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要以「九一八事變」為抗戰起點,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

為什麼要以「九一八事變」為抗戰起點,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

原標題:為什麼要以「九一八事變」為抗戰起點,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


來源 | 青春荊州


「九一八」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黑暗時刻。每逢「九一八」,從遼瀋大地傳來的警鐘之聲,是這塊土地拒絕遺忘的誓言。歷史無法重來,未來可以開創。銘記歷史、警示未來,這是正義的擔當,歷史的重任。







我們紀念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冤冤相報。經歷過深重苦難的中華民族,為了今天的和平與繁榮付出了世所罕見的艱辛與犧牲,對和平無比珍視,倍加呵護。歷史告訴我們,和平是需要爭取和維護的,只有人人都牢記戰爭的教訓,從苦難中汲取向上的力量,和平才會一直和我們同在。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這是一個大國應有的品格力量,是一個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


時間可以過去,歷史不能忘卻。


勿忘國殤,吾輩自強!



為什麼八年抗戰要改為十四年?

1.以「九一八事變」為抗戰的起點,改「八年抗戰」為「十四年抗戰」,全面反映歷史,強調「九一八事變」後的14年抗戰歷史是前後貫通的整體。


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


這6年間中日戰事從未停止過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佔東北三省。


1932年初:日本又在上海自導自演了「一·二八」事變。這是自「九一八事變」以來發生的最大一次中日軍隊交戰,此戰使中日戰火從東北內陸燃燒到了長江以南濱海地區,進一步擴張了日本侵吞整個中國的野心。東北淪陷和淞滬抗戰後,日本帝國主義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中國華北廣大地區。


1933年元旦:日軍開始向山海關進攻。中國守軍還擊,揭開了長城抗戰的序幕。此後,山海關淪陷,日軍開始把軍事侵略的矛頭指向華北,並加緊部署進攻熱河。當年5月,國民政府與日軍簽訂《塘沽協定》,在事實上承認了日本佔領東北三省和熱河,並把冀東22縣置於日偽勢力範圍之內。華北門戶洞開。


1934-1935年:日本製造張北、察東和河北事件,進而蠶食華北、分離內蒙,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和偽「蒙古軍政府」,並妄圖進一步侵吞華北地區,陰謀策動所謂的「華北自治」。


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國國防方針》及《用兵綱領》,公然宣稱要實現控制東亞大陸和西太平洋,最後稱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會議通過了《國策基準》,具體地規定了侵略中國,進犯蘇聯,待機南進的戰略方案。同時,還根據1936年度侵華計劃,制定了1937年侵華計劃。從1936年5月起,日本陸續增兵華北,不斷製造事端,頻繁進行軍事演習,華北局勢日益嚴峻。


1937年:北平的北、東、南三面已經被日軍控制,並且不斷擴大增設在平津地區的駐屯軍,準備隨時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當年7月7日爆發「七七事變」,震驚了全中國。


2.以「九一八事變」為抗戰的起點,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點,強調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凸顯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精神。

3.這些年來, 「十四年抗戰」的觀點已經成為普遍認可的科學結論。1945年,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報告中就指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在曲折的道路上發展起來的。這個戰爭,還是在一九三一年就開始了。」


4.之所以重申時間脈絡,是為了銘記、承認並尊重那些「九一八事變」以後,不甘心作「亡國奴」而奮起反抗的不屈的中國人民。從「九一八事變」至1933年,總數超過30萬的東北義勇軍在日本關東軍的征剿下頑強戰鬥,「白山黑水盡化為赤血之區」。


5.歷史認知是一個過程,尤其在起止時間上的綿延需要被不斷研究確認。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它從來都不孤立存在,始終與後代學人的解釋捆綁在一起,隨著學者研究的深入,不斷修正,接近事實。


可以說,「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為什麼抗戰會有兩種說法 ?


抗戰到底是8年(以七七事變開始)還是14年(以九一八事變開始),為什麼會有兩種說法?


按照一般常理,一場戰爭的開始時間,不應當有什麼分歧。但是,近年來國內史學界圍繞著中國抗日戰爭的開端問題,展開了相當規模的討論,主要是針對八年抗戰的說法,提出了十四年抗戰的概念。


直到現在,在台灣的史書上,為了維護南京國民政府和蔣介石「和外剿共」的「正確」,還把「攘外必先安內」的對日妥協政策,說成是具有「遠見卓識」、「知己知彼」的「英明」決策,稱讚這個政策「爭取到了四年充實國力時間」。長期以來,大陸史學界多從革命反革命鬥爭的視野,從國共鬥爭的角度來論述十年內戰,對於中日民族矛盾佔主導地位下的國共鬥爭,還缺乏較深入的研究。近年來,大陸史學界關於九一八事變後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國共兩黨的政策、日本侵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的特點以及關於抗日戰爭開端等問題的研究,正是為了全面深入認識中日戰爭歷史。有些文章,把抗日戰爭開端問題的討論,僅僅看成是「第二次中日戰爭」、「抗日戰爭」、「抗日戰爭時期」幾個不同概念範疇的爭論,似乎有些把問題簡單化了。實質上,抗日戰爭開端問題關係到對九一八事變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關係到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抗日戰爭的特點和南京國民政府作用的評價;關係到九一八事變歷史地位的認識等一系列根本問題的認識分歧。因而全面深入地探討這些問題,對於深入地客觀地全面研究抗日戰爭是有意義的。正是基於此,應該確立十四年抗戰的概念。


其實,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是與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性抗戰的過程相聯繫的兩個概念。八年抗戰是指從1937年開始的全國性抗戰,十四年抗戰是包含從1931年開始的局部抗戰在內的整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兩種提法一直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語言環境下使用,已經約定俗成。其實質內容沒有矛盾。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日的主張,在不同的階段都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我們既充分肯定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在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進行的全民抗戰,也充分肯定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抗日鬥爭、特別是東北抗日聯軍的英勇鬥爭和其他一些中國軍隊的奮起抵抗。


(十四年抗戰將1931年到1937年六年的局部抗戰涵蓋在內)


十四年抗戰說法的由來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抗日戰爭研究組組長岳思平曾刊文表示: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為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開端,是科學的,這一看法基本上成為主流認識……人們習慣稱作的「八年抗戰」,實際上是指全國抗戰。如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的歌詞——「他堅持抗戰八年多」,就是如此。中國抗戰史專家王錦思也認為,確認抗戰從九一八事變開始,符合國際認知。據他介紹,作為侵略國,日本在描述侵華戰爭時,就是將九一八事變作為時間起點的。在他看來,民間更為熟知的抗戰節點也是九一八事變,每年9月18日,全國各省市區都會鳴防空警報紀念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主題撞鐘鳴警儀式


2014年9月3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的紀念活動儀式現場出現了14個方陣、140面彩旗;儀式上,鳴響了14聲禮炮;現場放飛14000隻氣球,抗戰紀念館南面廣場上高14米、漢白玉基座的國旗杆,象徵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歷程。同樣象徵著中華民族14年抗戰歷程。


新華社也在2016年9月18日發布的《浴火重生的歷史迴響——寫在「九一八事變」爆發85周年之際》一文中寫到:85年前的今天,日軍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14年的抗日戰爭從此打響。多少中華兒女毀家紓難,義無反顧,與侵略者殊死拼殺。


日本投降書,這也許是日本史上最好書法作品






又到九一八:落後就要挨打,強大才有尊嚴!


從1931年到2018年,87年了,


已經足夠的漫長和遙遠了,因為許多人已經


忘記了當年那些戰火紛飛的景象;


忘記了當年那些長眠於地下的英魂;


忘記了當年那些被日本鐵騎肆意踐踏的中國土地;

忘記了當年那些無辜百姓被屠殺時發出的無助吶喊。


歷史會過去,但過去的不一定會逝去,更不應該被簡單的釋懷。我們不該甚至不能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


因為我們國土曾被敵人侵佔,我們的同胞曾被敵人奴役,我們的尊嚴曾被敵人踐踏……我們腳下這片經歷無數痛苦與磨難土地,是先輩們用鮮血重新換回的和平與寧靜。



戰爭雖已遠去,但這段歷史不能忘卻。


今天,我們向先烈致敬!


歲月無疆,英雄不朽!

警鐘長鳴,吾輩自強!(原標題:九一八!九一八!先輩十四年抗戰,值得每個中國人銘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戎星戰友 的精彩文章:

戰場上最殘忍戰術沒有之一,狙擊手的最愛,至今還沒有有效解決方法
爆!美國B-2隱形轟炸機又有新動作!新型低當量核彈重力投擲

TAG:戎星戰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