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真正的中國脊樑走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用10分鐘寫下10個字,讓人淚目!

真正的中國脊樑走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用10分鐘寫下10個字,讓人淚目!

書畫 | 收藏 | 人文 | 心賞 | 茶道 | 香道 | 養生

他們是中國的脊樑

撐起一方天地

戊戌年

八月初九

編輯: 雲上文化

太陽照常升起

 太陽照常升起

久石譲 

00:00/03:44


打開音樂

聆聽雲上的聲音

幾天前,知名構造地質學家

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

享年56歲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他在病床上仍然堅持工作

9月12日

他病危住進重症監護室

卻在不能說話的情況下

一筆一划地寫下十個字

「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

01

李德威教授出生於湖北省麻城市,任教於中國地質大學,是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和博士生導師。近30年的時間,他致力於研究青藏高原,行程超過8萬里

1990年,他參加了李紫金教授負責的「西藏羅布莎鉻鐵礦大比例尺成礦預測」,發現了許多與地質構造學說相矛盾的現象。

為了弄清原因,從那時開始,他每年都要花3至4個月的時間奔波在青藏高原,足跡幾乎踏遍了高原的每一寸土地。

經過多年實地調查,1992年,李德威提出了以盆山耦合、下地殼流動為核心的「層流構造假說」,一舉打破「板塊構造假說」,以非常簡潔的模式和合理的動力來源完整地解釋了青藏高原上的各種現象。

此後,李德威相繼又提出了洋陸耦合、多級循環、四維動態成礦和地震熱流體成因等創新理論,建立了盆山與洋陸耦合的地球內部系統動力學,和地核與太陽能共同驅動的多級循環地球系統動力學,初步形成了一套以青藏高原為基地的地學理論系統。

在他剛提出「層流構造假說」的時候,很多人認為是「天方夜譚」,也有人暗地裡說他傻,「一個教授,不把心思放在SCI論文上,卻固執地搞什麼科學理論創新?」「跟板塊較勁、跟地震較勁,就是在跟自己的前途較勁。」

但他從不在乎別人的議論,更不願隨波逐流,他說:「我絕不會為了評職稱,放棄創建自己理論的夢想」。

02

2011年至2012年,李德威曾兩次以執行主席的身份參加香山科技會議,先後獲得「跨世紀學術帶頭人」「中國地質調查成果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等諸多榮譽。

在重症監護室寫下「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 圖源:觀察者網

近年來,隨著對地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他開始用創新的理論研究固熱能(地球物質發生固態流變的熱能)。

李德威教授科研團隊通過重點研究南海、雷瓊裂谷及周邊的固熱能熱源及控熱構造,查明了雷瓊裂谷南側的固熱能分布規律。今年3月在海南瓊北打出了「中國東部第一井」,為我國固熱能的開發和利用展現了美好的前景。

李教授二十餘年潛心於青藏高原研究,足跡踏遍(喜馬拉雅)山南山北,得出了不同凡響的結論:大陸碰撞,造陸並不造山

李德威在打加錯地塹達格架溫泉 圖源:微信公眾號「長江日報」

病重之際,同事到醫院看望李德威,「當時他己浮腫得很厲害,艱難地握了手。他一見到同事說的卻是項目的人員安排,他說自己已經沒力氣了,希望學校能繼續把事情辦成。」

從李德威夫人口中得知,他的病情十分嚴重,怕感染,需要隔離,但他不聽,不斷召集學生來論證項目。

9月12日他在病危住進重症監護室不能說話的情況下,寫下「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這是他終生追求的事業,也是對祖國最美好祝願!

圖源:微信公眾號「長江日報」

網友評論

圖源:微博@共青團中央

像李德威教授這樣的

中國脊樑

值得我們學習和銘記

03

2017年12月6日

89歲的高伯龍走了

沒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

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老頭

用一輩子的隱姓埋名和默默奉獻

給中國的尖端武器裝上了「眼睛」

讓咱們中國的武器

做到了指哪兒打哪兒

04

2017年1月8日13時38分

正午的陽光照進

重症監護室的窗欞

黃大年永遠地休息了

2008年的冬日

他頂著紛飛的雪花

從英國歸來

大步流星走進這裡的時候

海內外為之震驚

他用最短的時間辭職

賣掉房子和診所

辦好了回國手續

歸國後任教於吉林大學

回國這7年

是他人生高速運轉的7年

他帶領團隊高放「衛星」的7年

是也是他被病魔一點點吞噬的7年

有外國媒體報道說

他的回國

讓某國當年的航母演習

整個艦隊後退100海里

人們在整理他的資料時

在他的本子上發現這樣一句話

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

05

2015年1月10日13時05分

被網友稱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

北師大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

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在北京逝世

享年68歲

很少人知道

這個樸素男人的傳奇人生

他是幾何光學學派的創始人

成名作被列入國際光學

工程協會「里程碑系列」

在國內外遙感界享有盛譽

主持過多項863、重點基金

NASA基礎研究項目

是973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堪稱國內地理信息學領域的泰斗

樸素得就像一位農民

直到生命中的最後一節課

他還堅持站著講了整整兩個小時

06

2017年9月15日

南仁東逝世

享年72歲

在FAST「天眼」建成後的第二年

他永遠離開了人間

他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

負責500米口徑球面射電

望遠鏡(FAST)的科學技術工作

他和團隊讓中國成為了

世界上看得最遠的國家

這名始終站在「天眼」背後的科學家

二十年只做一件事

傾注了生命中近三分之一的時光

只為打造中國「天眼」

07


2017年9月25日凌晨5時許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

在為民族地區幹部授課途中

鍾揚遭遇車禍

生命定格在了53歲

他33歲放棄副局級職務

常年每天只睡3小時

只為祖國盤點青藏高原的植物「家底」

「一個基因可以拯救一個國家,

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

16年來,鍾揚和學生們

走過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

艱苦跋涉50多萬公里

累計收集了上千種植物

4000多萬顆種子

近西藏植物的1/5

他的理想

是在未來10年間

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

如果有更多人加入

也許30年就能全部收集完

為了採集更多更優質的種子

鍾揚和學生們

一年至少行走3萬公里

夜以繼日,殫精竭慮

一個夏天,他和學生們能采500個

鍾揚說過

任何生命都有其結束的一天

但我毫不畏懼

因為我的學生

會將科學探索之路延續

而我們採集的種子

也許會在幾百年後的某一天

生根發芽,到那時

不知會完成多少人的夢想

08

2012年5月31日

林俊德生命的最後一天

他仍然拖著虛弱的身體

堅持在病房爭分奪秒地工作

他是為數不多參加過

中國全部45次核試驗的將軍科學家

被查出癌症後

死神只留給了他27天時間

他不肯手術,更不肯休息

因為在他的電腦里

藏著幾萬個關係國家利益的保密文件

直到生命最後的幾個小時

他還在堅持

病危的林俊德

在眾人的攙抬下

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

開始了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後的衝鋒

他把全部心血和智慧

奉獻給國防事業

最終他完成了生命中最後的衝鋒

09

魯迅先生曾這樣寫到

我們從古以來

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

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

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

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

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其實,在中國

這樣的故事還很多

這些人為代表的優秀中國人

創造了中國的燦爛文明

撐起了中國人的歷史

推動了中國歷史的進步

是他們

用自己的默默無聞

支撐起中國的強國夢

是他們

用自己的無私奉獻

支撐起社會的一次次變革和進步

他們是國之棟才

是民族脊樑

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雲上文化生活館9月特惠!

款款都是熱銷單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文化 的精彩文章:

入秋後,肚臍放一物,活血祛濕!睡眠好了、便秘沒了、大肚腩拜拜
煙民牙膏新口味爆賣全球,不要讓一口臟牙毀了你一生的形象!

TAG:雲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