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陰謀論者眼中的藤原浩&THE CONVENI

陰謀論者眼中的藤原浩&THE CONVENI

作者:縫紉宅男 lhhhhwwwwy

在 8 月 8、9 日,藤原浩老爺子的最新企劃 THE CONVENI 正式開店了。

當然對於這個與 THE PARK·ING GINZA 才相隔一年半之後的新企劃潮流人士們的看法各有不同。

一部分人已經對於這位潮流教父的印 logo 圈錢行為已經厭倦,覺得他有點江郎才盡的感覺,比如《如今藤原浩的聯乘合作,簡直就是單純地提交「閃電 Logo 」JPG 文件》,其中看法估計也和很多朋友一樣。而今天縫紉宅男本人卻想用其他視角來和大家聊聊藤原浩和他的 THE CONVENI,還有一些隱藏的可能性,可能字有點多……

為什麼選擇這樣一個時間點才聊 CONVENI 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只是單純的懶癌發作,求原諒。

為什麼是「THE CONVENI」

コンビニ是日語文化中的外來語(根據英文 convenience store 而來),寫成 CONVENI 讀作 co n bi ni,和日語讀音相同。

而這次企劃主題定為便利店,並非空穴來風。位於銀座的 Sony 大樓改裝完成後其地下樓層變成了現在的垂直立體公園 Ginza Sony Park。而便利店這個企劃方向則是因為所在場地是「Park」而產生的概念。

關於 Ginza Sony Park 介紹:https://toritome.org/20180811-ginzasonypark/

可能大部分人都會不理解公園和便利店有什麼關係,這是因為中國和日本的生活文化差異。在日本,便利店除了食品,生活用品,公共廁所之外還有ATM取款機,和可以買各種遊樂園,主題美術館,演唱會,等各種票的機器。也可以給網購商品付錢,水電煤氣電話費,甚至是寄收快遞。

日本人的生活中很多事都需要依靠便利店解決。出現在公共設施周邊最多的就是便利店,甚至可以說這種生活方式下產生了日本的便利店文化

所以 Sony 大樓地下的概念公園裡需要一個概念上的便利店說來也是順理成章。

藤原浩這種因地制宜的思考方式也受其御用建築設計師荒木信雄認同。在概念上這也是和 the POOL aoyama,以及 THE PARK·ING GINZA 的一個共同點。

真的是「CONVENI」嗎?

既然都叫便利店了,概念這麼清新脫俗,用什麼內容表現概念也就很讓人期待了。

實際店面面積十分緊促,而都集中在「冰箱」里的商品種類也不是太多,所以只選一些這次相對有趣的東西拿出來聊聊吧。

1. 罐裝Tote Bag

這次的人氣商品之一,用新特殊素材做的「便利店塑料袋」。不談 logo,不談成本,不選擇 1+1 等於 2 的設計方向,反而是 0.7 的單品配上 0.7 的包裝湊出了 1.4 的水準,比一般的好一點,又離很好略遠。

這樣的單品,價格根據袋子尺寸控制在了 300 到 500RMB 之間。加上話題熱度,不賣的好真的有點難。

(image:theconveni)

2. 牛奶盒襪子

牛奶盒側邊是這次的主題文字,另一邊把洗標印成了營養成分表的設計。產品和罐裝 Tote 的大方向一樣,同樣做的是 1.4 水準。但是不同於罐裝 tee,可能很多人買了這個之後就沒然後了。真的有人是為了買裡面的襪子嗎?

3. THE CONVENI x BE@RBRICK

把主題 logo 印一遍再把字母分開印 7 遍,一個閃電 logo 黑熊加上 3 個隱藏款,(金色,兔子,貓)12 只一大盒。買大盒基本湊齊一套,換作是你,怎麼選?

4. 寶特瓶裝 Tee & 零食袋衛衣

瓶裝 Tee 也是這次企劃的人氣商品,設計上雖然是以包裝為加分點,但是這個主題的商品卻和其他的有很大不同。

因為假如沒有了這次的包裝,同樣的 Tee 估計沒人會買。所有企劃商品之中,只有這個商品的合作商品是限店內販賣,網上也沒有圖片。我打開 WTAPS 瓶裝之後發現,原來 WTAPS 這件除了 Tee 下角的綉標之外就沒了,呵呵…

定價上和自家商品持平,你可以理解為這個瓶子是白送的,也可以理解為他們在做廢瓶回收再利用的同時,順便把賣不掉的商品也賣了。配合便利店主題用了飲料瓶設計,不知幫店裡省了多少空間。

薯片袋裝的衛衣與瓶裝 Tee 的概念和印花都相同,包裝真好看哈哈。

5. 美味棒

這是一種定價 10 日元的膨化零食,口味豐富,在台灣香港也有販賣,可以說是日本的國民零食。在合作企劃中換成全白包裝然後把口味名字換成英文,在 1000 日元一大包含 40 小包的情況下,還在大包裝里附贈了一個單業文件夾。可能是這次企劃最良心的產品了。

6. THE CONVENI 紙牌

盒子整個大小差不多和普通的打火機一樣大,便攜性的基礎上加上閃電 logo,所使用的紙質也很不錯。這此企劃中不知為什麼推出了很多款的紙牌,而這個是我最喜歡的一個。

7. 小物總結

這次店內的各種小物也同樣是這次企劃的賣點,包裝設計上也都和真正的便利店產品為主。retaW 的護手霜,唇膏,從牙刷到飯糰包裝的毛巾,各種小零食,日用品總的來說,在新奇的大概念包裝下,大部分商品的包裝也都不失趣味。

雖然買櫝還珠的味道很濃,但是說不定這次企劃,「包裝」這個概念正是藤原浩想賣的東西。

便利店開業的前三天抽籤入場,同時官方 app 也同時發售。在開店第一天有近 420 人入場,且被店員告訴我貨量足不限購的情況下,9 號晚上官網的所有商品依然是全部售罄。(現在已經隨意進店了,東西還多。)

店的概念包裝也好,商品的包裝也好,合適的定價,加上略帶趣味且和生活相兼容的產品,誰去都會願意買點小東西。這難道不是傳統潮流文化對「lifestyle」的一次成功侵略嗎?藤原浩這個名字的分量和他對於產品定位的能力也由此可見一斑。

也正是容易被人接受的產品定位才讓「THE CONVENI」變得名副其實。

荒木信雄 & 藤原浩 (image:ins@_Shoichi Kajino)

藤原浩 = ?

為什麼老爺子會有這麼強大的賣貨能力、話題度?他對於日本和潮流界來說究竟代表什麼呢?從他的人生經歷看的話,也許就會明白了。

藤原浩在高中生時代因為喜歡朋克而去了英國,和 80 年代倫敦流行文化中心人物們交際,在馬爾科姆·麥克拉倫(原性手槍樂隊經理,Vivienne Westwood 也因他而出名)的建議下接觸展露苗頭的 Hip-hop 文化。

(image:interviewmagazine)

回日本之後因為擁有著當時日本所沒有的國際流行文化和能力以 DJ 身份在潮流文化圈裡出名。90 年代他受朋克、Hip-hop、以及滑板文化影響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同時又把自身風格和 high-fashion 以及藝術元素組合。又借到媒體雜誌力量讓藤原浩這個名字產生了更大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當時的「fashion leader」。其龐大的粉絲信徒們也是那時開始漸漸成型的

(image:ameblo)

無論是 THE CONVENI 開業排隊時,還是之前的兩次企劃以及其例行的和星巴克的聯名,參與其中的玩家所覆蓋的年齡,職業都是各形各色,不單只有喜歡潮流的人。從上班族到年輕人,其中甚至一些中年人的身影都並不少見。

(image:Sole Superior)

去年在東京每年例行的服裝面料展上有幸旁聽過一次藤原浩老爺子的講座,到最後就變成了粉絲握手會。有個中年粉絲上台握手居然哭了,他說他從青年時代就在藤原浩所創造的潮流環境里長大,能見到本人很感動。那種感情說不清是崇拜還是感謝。

90 年代開始引領日本的流行方向,21 世紀對於潮流的影響力擴至海外,廣闊前衛的視野,涉獵豐富知識量,常年處在潮流文化前端的經驗讓藤原浩有所成就的同時,或許讓他也確認了自己之後的方向。

(image:ins@_Shoichi Kajino)

老爺子在」京都精華大學」 Popular Culture(流行文化)學部的客席教授身份或許也說明換他作為街頭流行文化的帶入和傳播者的意義,和他對流行文化的把握控制力都受大部分日本人認可。而後其時尚業界公認的街頭潮流文化教父地位對於潮流圈的人們來說:「藤原浩」= 潮流

fragment design & THE CONVENI

可能因為現在藤原浩多被以設計師和品牌主腦的身份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所以有人會有誤解也很正常。個人認為與其說老爺子做的是產品設計,不如說他想設計「潮流」。

首先嚴格意義上來說藤原浩的潮流指向標的身份就大於他設計師的身份。那 fragment design 又是什麼?談到藤原浩的 fragment design 和閃電 logo,比起主線產品,最容易讓人想起的或許卻是各種聯名企劃,其實也不難理解。

(image:knowledge)

從老爺子奠定了街頭服裝以衛衣,Tee 等基礎款為主,且限量發售商品等形式以來,美式潮流品牌在受日式街頭文化影響基礎上飛快發展。到現在熱門潮流品牌發展成大多以強調設計概念和文化為主的形式,風頭上也出現超越日本的趨勢。

雖然其載體相對單薄,市場發展更替過快且浮躁,長遠來說也不利於大環境。但是優點則是,促使很多設計師開始思考概念和文化的重要性,也促使玩家對於更新更有趣的概念及文化需求。這點對於階段性市場的發展來說是必要的。然而在這之後最重要的是商業上的利益。

或許,奉行「產品所帶來的商業價值,才能夠證明你的價值」這一日本藝術設計行業里重要的價值觀基礎上,強調概念及文化的理念變成了藤原浩的新方向。

潮流教父 & 當代最成功的商業藝術家都是此價值觀的最好代表。(image:gallery-kaikaikiki)

fragment design 與 Sacai、VLONE、Off-White,A-COLD-WALL* 的聯名都暗示著藤原浩對於新生代流行文化和新式概念的認可推崇,而非一味固守經典。因此在我看來 fragment design 的閃電 logo,設計上含義上都更像印章。印在原有 logo 旁的閃電或許代表老爺子對於他們概念和設計的認可。

(順帶一提,雖然產品相當敷衍,但是代表經典街頭文化元老的老爺子會選擇一個能代表最新一代年輕潮流設計理念的 A-COLD-WALL *WALL* 聯名這件事讓我十分出乎意料,或許也說明老爺子的眼界依然緊跟時代腳步,不同於某佛爺。)

除了以上那些,我認為把「藤原浩」這個名字和閃電的 logo 做成一種信仰和文化,或許也是老爺子長久以來的計劃好的活動目的之一。

從他現在的粉絲信徒量和話題熱度就能看出,老爺子「教父成就」已經達成。而閃電的自家產品都則理解成是關於「藤原浩」這個主題的衍生周邊會不會更合適?這樣想的話,對衍生周邊要求優質新穎設計的行為就有些可笑了。

最後聊回 THE CONVENI,雖說產品對我沒什麼吸引力,但整個企劃卻還是挺有趣的。

在「便利店」里感受潮流文化,THE CONVENI 是不是意味著老爺子覺得:現階段的潮流和時尚,終將會趨於平民化,生活化呢?

當然說這麼多也不過是探討一些可能性罷了,畢竟老爺子這種地位的人想什麼我怎麼可能猜得到~

亮點自尋,拍攝於 CONVENI 櫃檯

「好玩有趣的東西,Steppyplus 都想以潮流的手法將它們實現,雖然它是一個月餅人,但它的玩味性不會隨著中秋節過去而減弱,永遠沒有保質期。」

¥YTOZbeoevUq¥

(複製上方淘口令,打開手機淘寶即可進入產品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teppy潮流周志 的精彩文章:

Steppy Standard | 本土滑板品牌做服飾只是玩玩而已嗎?
Vans 用全新系列鞋款告訴我們,原來滑板鞋也能穿上戰場

TAG:Steppy潮流周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