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華米科技的第一步:全球首款可穿戴AI晶元黃山1號登場

華米科技的第一步:全球首款可穿戴AI晶元黃山1號登場

2018年9月17日,華米科技在北京召開年度新品發布會,不僅帶來了大家期待已久的AMAZFIT 智能手錶、米動健康手環1S,還發布了華米科技年度重磅產品——首款全球可穿戴領域首款人工智慧晶元黃山1號。

三款新品,晶元為重

與以往的常規升級不同的是,AMAZFIT 智能手錶搭載了小愛同學,這意味著用戶可以通過對手錶的語音命令來操控智能家居,目前已支持多達11類智能家居產品。

手錶內置的NFC支持全國165個城市公交卡、續還會支持門禁卡以及NFC銀聯刷卡消費。AMAZFIT 智能手錶加入了GPS+GLONASS雙星定位系統以及新一代華米高精度光學感測器。官方表示其在心率檢測方面可將精準度提升至98%且功耗降低80%,並支持全天心率檢測和異常運動心率報警。續航方面,華米官方的數據是典型使用場景可維持120小時續航,可正常使用5天。

相比於AMAZFIT 智能手錶,AMAZFIT 米動健康手環1S則是更注重運動健康方面。其保留了經典的ECG心電感測器,同時也採用了新一代光學感測器,支持AI神經網路,可7*24小時對用戶的心率進行自動檢測,可實時監測包括房顫在內的心律失常。同時該手環還接入了米動健康App,可給用戶提供24小時的醫療諮詢服務。

AMAZFIT 智能手錶和AMAZFIT 米動健康手環1S將在9月17日於京東、天貓、拼多多三大平台開售。

無論是AMAZFIT 智能手錶還是AMAZFIT 米動健康手環1S,作為可穿戴產品,它們都有各自的亮點,但是本次發布會的重磅顯然不是這兩款消費級產品,而是那顆全球可穿戴領域首款人工智慧晶元黃山1號。

華米科技的第一步:全球首款可穿戴AI晶元黃山1號登場

黃山1號是基於RSCI-V指令集架構研發的人工智慧晶元,也是首款被應用於可穿戴領域的人工智慧晶元。其自身集成了Always On模塊控制器和神經網路加速模塊,其可快速、自動的將感測器數據傳輸到SRAM中,通過神經網路加速模塊快速的處理本地化AI任務。通過Heart Rate、ECG Engine、ECG Engine Pro、Arrhythmias四大驅動引擎,對心率、心電、心律失常等進行實時監測與分析,特別是其低功耗,高能效比的優勢,讓它可廣泛應用在各類可穿戴設備中。華米創始人黃汪在發布會上表示,黃山1號目前已經正式流片,搭載黃山1號的可穿戴產品將於2019年上半年面世。

關於RSCI-V指令集架構,也許大家並不了解,它是由伯克利大學的Krste Asanovic教授等開發人員於2010年發起的研究項目,其初衷是研發一套可適用於嵌入式領域,低功耗、高能效比的指令集架構。2016年,RSCI-V架構正式對外開放,RSCI-V指基金會開始運作。

雖然只有短短兩年多的時間,但由於RSCI-V架構相比於X86和ARM架構有著高性能、低功耗、體積小、易拓展以及完全開源的優勢,目前為止RSCI-V基金會已有超過150個會員加入,包括谷歌、惠普、西部數據、英偉達等等科技巨頭都是其會員。

而正是在這股RSCI-V的熱潮之下,黃山1號誕生了。

華米做晶元?情理之中

黃山1號的誕生並不是沒有預兆,早在2017年初華米科技的內部信中,華米創始人黃汪就表示公司將成立華米人工智慧實驗室,並將在2018年發力智能穿戴晶元的研發,果不其然,黃山1號就此面世。

華米科技的第一步:全球首款可穿戴AI晶元黃山1號登場

黃山1號可以說是一顆含著金鑰匙出身的晶元,一經面世,身上便掛著三個第一的頭銜,它是可穿戴領域第一顆RISC-V處理器、可穿戴領域第一顆集成神經網路加速模塊的處理器、可穿戴領域第一顆集成Always On模塊的處理器。

這顆重磅的處理器,居然是華米發布?其實毫不意外。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可穿戴市場的爆髮式增長,華米可以說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華米科技2018年上半年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高達1010萬部(同比增長31.2%),總營收13.461億元(同比增長63.7%),調整後凈利潤1.941億元(同比增長160.8%)。市場佔有率方面,華米獨家提供給小米的小米手環目前的市場佔有率維持在世界第二,僅次於蘋果,第三位則是Fitbit。IDC預估未來五年內全球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將維持13.4%的年複合增長率,到2020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年出貨量將高達2.1億台。

增量如此龐大的可穿戴市場,前有蘋果,後有Fitbit,華米科技該如何是好?其一,打造自主品牌形象;其二,構建硬體技術壁壘。

無論是蘋果,還是Fitbit,其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都已成型,相對於其二者而言,華米的自主品牌形象並不鮮明,更多的是依賴於小米。自2015年華米推出自主品牌AMAZFIT以來,市場已有不錯的反饋,雖然出貨量方面仍不及小米手環系列,但在2018年第二季度,AMAZFIT產品營收占華米總營收約42%,表現十分強勁。

對於可穿戴設備來說,其主要是依附於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系統本身的軟體生態並不複雜,對軟體生態的依賴性也相對弱,因此市面上多數的可穿戴設備功能也都如出一轍。正因如此,構建硬體壁壘才顯得尤為重要。

由於可穿戴設備內部體積十分有限,其對硬體要求更為苛刻,低功耗,高能效比,保證續航是它的基礎,在此之上再進行性能的提升才有實際意義。

由此來看,黃山1號出自華米之手,合情合理。

首款可穿戴領域的智能晶元意義何在?

作為全球第二大可穿戴品牌,華米有必要在這個時間節點構建硬體壁壘,並以此打造差異化競爭。此前的中興事件給予國內科技行業很大的反思,中國企業想要在國際舞台立足,掌握核心硬體技術是首要條件。黃山1號的面世,不僅給予華米自身很大的信心,對於國內的晶元硬體研發也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黃山1號是中國企業晶元實現領跑行業的特例。

對於華米而言,黃山1號在其晶元研發上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華米自身的優勢在於系統和研發,其可穿戴設備的準確性、易用性幫助華米取得了今天的成績,但對於如今競爭激烈,增量龐大的可穿戴市場來說,華米不應該有所懈怠,而是迎頭而上。蘋果的優勢在於構建了完全封閉的軟硬體生態閉環,其技術壁壘眾所周知。而對於華米自身來說,雖然規模效應已經形成,軟體生態也基本成型,其薄弱的一環正在於硬體壁壘。從華米人工智慧實驗室成立到現在黃山1號的面世,僅僅不過兩年的時間,華米宛如奇蹟一般的構建了自己硬體壁壘的雛形,其團隊研發能力可見一斑。於華米而言,其視野和格局已經放大,布局人工智慧晶元的黃山1號只是華米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華米科技的第一步:全球首款可穿戴AI晶元黃山1號登場

對於行業來說,可穿戴晶元一直以ARM架構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ARM在嵌入式領域多年累積的技術實力與其深入人心的品牌影響力。但其實對於可穿戴設備,乃至整個IoT市場來說,指令集、代碼,複雜且冗長的ARM並不是最優選擇,開源,精簡,年輕而充滿活力的RSIC-V更適合於可穿戴設備這類嵌入式系統。可穿戴設備對軟體生態的依賴不高,雖然RSIC-V的發展時間不長,但發展勢頭很猛,指令集完全開源,對於行業來說,這樣的晶元不僅成本低,而且可拓展性還很強,用於可穿戴設備再適合不過。在晶元研發上選擇RSIC-V是正確的決定,華米只是做了大家想做而未做到的事情。隨著黃山1號的發布,可預見的是,後續會有更多可穿戴設備廠商在RSIC-V晶元上跟進,發布自己的產品,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黃山1號已經領先了一步。

而於用戶而言,黃山1號的意義清晰明了,精簡的RSIC-V指令集架構能夠實現低功耗、高能效比,其內部集成的神經網路加速模塊可實現本地化的AI邊緣計算,若是對於可穿戴設備單個產品來說,其作用可以簡單的以更省電、更快來概括,但若是放到整個IoT生態體驗的角度來講,則是一種更完整、更全面、更生態的用戶體驗。首款可穿戴人工智慧晶元黃山1號結合華米自身的健康大數據,可以真正的給用戶提供更真實、更科學的健康分析與指導,實現了從數據積累-分析-建議,三位一體的健康數據服務。

寫在最後

雖然華米科技現已是全球第二大可穿戴設備品牌,但面對強大的蘋果,黃山1號仍不是一顆定心丸。華米需要通過更堅實的硬體壁壘構建屬於自己的軟硬體生態閉環,黃山1號只是華米的第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9大視角,26種聲音:看懂自動駕駛的「生死時刻」
HoloLens開發者體驗報告:Magic Leap One確實比HoloLens好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