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時期的國民精神總動員,要求國人必須改造精神上的哪五個問題

抗戰時期的國民精神總動員,要求國人必須改造精神上的哪五個問題

為什麼戰爭進行到相持階段,要進行全體國民的「精神總動員」?

蔣介石在演講中開列了若干理由:一、「當前國運之危殆,強寇之猖狂,既由吾人已往精神行為之頹惰散漫,因而召此不良之結果」;

二、「在我們抗戰開始,不到兩三個月的時候,那時國外輿論對我國有各種不同的批評,中間有一句極其怵目驚心的評語,說是『中國不論在精神上或物質上,都不夠抵禦外力』」;

三、「我們必須承認精神力量的偉大,超過於一切物質的力量,和一切的武力」;

四、「一個國家如果因為精神的衰微,而遭受外來的侵略,已經是這一代國民無比的恥辱;如果到了危急存亡的時候,還不能集中我們的精神,家喻戶曉、父詔兄勉地來保衛國家,渡過當前的艱危,開闢未來的命運,那不僅是這一代國民的恥辱,簡直是一種罪惡」。

《國民精神總動員綱領及其實施辦法》特別詳盡地列舉了中國人精神上必須改造的五個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至今讀來依舊令人驚怵:

(甲)醉生夢死之生活必須改正。

生活者,精神之根本,無合理之生活,即無健全之精神,是以沉溺於聲色貨利之醉生夢死的生活,必須加以徹底之改正,而實行新生活之信條。否則不僅個人之精神耗散,自誤誤國,必致相習成風,使整個社會頓呈亡國之現象,而招致世界之鄙視,與寇讎之深入,不唯有害於國家,猶且影響軍事。

(乙)奮發蓬勃之朝氣必須養成。

次於醉生夢死之生活,而為國民精神之蟊賊者,厥為消沉頹廢之風氣,此風氣之存在由於心理與生理兩方面之原因所造成。在心理方面,由於民族自信心,與個人自強心之缺乏,不謂民族無復興之望,即視民族復興之事業於己無關,此兩種心理若不糾正,國民奮發蓬勃之朝氣,即無法養成。在生理方面,則運動、衛生、整齊、清潔,乃至早起之習慣,均須提倡與實行,然後能使國民精神充實,朝氣煥發,以擔當非常之革命事業。

(丙)苟且偷生之習性必須革除。

抗戰中有一種不可不注意之精神現象焉,即在前方之民眾,欠缺誓死復仇之決心;而在後方之人員,多有避難就易之私圖也。前一現象,足使敵人之順民增多,而寇氛益張;後一現象,足使民族之戰士減少,戰意薄弱。究其動機,則皆由民族至上之觀念不固,苟且偷生之習性猶存。欲糾正前一現象,在於闡明春秋大義復仇主義,所謂「為國復仇雖百世可也」。使淪於失地之國民,永不忘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之觀念。糾正後一現象,在提倡「見危授命」之風氣,表揚殉職死難之忠烈,更須嚴飭綱紀,昌明正義,使人人咸視規避職守、潛圖安全,為莫大之恥辱,而後革命精神乃能樹立。

(丁)自私自利之企圖必須打破。

只圖保全個人之生命財產,增長個人之名位與權力,而不顧民族全體之利害與存亡者,亦猶有兵權者之欲保存其實力與地盤,同一私的動機也。充此自私之心理,必至私見高於一切,私利高於一切,乃至於個人名譽地位與權力慾望之擴張與滿足,必先於一切,推衍所極,必至犧牲民族利益,破壞抗戰計劃而後已。今當抗戰劇烈,存亡呼吸之際,而猶不自覺悟,豈唯不智,實亦不仁,在國民精神總動員之目的下,此種痼習,必須排除,所當發揚輿論之權威,加以盡量之指正,務使盡祛私見,共輸肝膽,而歸於至公與至誠。

(戊)紛歧錯雜之思想必須糾正。

抗戰以來,全國之思想與言論,在根本上雖已形成統一,而枝葉上之紛歧,仍所在多有,若任其雜然並存,勢必導民志於分散,貽戰事以不利,故必於吾人上述國家民族至上、軍事勝利第一、意志力量集中之原則下,確立標準,分別糾正,俾統一之基礎獲得進一步之鞏固,尤必積極疏導,造成共同之國論,俾吾國民與青年,在認識上對國家前途懷抱同一之理想,在行動上趨赴同一之目標,既以萬眾一心而克敵制勝,亦所以造成戰後全國永久之團結,而免於紛歧與抵牾。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說書 的精彩文章:

抗日戰爭,蔣介石總結出的中國軍隊十二恥辱是什麼
當高歡宇文泰在北方打成一鍋粥時,南梁蕭衍在幹嘛

TAG:大鵬說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