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運輸機的近親?美俄歐重型運輸機三國演義——俄毛大雪滿天飛

中國運輸機的近親?美俄歐重型運輸機三國演義——俄毛大雪滿天飛

原標題:中國運輸機的近親?美俄歐重型運輸機三國演義——俄毛大雪滿天飛


蘇式運輸機,常被一些人理解為中國相關機型的近親。是啊,運7可以上溯到安東諾夫的安-24,運8可以上溯到安-12。這是無需掩飾的事實,你怎麼改,基本的框子、理念是人家的。連中國空警2000預警機,用的也是蘇制的伊爾-76平台。



安-12


-24RV


蘇聯解體後,安東諾夫設計局歸了烏克蘭。之所以還把安系列運輸機為蘇式運輸機,是因為它們大部分是在蘇聯時期完成的,大量配套廠實際分布在前蘇聯各地。獨立後,安東諾夫設計局雄風不再,推出一些新機型也都是在畫大餅。俄羅斯也只能在重型的伊爾-76基礎上修修補補,空軍想用小一點的機型,還得接著姓「安」。


因為歷史原因,中國航空工業受蘇聯影響很深。蘇系重型運輸機的經驗、教訓,照亮前路,警醒後人。


蘇系的大運與國運


冷戰時期,美蘇之間的對抗是全方位的,但歸根到底來說,是各自國家利益的競爭與較量。美國有什麼,蘇聯就要有什麼。反之於美國亦然。其實不難發現,蘇聯最後甚至已經把這種競爭上升到價值觀高度——你有的,我也有,你沒有的,我也要有,否則怎麼證明我比你優越?這一心態的直接結果是蘇聯傾力發展軍工產業,與美國進行全面的軍備競賽。


問題是,美國企業民營為主,走的是軍民融合的路子,技術來自民間,轉化成果可以被市場消化。蘇聯不一樣,技術來自於政府的大國企、研究所,水平非常牛逼,不過他們不明白市場是怎麼回事,成果轉化效率極低。



亂入一張,比安-124還大的安-225。孤獨的巨無霸。


與美國戰術運輸機C-130相對應的是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的安-12,貨載20噸,載貨最大航程3600千米。與C-5對應的就是安-124,這是蘇維埃的最後傳奇。


-124的出生似乎就是為了破紀錄的。至今為止,它是世界上已經批量投產的最大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超過400噸,最大商載超過150噸,4台伊夫琴科「進步」D-18T 渦扇發動機為其提供動力,航程超過5400千米。1982年,安-124首飛成功,並於1987年投入量產。19857月,安-124載貨170噸飛到了10 750米,破了C-5的紀錄。安-124的出現,證明了蘇聯有能力研製與美國相當的大型戰略運輸機,當然必須是舉全國之力。

-124的所有資源,必須靠國家意志整合完成,可按照當時經濟狀況,蘇聯已經無法承受這樣一個耗資巨大的項目。安-124空有一身抱負,沒多久便迎來了蘇聯解體,1995年宣告停產,這一停就是10年。2005年,經過現代化改進的安-124恢復生產,用於大型設備的民用貨運。



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泄露,安-124把一台大型混凝土輸送泵從德國運到了日本,堵窟窿用


這時的世界運輸市場已經是波音和空客的天下。除了滿足一些大尺寸特殊貨物的需要,少有民航運輸公司願意採購這樣一種油耗、運營維護成本都非常高的傢伙。截止到2009年,除了俄羅斯空軍裝備的25架,俄羅斯、烏克蘭、阿聯酋等國民航單位還裝備了28架安-124,另外據說還有10架確認訂單。不過,數字即便都坐實,也趕不上波音公司的一個腳趾頭(僅2008年訂單,777架)。


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泄露事件期間,一架安-124把一台大型混凝土輸送泵從德國運到了日本,這台泵用於封堵泄露的核電反應堆。這一史詩般的英雄場景,又讓人想起了遠去的蘇聯。那個在人類歷史關鍵時刻消滅法西斯的紅色帝國。


一切讓人唏噓不止。


伊爾-76,能有多「溜」?


蘇聯解體,蘇聯航空工業的整個體系也隨之崩潰。在運輸機製造領域,尤為明顯。城頭變幻大王旗,安東諾夫設計局、伊夫琴科發動機設計局和基輔航空工廠都留在了烏克蘭,但是烏克蘭手頭沒錢,這些廠子和研究單位基本經營不下去。除了基輔工廠,安-124另一個生產單位是烏里揚諾夫斯克航空工業公司,也就是後來的「俄羅斯之星」。



應用伊爾-76的經典場景


俄空軍伊爾-76



懷舊,塗蘇聯國旗的伊爾-76民航客機



部分軍用伊爾-76MD還保留著尾艙炮塔


蘇聯解體後相當一段時間,伊留申設計局的伊爾-76成為俄羅斯空軍的唯一選擇,並為瀕臨崩潰的俄羅斯經濟換回了寶貴的外匯硬通貨。伊爾-76的定位類似於美國的C-141。在1967年概念剛剛形成的時候,這種運輸機載重為40噸的航程要達到5000千米。伊爾-761971年首飛,裝4台彼爾姆D-30KP-2型渦扇發動機,貨艙長寬高尺寸分別為20米、3.4 米、3.4 米,除長度趕不上C-141,確實比後者要寬敞,這使得它可以運輸BMP系列步兵戰車。


據說,蘇聯解體前,阿富汗戰場上89%的裝甲車輛和74%的貨物是經由伊爾-76運輸的。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推出改進型伊爾-76MF,換裝了4PS-90A發動機,推力比D-30KP-2增加28%,油耗降低15%。伊爾-76MF機身延長了6.6米,其中加長的貨艙用去了3.3米。同樣載重40噸,伊爾-76MF比早期型號的航程多出了200千米。


伊爾-76是銷售量最大的俄(蘇)制運輸機,少部分還被改裝為加油機(伊爾-78)、預警機(俄羅斯A-50、印度「費爾康」以及中國空警2000)。當然,這其中大部分客戶分布在前蘇聯國家和第三世界。


當年,伊留申設計局憑藉使用渦扇發動機的伊爾-76,擊敗了安東諾夫設計局使用渦槳發動機的安-22,絕大部分配套企業幸好都在俄羅斯境內,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只有伊爾-76生產廠在烏茲別克的塔什干。烏茲別克對俄羅斯的經濟依存度顯然大於烏克蘭,這使得伊爾-76躲過了蘇聯解體的風暴。


伊爾-76MD-90A掛裝RS-90渦扇發動機進行測試



伊爾-76MD-90A,美麗的北極光



俄羅斯格羅莫夫試飛院用伊爾-76LL測試PD-14發動機



印度伊爾-76的座艙,擠進來美國空軍的飛行員


現在世界各國擁有的伊爾-76,軍民用全算上,大概在850架以上,分布在38個國家或地區。俄羅斯空軍顯然是最大的客戶,擁有119架,後來又訂購了39架現代化改型伊爾-476,也就是伊爾-76MD-90A。新生產線就在烏里揚諾夫斯克「俄羅斯之星」的那個工廠,與烏茲別克的塔什干工廠合作運營。2012年,首架伊爾-476交付俄羅斯空軍。


對俄國人而言,伊爾-76是拳頭產品。的確如此。伊爾-76是一款非常耐用的軍用運輸機,有很多國家把它當成民航機使用,不過它本質上還是一款軍用運輸機。上世紀90年代,北京南苑機場的聯航就運營過伊爾-76,飛機屬於中國空軍,現在基本不用了。粗獷之餘,乘客無法在蘇系重型運輸機上面體驗到舒適、環保或靜音。


伊爾-76裝貨



伊爾-76TD定位於軍民通用



俄軍А-50預警機平台,就是伊爾-76



此外還有出口印度的A-50EI預警機



俄軍的加油機伊爾-78給蘇-24戰機加油。伊爾-78加油機也採用伊爾-76平台。


三哥的伊爾-78,給幻影2000戰鬥機加油



簡單可靠的印度空軍伊爾-76出現在拉達克地區。此地過去是清朝臣屬


市場的事


蘇制大型軍機的研製經驗,沒能延伸到民用航空產品中去。不是不能,而是犯不著。蘇聯時期,大型航空國企有軍方訂貨,有民航兜底,把眼光盯緊市場的人本來就不多。直到現在,蘇聯解體已經多年,俄羅斯人基本還沒弄明白什麼樣的東西才叫民品,更別說怎樣才能把民品賣出去。換句話說,從圖-104114154,到伊爾-62、伊爾-86,再到俄羅斯總統專機伊爾-96,都不是面對市場需求的商品。到了蘇霍伊研發「超級噴氣」100支線客機,則乾脆把伏特加喝到「斷片兒」,得向波音討教經驗了,好在飛機在遠東、墨西哥、愛爾蘭,已經少量投入航線運營。昔日大帝,在市場經濟時代僅是坐擁一隅的小王侯。



墨西哥Interjet航空公司的「超級噴氣」100客機,威尼斯上空


經常有人把俄羅斯航空業的窘迫歸結於蘇聯解體。沒錯。但某種程度上,這是倒果為因。蘇聯時代的航空企業與其說是企業,不如說是一個個政府衙門,吃喝拉撒全由國家養,企業領導只要完成國家下達的計劃指標,一切OK。至於飛機賣掉賣不掉,好用不好用,就交給政治局決斷吧。正是這種貌似集中,實則僵死的機制,把一個超級大國的市場意識徹底蒙蔽了,並最終把它送進了墳墓。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航空業開始艱難地向市場經濟轉型,為了實現和波音空客的競爭,還組建了聯合飛機製造集團公司。此外,俄羅斯和原蘇聯境內的航空企業也試圖加強聯繫,比如曾與烏克蘭聯合研製取代安-12的安-70軍用運輸機,但是這種飛機一路漲到1億美元一架,俄羅斯空軍早已拒絕大量購買。何況,現在俄烏兩個斯拉夫國家關係鬧得很臭。俄烏兩國復興航空工業的夢想,怕是永遠停留在保險柜里了。


俄烏本是斯拉夫兄弟之邦,安-70期盼著兄弟和解。可是克里米亞、烏東地區,哪個都是難過的坎


那個把大家綁在一起造飛機的另類霸主蘇聯,再也回不來了罷。


技術≠產品,產品≠商品,商品≠市場。中央集權,發揮大家的合力,能集中精力辦大事,適用於特殊時期,如冷戰時期,國家有特殊需求,需要戰略趕超。而怎麼把技術做實,把產品做精,把商品賣掉,把市場做透,歸根到底是企業行為,適用於所有時間段。


企業做不好還能接著領國家俸祿的地方,一定是個出各種「奇蹟」的地方。蘇聯運輸機的風雨浮沉,其實證明了這個世界沒有奇蹟,只有常識。



閃回,安124的座艙,復古感



-124運美國的深潛器Mystic(DSRV-1)


A380艙段大不大?照運不誤



-124大嘴張開,能吃下四方不?



更大的安-225獨特的蘇系設計美學,是經典,也是絕唱!


航空知識增刊來啦!


誕生於1958年的《航空知識》如今也走過60年歲月,為此我們特別推出《航空知識》60年刊慶特別增刊。我們在60年雜誌中每年選取一個經典封面,為您講述這張封面背後的故事,以及當時中國乃至世界航空航天的點滴「瞬間」。即便在本刊因故停刊的那些年,本刊也將奉上一個不少的「假想封面」,幫您回顧那些《航空知識》不在的日子。


點擊圖片即可預定


60幅封面,


每一個都有動人的故事,

它們將為您展示一本關注天空的期刊


60年來的執著、耕耘和感悟。


中國航空航天奮鬥的足跡,


祖國的點滴變化,


從中亦可見一斑。


聲明: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


航空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空知識官方賬號 的精彩文章:

美媒評出全球五款最差戰鬥機,快來看看誰上榜了!

TAG:航空知識官方賬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