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託孤傳為佳話,可惜滁陽王不是劉備,朱元璋更不是諸葛亮!
滁陽王想學劉備,用託孤警告朱元璋,可惜朱元璋不是諸葛亮!
文學漫談第一百六十八期,點評的是徐渭(或無名氏)的小說《英烈傳》。不是歷史人物,不是影視劇人物,不是其他文學小說,請大家予以區別!歡迎大家吐槽,但是吐槽前,請先看下徐渭(或無名氏)的原著好嗎?
上回咱們說到,由於滁陽王擔心自己的王權不穩,開始擔心和猜忌朱元璋的實力和勢力。於是,在一次戰鬥當中,滁陽王郭光卿有意不再讓朱元璋領兵打仗,以便培養屬於自己的親信勢力。但是沒想到,強大的元軍,給了朱元璋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為了長久考慮,滁陽王不得不放下猜忌,再次啟用朱元璋。
但是,在滁陽王的心裡,朱元璋的日益強大,始終是塊心病,卻也無可奈何。尤其是當滁陽王忽然生病之後,更是處心積慮的想著,如何能安撫朱元璋的情緒。雖然說,滁陽王是朱元璋的娘舅,並且把義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形成了朱元璋與馬氏的表兄妹的親上加親的婚姻。但是,在滁陽王的心裡,還是不踏實的。
無奈之下,在滁陽王的彌留之際,忽然不知怎麼的就想到了三國時期的劉備。大家都知道,劉備的白帝城託孤被傳為佳話,於是乎,在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之後,開始學習劉備,想學劉備的那一套招數,用託孤警告朱元璋,來讓朱元璋死心塌地的輔佐自己的兒子。對此,在書中第十一回《興隆會吳禎保駕》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卻說滁陽王未及半月,偶因驚疑成疾,太祖日視湯藥,十分狼狽,因召太祖及李善長、徐達等至榻前,說:「某生民間,因見元綱解墜,群盜蜂起,吾奮臂一呼,得爾等賢能,共守境州,希成大業,救民塗炭。不意遇此篤疾,我死不足惜,所恨群雄未除,天下未定耳!朱將軍仁文英武,厚德寬洪,爾等可共謀翊運,以定天下。」太祖頓首說:「愚昧不堪承大王之志,然敢不竭盡股腦,以報厚恩。」少頃,目瞑。
咱們一起來看下這段描寫,和劉備在白帝城的託孤,是否相像。
首先,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並沒有單獨託孤諸葛亮,而是由諸葛亮、趙雲和李嚴,組成了託孤小組。此時的滁陽王,同樣這樣做了,在進行託孤的時候,不僅召見了朱元璋,還召見了徐達等人。在這裡,朱元璋在滁陽王的心裡,等同於諸葛亮,徐達等同於趙雲。
其次,劉備在進行託孤的時候,也回顧了自己起兵之後的經歷,類似的話語,也出現在了滁陽王的口中,不難看出,這是滁陽王在刻意模仿劉備。
再者,劉備對諸葛亮說過,如果劉禪能輔佐就輔佐,不能輔佐,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滁陽王的這番話當中,雖然沒有明說,自己的兒子能不能輔佐的話題,但是滁陽王把朱元璋定位那麼高,就是想讓大家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利用朱元璋定天下的功勞,來讓自己的兒子最終坐上皇帝的寶座。如此看來,滁陽王的心態,真是和劉備一樣的。
最後,劉備的一番話,把諸葛亮嚇壞了,趕緊表明自己的態度,那就是誓死輔佐劉禪,絕無二心。而滁陽王的一番話,卻沒有達到警告朱元璋的作用,朱元璋只是輕描淡寫的表示,「愚昧不堪承大王之志,然敢不竭盡股腦,以報厚恩。」
也就是說,滁陽王想學習劉備,完成託孤的大任,以便讓自己的兒子成為後來朝代的主宰。只是,可惜滁陽王不是劉備,朱元璋更不是諸葛亮,用託孤這件事進行警告,完全沒有效果,朱元璋有他自己的野心,又怎麼會容忍別人來代替他日思夜想的皇帝夢想呢?
好在,朱元璋也知道,現在不是自己強出頭的時候,也只能按照滁陽王的意思,暫時做個諸葛亮。於是,在滁陽王去世之後,便力排眾議,讓滁陽王郭光卿的兒子為和陽王,自己擔任開基侯兵馬大元帥。
看到沒,這就是朱元璋厲害的地方。滁陽王一死,兒子繼位,非但沒有繼承滁陽王的稱號,反而被朱元璋重新立了一個王號。朱元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測試手下人的態度,結果無一人反對,如此一來,和陽王就完全成為了一個空架子。再者,朱元璋通過和陽王,把自己封了個開基侯兵馬大元帥的職位,完全掌握了實權。從這點來說,朱元璋永遠不可能成為諸葛亮的。
那麼接下來,在《英烈傳》當中,還有哪些你沒注意到的有趣的故事呢?咱們下回再說!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關注蟲子天下,看更多有態度的原創文學點評!


※都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但他做的這件事,卻讓諸葛亮寒心!
※甄子丹敢和獅子搏鬥嗎?和呂良偉的照片,是同一個人拍攝的嗎?
TAG:蟲子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