方太白白氣入口七次,存咽入肺,能補益肺氣。

冬季

冬日陽氣在內,陰氣在外,宜居處密室,溫暖衣衾,適其寒溫,忌冒觸寒風。應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去寒就溫,以防傷腎。寒極方加棉衣,逐漸穿厚,不得頓時增衣,無寒即可,不宜頻頻烤火,引火入心。宜服酒浸葯或山藥酒一二杯,以迎陽氣。冬季腎旺心弱,飲食宜減酸增苦,以養心氣。腎有病,當吐納以吹瀉之,以吸補之。常向北,存思北方辰星黑氣入口,咽下五度,存咽入腎,補益腎氣。

摘自陳兵《道教修鍊養生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一部讀者期盼已久的音樂傳記:《王洛賓》
錢乘旦:中國的「世界史」成了刨除中國歷史的「外國史」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