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影視劇《康熙王朝》中死於三藩之亂的朱國治確有其人么?

影視劇《康熙王朝》中死於三藩之亂的朱國治確有其人么?

原標題:影視劇《康熙王朝》中死於三藩之亂的朱國治確有其人么?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岳忠豪


相信看過《康熙王朝》的大家都有印象,三藩之亂初起之時,吳三桂想要脅迫雲南巡撫朱國治一同起事,結果被朱嚴詞拒絕,並極力訓斥。為不受吳三桂的要挾和控制,朱國治痛下決心,將一家老小盡行殺害,為三藩之亂而「闔家死難」,觀後令人唏噓不已。那麼清朝歷史上真的有朱國治這個人嗎,他的個人經歷與影視劇中又有何不同?


(影視劇中的朱國治)


清朝歷史上確有朱國治其人,官至雲南巡撫,而且也是死於三藩之亂,這一點小說家並沒有過渡演義,但死難之前的朱國治的形象,卻與一般人的認知大相徑庭,甚至令人大跌眼鏡。時人記載,朱國治有剋扣軍餉的嫌疑,這無疑是其人生的一個污點,但其主要功過還是在為官為吏的作為方面。


(吳三桂)


史載:朱國治是漢軍正黃旗人,順治四年(1647年),以貢生的身份去當了固安知縣,漸漸提拔至大理寺卿。後來又外放到江蘇當了江寧巡撫。當時鄭成功率領的反清力量時常在江南沿海一帶盤踞出沒,朱國治提出「以守寓戰,凡海邊江口,多設墩台,待賊勢困援絕,乘間攻之,自能擒渠獻馘。」即以守為攻,以逸待勞的方針,並且收效不凡。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朱國治不僅只有書生氣,確實是一位兼有兵略的「能吏」。



(鄭成功)


任職江寧巡撫期間,朱國治還興起了「江南奏銷案」,也是其最受爭議的事件。明末以來,江南官紳經常拖欠稅銀錢糧,到清初依舊如故,朱國治公忠體國,一意要改革弊政,充實國庫。結果引起江南士紳的大面積反彈,僅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鎮江府四屬的進士、舉人、貢監生員一萬三千五百餘人,以「抗糧」的罪名,受刑(鞭笞)不止,紛爭不斷。著名文人金聖嘆也死於抗糧「哭廟案」,甚至有探花因一文錢拖欠而受到懲罰,民諺有「探花不值一文錢」的說法。後來,朱國治調往外地,三藩之亂起,清朝為爭取江南士紳的支持,這才將奏效案件不了了之。這件事又展示了朱國治刻薄刁鑽的「酷吏」形象的一面。

康熙十年(1671年),朱國治補授雲南巡撫,雲南自開國就一直處於平西王吳三桂的轄區,財政用人大權一決於三桂,史稱「西選」。康熙皇帝也當是看重朱國治無所畏懼,手段毒辣的能力才授予朱國治此職,或許也是想要朱硬剛吳三桂,制衡一下。康熙十二年,吳三桂起事,吳起事前並未想必殺朱國治,反而極力拉攏,結果國治「罵賊尤烈」,拒不服從,當時遇害。清人筆記記載,朱國治的屍體被吳三桂將士分而食之,骸骨無存。三藩之亂平定後,清廷將朱國治列入「忠義」死難臣子之列,加以褒揚優恤。並被列入《清史稿》的「忠義傳」中,完成了一個臣子應盡的全部義務。


參考文獻:


1、《清史稿》列傳二百七十五《朱國治傳》

2、周志斌:《論清初蘇州的「哭廟案」》,《學海》2001年第6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紫竹林之戰中為何清軍聯合義和團仍然失敗
老照片:袁世凱病死那一年,漢口血雨腥風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