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個安防老兵的「折騰人生」

一個安防老兵的「折騰人生」

一個安防老兵的「折騰人生」

華泰科捷CEO傅劍輝

第一次看到傅劍輝,是在他位於北京的辦公室里,長相敦樸、體態厚實,老舊的西裝披在一張破了些皮的老闆椅的靠背上,桌上的幾包白鯊香煙讓本就不奢華的辦公室又顯得多了幾分簡樸。

眼前的他,芸芸眾生中的一員,與常人並無二致,頭腦中的影像,瞬間切換成了無數「普通人物」的疊加。而不是採訪之前提前給他預設的用技術賦能世界的陽春白雪模樣。

缺乏詩和遠方的人設下,雷鋒網記者的驚訝來源於他對於行業的認知。

作為華泰科捷CEO,採訪過程中,他對AI在安防領域的包括分類檢測、分割、以及整個圖像區域分類的技術研究問題瞭然在心;對於AI在安防行業的發展大勢、落地考驗、定位走向掐指可談。

談起安防,傅劍輝有說不完的話。

在與雷鋒網交流的四個小時里,他總共抽了七根煙,仔細梳理著過往十八年來安防行業的一幕又一幕,從事件到人物、從人物到故事、從故事到變革,從模擬時代講到IP時代,再講到今天的人工智慧時代。

從某種意義來說,當傅劍輝把真實的自我帶入安防角色中的那一刻,他就已回到主場。而我相信,在說這些的時候,他已經不在角色里,他是在說他自己。

智能前移將成安防大勢

這已是傅劍輝進入安防圈的第18年,如同精密齒輪般運轉的生活已經持續了6500多個日夜。

現年47歲的傅劍輝在安防行業並非一帆風順,直到今天還在奮鬥的他,說是大器晚成,都算得上是恭維之言;並未在安防圈大紅大紫的他,嚴格意義上來說,目前還只是個普通從業者。

在2000年進入安防圈之前,傅劍輝曾在北京做過五年的大學物理老師,邏輯清晰且善於學習的他辭任後加入亞訊數碼擔任銷售總監,之後擔任美國凱立信副總經理,多年的從業經歷和行業沉澱才慢慢讓他被業內人士所熟悉。

採訪中發現,傅劍輝最大地熱情就是對於包括AI、區塊鏈等前沿科技的研究。於無聲處,先人一步,進行前瞻性思考,所謂運籌帷幄,大抵正是如此。

即便如此,過去的幾次職業經歷也並沒有讓他的事業掀起多大的浪花,而這也就註定釀造了他的心有不甘。

作為聯合創始人成立華泰科捷之後,對於他來說,最大的好處則是不用有所束縛,可以成為自己事業的總規劃師,按照自己的邏輯、想法,認真地去做一件事。

而這件事還是發生在安防行業:依託前端智能晶元,做安防嵌入式AI智能前端產品。

誰也未曾料想,就這一技術的承上連接,要等到十多年後的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技術的成熟讓傅劍輝心裡樂開了花,因為他知道,他的新機會又來了。

自AI在安防行業落地、應用,大概也有超過六年時間了,不短的時間來教育市場,獲得的相關應用滲透率只有不到5%。

在傅劍輝看來,核心原因在於視頻數據量和中心結構化伺服器計算性能的制約,傳統安防系統中,攝像機採集的數據要經過後台對其進行解碼、抽幀、人臉識別與結構化應用,再進行特徵碼的提取、後期比對,整個過程使得計算壓力全部集中在後台。

因此,擺在行業人面前的一道難題是:如何實現前端在複雜環境下的數據智能採集和結構化變得至關重要。

在此背景下,傅劍輝與清華大學王生進教授團隊一起,從晶元層導入產品,基於華泰科捷的嵌入式平台和清華大學的優秀演算法,共同發布AI 前端攝像機和AI BOX人臉檢測終端。

提到王生進教授的團隊,有一件事不得不提。

2005年,由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主持集成清華大學人臉技術,世界上首次在我國出入境旅客最多的深圳羅湖口岸開通「旅客自助查驗通道」 ,日均出入境人數在數十萬以上。

目前,相關產品已推廣到深圳、珠海兩個地區的邊檢口岸,已開通了近400條自助通道,(日均)近300萬旅客,驗放旅客達數億人次,通過率98%,成為世界人臉識別技術大規模成功應用的範例。

基於此,在保證性能的情況下,他們發布的AI攝像機演算法模型比伺服器端壓縮了20倍,速度提升了15倍,實現前端複雜環境下採集海量、精準、高質量的圖像數據樣本。

他告訴雷鋒網,看似簡單的智能前移,其實已經將人臉識別演算法的六成算力從後台移動到了前端,極大地緩解了後台比對、搜索、分析的壓力。

「得益於深度學習的發展,以往模式識別中依靠人工完成的特徵提取工作全部可以通過網路結構自主完成。

而這些核心技術都在指向去中心化,包括物聯網以及區塊鏈技術的爆發都是如此。未來,智能邊緣計算將成為趨勢,而這也是我們選擇專註做 AI 智能前端產品的首要原因。」傅劍輝解釋說。

他透露,目前公司所做的解決方案主要是以動態人臉為主,應用於公安實戰的前端智能;未來將會加入車輛二次分析的演算法模塊;以及通過包含相態、形態、神態、意態四個方面的態視演算法實現對人進行整體上的概念描述。

AI創企需有自身定位、思考

對於AI在安防行業的落地、應用,傅劍輝也有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他認為,AI只是一項技術,自模擬到數字再到今天的AI時代,安防行業出現過多次極具代表性的革新技術。以史為鏡,這些技術都只是對於某些功能提供的升級和補充。

眼下,中國安防消費者依然重硬體、輕軟體。未來幾年,真正推動安防行業發展的一定還是銷售「產品」的公司。

在這個大環境下,AI初創公司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提供好的產品,找到好的盈利模式。

目前,安防業務分為「天網」及「地網」,天網的甲方在於公安;地網的甲方在於社區。在傳統廠商拼得火熱的天網項目中,AI初創公司可以選擇地網部分,做一些社區類的AI方案。

與此同時,AI又是項燒錢的技術,高投入會對很多創業公司提出不小的挑戰。在後期發展中,如果能在行業內找到優質合作夥伴進行全面戰略合作不失為上佳解決方案 。

從技術層來看,晶元產業在計算領域處於基礎層次,是計算產業上游領域發展的基石。誰能更好地滿足新一代計算平台的需求,誰就能佔領下一代計算革命制高點。

英特爾和ARM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新計算平台的出現往往是新興晶元企業彎道超車的拐點,新計算方式的發展必然帶動專業處理器的需求。

未來,AI晶元極大可能會走向DSA架構(針對應用領域做優化的專用領域處理器架構,即通用硬體平台+專用演算法),用很低的硬體成本,超低的功耗,即可實現更好的能耗比。

傅劍輝告訴雷鋒網,目前整個中國有數億台攝像機,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多。如果中小型安防企業能夠找準定位,憑藉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細分市場做精做專,一樣會有不錯的發展機會。

人生需要不斷試錯

一個人嘗過甜頭就很難再吃苦,一個人站到過山頂就不願再低頭,這是人類的本能。

但清醒的傅劍輝好像已經克制了本能,「過去幾年,有過很多不錯的機會,但最後都拒絕了,到我這個年紀再不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就真的來不及了。」

對於他現在做的「前端智能」的事兒,也許是正確的路,也許還是一條彎路。

可那又如何呢?人生本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

需要承認,傅劍輝算不得「大人物」,他只是千千萬萬安防小人物中的一個縮影。要是安防的世界也有江湖,他們大概終其一生都無法成為北喬峰、南慕容那樣的大豪傑。

世上有那麼多行業、那麼多人,每個行業中出類拔萃的人始終是鳳毛麟角,那些茫茫人間的吉光片羽,可遇不可求。

正如野百合也有春天,小人物也有夢想。就像傅劍輝所說,當前安防+AI仍是一片藍海。或許,他和他帶領的華泰科捷也有在這片藍海中實現彎道超車的一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華為:技術力量逐漸下沉至各行業,引領金融、製造、電力等行業數字化革新
谷歌改口,將修復地理位置信息泄露問題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