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錢幣之三
端平元寶、端平通寶、端平重寶:理宗年間(公元 1234 —— 1236 年)鑄。元寶銅錢僅得小平,鐵錢有折三、折五、折十三種,紀年僅「元」字。通寶銅錢有折三、折五。另有鐵錢,有大至折十二者。重寶僅折五銅錢。
嘉熙通寶、嘉熙重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南宋理宗趙昀嘉熙年間(1237~1240年)所鑄。理宗原為宗室子弟,由權臣史彌遠擅行廢立而登上帝位,從寶慶至紹定9年間,史彌遠一直把持朝政,直至死後,理宗始得親政。是時,蒙古軍在大汗窩闊台的指揮下,正與金戰於河南,蒙軍遣使同南宋達成協議,結盟聯合滅金,事成即將金所佔領的河南之地歸還給南宋。另鑄有「嘉熙重寶」錢。
淳祐元寶、淳祐通寶:理宗淳祐年間(公元 1241 —— 1252 年)鑄。元寶有小平、折二銅錢;通寶則多折三。另在四川鑄行當百銅、鐵錢。當系余玠鎮守四川時初鑄或因戰爭所需,旋即廢而改鑄背文「當百」虛值大錢,以供軍餉之用。大錢因其存世極罕,尤以折十空背大錢為最,昔古泉家方葯雨有孤品稱之,丁福保《歷代古錢圖說》中將其定為無定價品,是古錢幣大珍品之一
皇宋元寶:理宗寶祐年間(公元 1253 —— 1258 年)鑄的非年號錢。有小平、折二兩種。背紀年自元至六。
開慶通寶:開慶通寶是南宋理宗趙昀開慶元年(1259年)鑄,年號僅存一年,次年改為景定,開慶通寶存世較少,分小平、折二兩種,背文均有元字。此種未見鐵錢。因四川為元兵所佔,而東南等地鐵錢用的較少,流通不暢,所以就沒有鑄鐵錢了。開慶通寶錢文楷書,旋讀。有開慶通寶小平、折二、折三紀年錢。
由於開慶年號僅使用了一年即又改元景定。因此,鑄錢量不大,譜載形制計有兩式,分別為小平和折二,背皆鑄元字。儘管鑄量不大,遺存並不豐厚,然諸譜定級卻不怎麼高,僅比宋錢普品稍高。
歷古鑄泉及其品種的遺存發現,絕非先賢和今人所能窮盡。史鑄量大的,後世遺存較多,發現亦早,制偽亦少,後人撿便宜無需下力氣去考辯,識別容易。而史制鑄量小的,無論金銀銅鐵鉛,抑或祖錢母錢樣錢,其遺存稀,既有發現早的,也有千餘年不曾亮相的,隨著天時地利機緣湊巧,其方得出頭見天。
開慶通寶錢文就是錢幣上的文字,包括文字的組成,字體風格和字跡清晰程度等,凡與之有關的,均屬之。


TAG:典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