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篇關於青少年性轉變的論著,引起LGBT群體、學界激烈爭辯

一篇關於青少年性轉變的論著,引起LGBT群體、學界激烈爭辯

近日,布朗大學的一位公共衛生專家 Lisa Littman 在 PLOS ONE 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引發爭議,這篇文章分析了來自父母的調查問卷,而分析結果指出,這些參與調查父母的孩子會突然出現對其出生時性別分配的不安。該論文稱這一現象為「快速發作性性別不安」(Rapid-onset gender dysphoria,ROGD)。論文發表不久,便引起 LGBT 跨性別倡導者的激烈批評,同時遭到對論文研究方法的質疑。

由於該文章表明某些性別不安的病例可能具有「社會傳染性」,因此跨性別倡導者稱,該文章公然反對跨性別。另外,一些反對者認為,該論文的研究方法存在嚴重缺陷,Littman 只採訪了父母而不是孩子自己,這些受採訪的父母擔心孩子突然出現明顯的性別煩惱。

圖 | Littman 在 PLOS ONE 發表關於快速發作性性別不安相關研究(來源:PLOS ONE)

目前,PLOS ONE 宣布正在對該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分析結果進行進一步審查,布朗大學官網的相關新聞稿也已在 8 月 27 日撤稿。

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 PLOS ONE 主編 Joerg Heber 教授在接受 ScienceInsider 採訪時表示,「這不是要壓制學術自由或科學研究,而是關於文章內容本身的調查研究,我們將進一步討論這篇文章哪裡存在問題、哪裡需要改進。」

8 月 28 日,布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Bess Marcus 在一份公開聲明中表示,除了對研究設計和數據收集的質疑,「該研究領域的研究人員也擔心這一結論可能被用來詆毀跨性別青年」。

9 月 5 日,布朗大學再次發表擴大聲明,表示「鑒於對研究設計和方法的擔憂,而不是該主題的爭議性質,布朗大學決定停止在新聞網站上展示這一新聞報道。」

但此事在學術界引起的反彈並沒有因此平息,一些學者認為,LGBT 群體用他們的價值觀對學術研究進行了「道德綁架」。


論文重審,新聞撤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那麼,這篇「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論文究竟講了什麼?

圖 | 論文作者 Lisa Littman(來源:布朗大學)

該論文是第一個提出一種名為「快速發作性性別不安」(ROGD)疾病的文章。這種疾病描述了少年或年輕人在青春期或之後突然因性別分配而感到煩躁不安。性別不安或性別認同障礙,是因在出生時所處的性別與自身對其性別的認同不匹配時所產生的痛苦。

而論文數據收集主要源於孩子父母參與的在線調查。

布朗大學助理教授 Lisa Littman 發表於 PLOS ONE 雜誌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特別是女性,可能會因來自同伴的壓力或來自互聯網上的輿論影響而產生跨性別者傾向。Littman 認為,當那些在兒童時期未對改變性別產生強烈興趣的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後突然對改變性別產生極大的興趣,這時「快速發作性性別不安」便產生了。

圖 | 論文中對性別不安的一些評判條件(來源:PLOS ONE)

ROGD 的存在受到跨性別倡導者的強烈批評。他們認為,對父母來說是「快速發作」,但這可能是由兒童內心漫長的成長過程而產生。

批評者指責 Littman 未能從支持跨性別青年的網站招募參與者,也未採訪這些年輕人本身。父母可能在此事上存有偏見,或者對他們的孩子被認為是跨性別者而感到不滿。來自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的跨性別作家和前發育生物學家 Julia Serano 上周在一篇批評性文章中寫道,「Littman 的論文沒有提供 ROGD 存在的證據」。

鑒於文章數據獲取和分析方法的不嚴謹,PLOS ONE 期刊決定對該論文進行重審。而由於論文需要通過進一步審查,布朗大學決定從其官方網站刪除關於此次研究的新聞報道。布朗大學的負責人表示,當 PLOS ONE 期刊決定進一步審查該研究的研究方法後,布朗大學刪除該研究相關報道應該是「最負責任的舉措」。

當日,布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Bess Marcus 也發表了一份公開聲明表示,我們支持學術自由,不會審查教師和學生的研究。同時,我們也支持跨性別的事實的存在。這兩件事並不矛盾」。

但同時,Marcus 在聲明中還指出,「公共衛生學院擔心該研究的研究結論可能被用來詆毀跨性別青年」。

圖 | 布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Bess Marcus 的公開信(來源:布朗大學)

布朗大學的 LGBTQ 中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項研究的消息「已經鼓舞了偏執和歧視態度,這些態度對我們社區的成員尤其是跨性別青年產生了現實生活的影響。這對我們的學生以及教職員工都是有害的和非人性化的」。

至此,此事徹底激起跨性別倡導者的關注和評論,以及對學術自由的爭辯。雖然撤新聞稿這一動作本意或許只是為學術論文嚴謹起見,但事實上,對這一動作的後續解讀引起了學者的不滿。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論文重審和撤稿行動踐踏了學術自由。波士頓哈佛醫學院前院長 Jeffrey Flier 教授在接受 ScienceInsider 表示,「對於整個布朗大學來說,這是一個悲傷的日子,因為這是對他們學術和行政領導能力的徹底質疑」,同時,他稱 Marcus 的說法與學術自由完全對立,布朗大學未能為 Littman 辯護的做法「令人吃驚」。


究竟是研究不嚴謹還是迫於壓力?

在 8 月 30 日,布朗大學的 Cass Cliatt 否認了布朗大學因 LGBTQ 社區的壓力而刪除該研究報道。

Cliatt 說,「事實上,一旦 PLOS ONE 要求對該研究的研究方法進行審查,那麼該大學便會立即刪除有關該研究的新聞報道。我們並不是僅僅針對該研究,而是當期刊評估研究的設計和方法出現疑問時,我們需要負起該負的責任。」

PLOS ONE 發言人大衛克努森說,這項研究在出版之前,已經由一位學術編輯進行了審閱並將其發送給同行互審。但該雜誌決定在收到批評性反饋後重新審查該篇論文。大衛克努森表示,「我們尊重科學。如果有引起很大的騷動,我們希望確保我們的信仰得到尊重。有話題爭議的論文引起強烈爭論十分常見,而且期刊再次審查研究方法並不是聞所未聞。」

圖 | 8 月 30 日布朗大學 LGBTQ 中心發布了對跨性別價值觀的支持聲明(來源:布朗大學)

同時,Littman 也向期刊發表聲明:「我的研究目的是描述臨床醫生和家長所觀察到的一種現象。當尋求治療這些存在疾病風險的人群,需要在這種疾病產生前尋找可能導致這些疾病變化的原因。我堅持我所得出的結論,將通過更多的研究來完善我最終的結論。各界對我研究所提出的眾多問題和疑慮在我研究本身中已經做出了全面的描述和全面的討論。我選擇了一個沒有訪問許可權的期刊,目的就是為那些感興趣的讀者瀏覽而無需他們付費。」

Littman 承認其研究存在局限性,並將該局限性描述為新研究的起點。她告訴 ScienceInsider,「與所有首次描述性研究一樣,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複制當前這些研究結果。在即將進行的研究中,她將對父母與青少年進行配對招募,以此防止對某些青少年 ROGD 的遺漏。」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精神病學教授 Ray Blanchard 在一個性別診斷診所工作了 15 年,他說這篇論文指出了一個明顯的現象:一個新的青少年亞群,其中主要是女性患者,存在明顯的性別不安,並且這種煩躁不安在童年時期並沒有明顯的跡象。

Blanchard 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在北美和其他地方的許多臨床醫生都看到過這樣的病人,同時青少年女性出現該跡象的數量佔主導地位。沒有人可以否認這一臨床現實。由於某些患者在兒童時期並沒有出現這樣的病情,因此當其在青春期發生時,被提交給診所的性別不安記錄便會有所增加。

(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在 9 月 5 日,布朗大學就此事發表了擴大聲明,表示布朗大學並不迴避這一存在爭論的研究,但學術自由與包容並不是對立的。

關於 PLOS ONE 上發表的論文,一些學者提出的研究設計和方法問題非常嚴重,因此 PLOS ONE 對論文進行出版後重新審核,以尋求對研究方法和分析進一步評估。這是對學術標準的嚴格要求。

但另一方面,由於話題本身的政治性質,文章引起了更廣泛的關注。布朗大學認為,任何人都有自由選擇自己研究主題的權利,因此布朗大學不會對研究內容做任何干擾或阻撓。這屬於學術自由範疇,即使是在政治上存在爭議的領域。

圖 | 布朗大學對新聞撤稿作出聲明(來源:布朗大學)


後記

科學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學術自由。無論是在不同文化背景還是不同體制環境下,學術自由都是思想自由的體現。如果無法保障學者可以自由探索各種領域的知識,就無法獲得中立和可信的研究結果。

面對不同聲音的質疑時,學者自身的開放心態也十分重要。除了學者對進一步研究的修正,面對研究本身嚴謹性的質疑,出版方和學校的謹慎對待也體現出他們對研究結論所負的責任。

如布朗大學的擴大聲明所說,學術自由與文化包容並不是非此即彼的。一些研究內容本身或許帶有一定其他屬性,但這並不該成為干預學術自由的原因。同時,學者需對自身所做的研究和結論負責,確保在研究方法和分析過程中符合學術規範,避免一些研究過程中存在的疏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大齡運動員」現象越來越普遍,賽場將不再由年輕人主宰
自動駕駛道阻且長,谷歌自動駕駛前負責人解惑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