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髮型影視劇對比,大多數清宮劇的鈿子都帶錯了,集體改正下?
首先清朝入關之前還是很窮的,再加上是游牧民族,服裝沒那麼華麗。滿漢結合的高髮髻髮型。
這種髮型一直到雍正年間還在用。言歸正傳,鈿子的作用是收攏腦後的頭髮,不算是帽子。
鈿子的雛形,包頭。
有點像貝雷帽,但是戴在腦後,不是頭頂,因為鈿子上面點綴著頭飾,所以底座要很大,蓋住整個後腦勺。
鈿子下前部的照片,我們可以看到鈿子的口沿圍成了一個帽沿的形狀,不過這個口沿,不是對著頭頂正上方扣上的,而是扣在稍向腦後的位置。 戴鈿子的時候,真人的頭髮一般要梳到腦後,就是這個原因。在這種位置下,鈿子的正面蓋在頭頂,鈿子的背面則在腦後。
所以鈿子是立不起來的。而且是網狀的。
錯誤的戴法,為防止說拉踩把臉馬賽克了,雖然看起來沒什麼用……
雖然好看,但是錯了。
比較正確的戴法,雖然有點丑
正確戴法
順便說一下,電話機頭也是清朝正宗的兩把頭。
正確梳法
后妃的髮型本來沒那麼複雜,日常梳的叫團頭,很簡陋,這是孝庄皇后的畫像。
這位是康熙的皇后,電視劇如果真的寫實大家估計也不愛看了,太簡單了。
比較華麗的大拉翅用青緞和假髮搭配而成。
先把頭髮梳在頭頂,再把大拉翅套上去。
大拉翅本質是個架子,所以絕對不可能是彎曲的,錯誤示範
但是流蘇不是隨意帶的,基本不帶流蘇
末代皇帝婉容的日常髮髻。
清代的包衣和秀女只有一根大辮子配絨花。
其實后妃都是美女,本人不會特別丑。但是后妃圖大多是臉部扁平,沒有骨骼結構的傳統畫法。因為用雍正乾隆年間郎世寧的存在,使得這個階段有很多西洋畫法的后妃畫像。
大家看一下臉上有高光和陰影的,比如乾隆母親
對比下雍正母親
其實影視劇本來就是藝術作品,要來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還原歷史可能會丑,但是太多創新會影響原汁原味。


※沙海女孩們,請高舉你們的「梁山夫婦」大旗!
※郭麒麟演網劇,被指顏值太低卻因為這張臉圈粉!
TAG:娛史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