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呆若木雞」究竟是貶義詞還是褒義詞?

「呆若木雞」究竟是貶義詞還是褒義詞?

我們現代人都喜歡別人誇自己聰明,如果有人說他「呆若木雞」,那他就很不高興了,弄不好急眼了,還要和人家吵起架來。這就是因為現代社會功利主義的盛行,讓人的價值觀發生紊亂,已經分不清什麼是奉承,什麼是貶低,什麼是誇獎,說白點兒,就是聽不出好賴話了。在我們的社會裡,一個道德高尚卻貧窮落魄的君子,不但不會受人尊敬,反而會受到別人的嘲笑和諷刺,笑話他是書獃子。而那些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或者投機取巧、商業炒作的人物,卻會受到大眾普遍的崇拜和追捧。

古代的價值取向和現在恰好相反,古代人重視自然純樸,淡泊名利。在古代,如果說一個人聰明智巧,那就意味著這個人心機太多,離道很遠,已經失去了人類淳樸敦厚的天性,沒有人願意和這種人交朋友。如果說一個人呆若木雞,那就說明這個人的境界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無欲無求,自然無為,這樣的人才會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

呆若木雞這個成語出自《莊子.達生》: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叫紀渻子的人為齊宣王馴養鬥雞。十天之後,齊宣王就問雞訓好了嗎?紀渻子說,還沒有,這隻雞虛浮驕矜,看似目空一切,其實內心裡並沒有底氣。

又十天過後,齊宣王來問是否訓好?紀渻子告訴他,還是不行,這隻雞聽到聲音或者看到別的雞的影子,就馬上有所反應,杯弓蛇影,心神不定,總是一種謹慎戒備,隨時備戰的狀態。

又過了十天,齊宣王等不及了,又來催問。紀渻子還是告訴他沒有訓練成功,因為這隻雞還是目露凶光,怒氣沖沖,心境還是沒有達到平和的狀態。

最後又過了十天,齊宣王再問,紀渻子說這次差不多了,因為即使別的雞打鳴,或者在它身旁走動,它都沒有什麼反應,看上去好像木頭做的雞一樣,它的德行已經達到完美了。到了這種境界,別的雞望而生畏,一看到它就掉頭跑了,正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達到了無敵的狀態。

莊子所講的訓雞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人的成熟過程,也是一個修道人的修鍊過程。我們人在剛走出校門,走入社會的時候,年輕氣盛,鬥志昂揚,卻又非常幼稚,無知無畏。只有在社會上經歷了一番風雨歷練之後,才會漸漸去掉身上的浮躁之氣,不再憤世嫉俗,不再自以為是,慢慢恢復淳樸自然的本性,心無雜念,清凈平和,逐漸走向成熟和完美。

呆若木雞這個詞本是一個褒義詞,因為木雞沒有生命,無知無覺,是呆的極致,是純樸自然到極致,是道家追求的最高修養境界。木雞能讓那些活雞望而生畏,其實就是無為而無不為的道家理念的形象表達。

可是到了現在,呆若木雞卻成了貶義詞,形容人比較呆、傻、愚蠢。機巧、聰明反而成了褒義詞,成了人們追捧羨慕的目標,實在是讓人啼笑皆非,哭笑不得,這應該也是人類思想文化退步的一種表現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雜談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忠恕之道」?
這五十個日常應用的成語,都出自《論語》!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