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一部被忽視的偉大小說,看似諷刺了那個俗世,實則在展現真實儒生

一部被忽視的偉大小說,看似諷刺了那個俗世,實則在展現真實儒生

《儒林外史》被人們所熟知大概就是因為范進中舉這篇課文吧,雖然這個課文是節選,但卻能體現出作者吳敬梓在諷刺文學上的一個穩准狠,起碼當時在學課文時候是這麼認為的。然而當我讀完了整本書後我發現,整本書哪裡是在諷刺科舉制度,這分明就是當年儒生們的真實情況,或者說,他寫這本書也並非是完全為了去諷刺而寫,而是在展現實際情況中加入了一些諷刺的手法而已,畢竟他所寫的,就是儒生們的真實情況。

就拿我們都學過的范進來說吧,我們一直待嘲笑他是因為兩點,一是他考上進士而瘋癲,二是他的老母親在得知那些名貴物品全是自己家中的東西而高興猝死。其實一個人寒窗苦讀大半輩子,54歲才中了進士,自己家中窮困潦倒,這下終於能走上富貴道路,就算是現在不也有幾十歲的中老年人因為中巨額彩票而突發疾病的事情么?這是一樣的。

我們不妨想想孔乙己,這才是真正的在批科舉制度的罪惡,在批判世態炎涼,如果范進這次再沒有中舉,那麼范進怕是會成為魯迅先生筆下的另一個范乙己。在明朝一兩銀子能賣現在的377.6斤大米,而明朝一兩差不多等於我們的1100多元,在明朝,二十兩銀子就是一年的開銷,這麼算來那些知府們三年十萬雪花銀確實是個大數字,還是比較基本的數字,也怨不得在古代人人都想做官,這種誘惑,對於窮書生們來講確實是一個巨大的誘惑,並且對於高齡的范進而言,能讓他喪失理智也是正常操作了。

當范進當官後,他的老母親來看他,當他看到滿家的丫鬟僕人後每次都在提醒他們,「不要將家裡的東西摔壞了,切莫要小心!」之類的話,而這些丫鬟們卻笑著說,「這可不是人家的東西,這都是您的東西,我們也是您的東西!」老太太真的是窮了一輩子了,在聽說這些東西都是自己的之後,將瓷碗銀碗的拿在手中不斷的把玩,最後哈哈大笑:「這都是我的了!」而這卻成為了她的遺言,說完後就往後一仰,死了。

這就是為什麼說他還是個諷刺小說,其實他的諷刺是藏在字裡行間中的,兒子在中舉後瘋了一下,母親在看到滿屋的金銀後卻高興死了,很諷刺,也很搞笑,同時也很悲慘,一命嗚呼,最後什麼都不再是你的。其實書中的很多諷刺情節放在現代也是一樣的,就像在老母死後,胡屠戶也最後一次登場。范進的母親死了,自然是有官場好友前來弔唁的,而胡屠戶並不適應也不適合這樣的官場文化,於是在廚房裡幫忙,而他在與和尚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人物其實很「驕傲」。

作為一個老商販,前來弔唁的人中自然會出現他的一些老客戶,弔唁完了自然會過來客氣幾句,無論是作為熟人,還是范進的親屬,但是通過他的話語我們不餓能看出,他在誇自己女婿厲害的同時,也在誇讚自己,這樣的弔唁活動在官場和文人圈中是一種比較基礎的交流聚會,在這裡能有幸擴大自己的圈子,這樣就會吸引很多人前來,但是胡屠戶卻覺得自己的女婿現在厲害了,這麼多當官的都來給他老母弔唁。

另一方面他還吹噓了自己的能幹,能上檯面,我平常只是對於這些個事情煩躁而已,你看那些和我熟識的當官人,辦完事都過來找我整兩口,我還要陪人家說說閑話,我不怪我女婿,這是人家看得起我,我在這招呼客人,我一個長輩,我這是在為他著想,幫他分憂,這活啊這我就是不願意他也自己找上來了。

這樣的人是不是感覺很熟悉。《儒林外史》非常精彩,他所講的故事其實並不僅僅使用在古代,在我們現代他也有所反映。要我看來,這本書反應的是那個時代的儒生,而諷刺的並不是那個時代,而是就像你我一樣鮮活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配節故事 的精彩文章:

世界著名畫家:他生讓自然恐懼,他死令自然悲傷,教皇心中的神人

TAG:配節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