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是如何被逐出紫禁城的?
1924年,馮玉祥將軍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趕出皇宮。1924年11月5日下午4時,大清帝國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離開了紫禁城,從此成為了一個普通的平民。
溥儀是如何被逐出紫禁城的?其間又發生了哪些鮮為人知的逸聞軼事?
修改清室優待條件
辛亥革命勝利以後,民國代替了帝制,但是由於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所竊取,封建王國的末代皇帝溥儀仍舊留在皇宮裡受到庇護。
根據當時的優待清朝皇室的條件,末代皇帝溥儀退位以後,仍然可以保持皇帝的尊號,民國政府對待溥儀要採用外國對待君主的禮儀;末代皇帝仍然可以住在紫禁城裡;民國政府每年還要付給溥儀四百萬元的費用,供他享用;此外,皇室的一切私有財產,一律受到民國政府的保護。這樣,帝制雖然被廢除,但皇帝溥儀以及他原來的那幫皇室大臣等卻仍然安然無恙地居住在皇宮裡,過著帝王那種錦衣玉食的生活。這種奇怪的現象,在清王朝覆滅後一直延續了13年。
1924年,受到革命影響的直系軍閥將領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把民國政府的賄選偽總統曹錕趕下台,同時下達命令,把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驅逐出紫禁城。
北京政變取得勝利後,馮玉祥立即決定採取斷然措施,將清廢帝溥儀逐出故宮,首先提請黃郛攝政內閣予以討論。在這一提案尚未交付閣議的時候,北京警備總司令部獲悉清室已預知其事,且將有所舉動。警備總司令鹿鍾麟郎據以報告黃郛,井謂事不宜遲,遲恐生變。黃郛乃速夜召開緊急閣議,將優待清室條件加以修改並討論通過,同時籌組清室善後委員會,以處理溥儀出宮後的一切事宜。
修改後的清室優侍條件是:
「今大清皇帝欲貫徹五族共和之精神,不願違反民國之各種規章制度仍存於今日,特將清室優待條件修正如左:
一、大清宣統皇帝即日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與中華民國國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一切權利。
二、自本條件修改後,民國政府每年補助清室家用五十萬元,並特支出三百萬元開辦北京貧民工廠,儘先收容旗籍貧民。
三、清室按照原優待條件,即日移出禁宮,以後得自由選擇居住,但民國政府仍負保護責任。
四、清室之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民國酌派衛兵妥為保護。
五、其一切私產歸清室完全享有,民國政府當為特別保護;其一切公產,應歸民國政府所有。」
緊急閣議將清室優待條件修改通過後,即決定由北京警備總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壁會同社會知名人士李煜瀛前往故宮執行。
「末代皇帝」被逐出宮
鹿鍾麟進宮與清室代表紹英、寶熙等交涉,限令20分鐘之內溥儀在《修正清室優待條件》上簽字,並交出玉璽,退出宮禁
十一月五日晨,鹿鍾麟、張壁、李煜瀛會商執行步驟。張壁說:「這是一件大事,需要帶多少軍警?」 鹿鍾麟答:「軍警各二十名就夠了。」計議既定,先將故宮外軍警布置妥當,並將電話線割斷後,即率軍警各二十名入神武門。每通過一門,就分置軍警監視其值崗衛兵,不許走動。
鹿鍾麟、張壁、李煜瀛等徑趨溥儀住所,值清室正開門「御前」會議,當由內務府大巨紹英出迎,鹿等郎出示國務院通過的修改優待條件,並告知來意,請其轉達溥儀立即遷出宮外。紹英雖驚慌失措,但仍故示鎮靜,井指李煜瀛說:「你不是故相李鴻藻的公子嗎?何忍出此?」 李煜瀛笑而不答。又指鹿鍾麟說:「你不是故相鹿傳霖的一家嗎?為什麼這樣逼迫我們?」鹿說:「你要知道,我們來此執行國務院的命令,是為了民國,同時也是為了清室,如果不是我們,那就休想這樣從容了。」紹英又說:「我大清入關以來,寬仁為政,沒有對不起百姓的事,況優待條件尚在,怎麼能夠這樣辦呢?」鹿說:「你這是替清室說話。可是,滿清入關以後的『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老百姓是永遠忘不了的。況且張勳復辟,顛覆民國,優待條件早為清室所毀棄。當時全國軍民一致要求嚴懲復辟禍首,到現在還是一個懸案。最近攝政內閣成立,各方又紛紛提出懲辦復辟禍首的要求,群情憤激,就要直接採取不利於清室的行動,現在宮內外已布滿軍警,其勢洶洶,就要動手,如果不是我勸阻他們稍等片刻,現在就出了亂子了。」紹英不得已,乃入告溥儀,但往返數次,仍希有所轉圜。鹿鍾麟見事不能決,乃故意大聲告其隨從人員說:「快去告訴外邊,時間雖然到了,事情還可商量,先不要開炮放火,再延長二十分鐘。」溥儀聞而大驚,於是立即答應遷出宮外,隨即交出印物,收拾私物,在鹿鍾麟、張壁、李煜瀛等的監視和保護下一同離開故宮。
「願作一個平民」
鹿鍾麟親自送他到後海甘水橋舊醇王府邱。鹿鍾麟問溥儀:「從此以後,你是願意當平民呢,還是願意作皇帝?在我們中華民國不允許皇帝存在,我們有對待皇帝的辦法。」溥儀答稱:「我既答應接受修改優待條件,當然不能再作皇帝,我願意作一個平民。」鹿鍾麟說:「我們對平民當然要保護。」
在溥儀離開故宮之後,對宮內的宮女和太監等均任其自由遷出宮外。
溥儀出宮後,即由國務院下令組成清室善後委員會,設委員長一人,由李煜瀛擔任,委員十四人,為:汪兆銘、蔡元培、鹿鍾麟、張壁、范源濂、俞同奎、陳垣、沈兼士、葛文睿、紹英、耆齡、載潤、寶熙、羅振玉(紹英以下五人為清室所推薦)。這個委員會的任務是:對故宮保存的歷代文物進行清點、登記、整理、保管,以防遺失或毀損。故宮的警衛由鹿鍾麟派兵擔任,直至國民軍撤離北京時,始交由內務部接管。
「逼宮」遭到段祺瑞反對
馮玉祥驅逐溥儀出宮,曾經得到孫中山先生的贊同和支持,但卻遭到段祺瑞以及清室遺老舊臣的反對。溥儀出宮之次日,段祺瑞曾致馮玉祥一電,極表不滿,其電文大意是:「頃聞皇宮鎖閉,迫移萬壽山等語。要知情室遜政,非征服比。優待條件,全球共聞。雖有移駐萬壽山之條,緩商未為不可。迫之,於優待不無刺謬,何以昭大信於夭下乎?望即從長議之可也。」 馮玉祥複電謂:「此次班師回京,自愧尚未做一事,只有驅逐溥儀,乃真可告天下後世而無愧。」
段祺瑞就任臨時執政的第一天(十一月二十四日),就下令解除了對溥儀的監硯。過了幾天(十一月二一十九日),溥儀即偕同鄭孝胥、陳寶琛二人由醇王府逃往東交民巷日本使館。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溥儀又在日本人的保護下乘車逃往天津,下車後,復由日本人駕車迎往日租界大和旅館居住。事後,日本公使芳澤通告中國外交部,偽稱事前對此事毫無所聞。實際的情況是:日本帝國主義者早已看中了溥儀這個可被利用的政治工具,從溥儀逃往日本公使館一直到逃往天津,都是日本所布置的。但是當時的臨時執政段棋瑞卻對此政治陰謀等閑視之,始終沒有對日本方面提出過一次抗議。當時北京「反對優待清室大同盟」曾為此發表宣言,譴責段政府放縱溥儀的行為,同時嚴正指出,嗣後溥儀如有危害國家的行為,日本人應負責任。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