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BAT掌門人齊聚一堂,馬雲馬化騰李彥宏談人工智慧發展

BAT掌門人齊聚一堂,馬雲馬化騰李彥宏談人工智慧發展

今日推薦

圖片來源:阿里巴巴

9月17日,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召開。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等科技大佬出席,並從自身角度,發表了對人工智慧產業的看法。

馬云:AI若不能推動製造業轉型將失去意義

馬雲認為,未來30年智能技術將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徹底重塑傳統製造業。企業如果不能從規模化、標準化向個性化、智慧化轉型,將很難存活下去。AI技術再先進,如果不能和製造業結合推動轉型升級,也將失去意義。

談及人工智慧「威脅論」,馬雲表示,從過往的生產力變革來看,汽車比人類快但不是模仿雙腿,計算機必須有自己方式去思考,人對人腦了解有限,人要學會敬畏機器,機器要有自己的邏輯。

機器比人發展更快,跑得更遠,發明電腦時,人要明白電腦比人會更聰明,人的智慧機器無法永遠獲得,機器不可能有價值觀,機器有智,人類有心。

通過向外物學習,機器應該做人做不了的事情才是了不起的,機器模仿人類意義不大,擔心的不是機器智能超越智慧,而是擔心人類智慧會停止增長。

馬化騰:人工智慧將進入大社交時代

會上,馬化騰談及了對人工智慧發展的三點看法,拋出了四個疑問。

人工智慧技術是一場跨國、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對於任何一個企業、城市和國家來說,我們不能拒絕人工智慧領域的「奧林匹克」,更不能「閉門造車」。

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正在通向「大社交」時代。連接人與人的極限就是幾十億個節點,但是,如果連接人和物,人與服務,那麼這個規模將會增長到幾百億,甚至幾千億的的量級。而人與物,人與服務連接的關鍵就在於人工智慧。可以說,未來整個人類的「朋友圈」的規模將會從幾十億,擴大為幾百億,甚至幾千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大社交」時代。

我們需要充分考慮未來人工智慧發展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今天,人工智慧還處於發展的初期,但是,未來的人工智慧技術,很可能變成一把「萬能鑰匙」,它能夠釋放過去所有人類技術和工具的潛能,必將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挑戰。

藉此,馬化騰在這裡提出四個問題,希望拋磚引玉,引起全球人工智慧從業者的思考。

第一個「可知」,人工智慧的演算法是否能夠變得清晰透明、可以解釋?第二個「可控」,如何避免人工智慧危害人類個人或整體的利益?

人工智慧所做的決定,是否最終仍然需要由具體的人來承擔責任?

第三個「可用」,人工智慧是否能讓儘可能多的人使用,共享技術紅利,避免出現技術鴻溝?

第四「可靠」,人工智慧是否能夠足夠快地修復自身漏洞,真正實現安全、穩定與可靠呢?

李彥宏:未來企業都與AI有關,AI化公司要具備這三個要素

李彥宏指出,今天的現代化就是指AI化,未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與AI無關。

AI時代的生活跟過去是不一樣的,AI時代的公司,也會是不一樣的公司。在李彥宏看來,一個真正的「AI化公司」是三維一體的。它首先要具備AI思維,其次要擁有AI能力,第三還要遵循AI方面的倫理。

AI思維意味著必須基於萬物互聯,來重新思考公司的戰略。今天我們的生活當中已經遍布感測器,我們的企業要在一個遍布感測器的社會找准自己的定位。

擁有AI能力指的是企業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的能力,不是發明人工智慧的技術。

今天AI領域存在著大量的開源和開放的平台,世界領先的科技公司在這方面的投入都是長期的,巨大的,所以大家沒有必要每個人都重新發明一遍輪子。

企業要能在公開的、成熟的第三方的基礎AI能力之上、深入場景,結合行業特點和競爭環境,來強化自身所擅長的業務,從中發展出來獨特的AI應用能力和優勢。這就是企業充分了解AI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自己有什麼資源,自己有什麼數據,以及自己能夠獲得什麼資源,獲得什麼數據。

最後,遵循AI倫理。一家真正的「AI公司」,不僅技術層面是與AI緊密結合的,它的文化也必須是「AI 化」的。這意味著公司的發展必須遵循 AI 倫理的四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AI 的最高原則是安全可控;第二個原則,AI 的創新願景是促進人類更加平等地獲得技術能力;第三個原則,AI 存在的價值是教人學習,讓人成長,而不是取代人、超越人;第四個原則,AI 的終極理想是為人類帶來更多的自由和可能。

圖片聲明: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繫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繫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集邦TrendForce 的精彩文章:

小米晶元供應商衝刺IPO,擬募資12億元
印度暫緩對進口太陽能電池徵收保護性關稅,市場影響幾何?

TAG:集邦TrendFor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