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郭沫若對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解釋,讓人無語

郭沫若對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解釋,讓人無語

郭沫若對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解釋,讓人無語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郭沫若對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解釋,讓人無語

郭是這樣解釋的:

詩人說他所住的茅屋,屋頂的茅草有三重。這是表明老屋的屋頂加蓋過兩次。一般來說,一重約有四、五寸厚,三重便有一尺多厚。這樣的茅屋是冬暖夏涼的,有時比住瓦房來還要講究,茅草被大風颳走了一部分,詩人在怨天恨人。使人吃驚的是他罵貧窮的孩子們為盜賊。孩子們拾取了被風颳走的茅草,究竟能拾取多少呢?虧得詩人大聲制止,喊得『唇焦口燥』。貧窮人的孩子被罵為盜賊,自己的兒子卻是嬌兒。

他在訴說自己的貧困,他卻忘記了農民比他窮困百倍。異想天開的「廣廈千萬間」的美夢,是新舊研究專家們所同樣樂於稱道的,以為「大有民胞物與之意」,或者是「這才足以代表人民普遍的呼聲」。其實詩中所說的分明是「寒士」,是在為還沒有功名富貴的或者有功名而無富貴的讀書人大撒,怎麼能夠擴大為「民」或者「人民」呢?農民的兒童拿去了一些被風吹走的茅草都被罵為盜賊,農民還有希望住進廣廈里嗎?那樣的「廣廈」要有千萬間,不知道要費多大的勞役,詩人恐怕沒有夢想到吧?慷慨是十分慷慨,只要天下寒士皆大喜歡,自己就住破屋子凍死也不要緊。

郭沫若對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解釋,讓人無語

但如果那麼多的廣廈真正象蘑菇那樣在一夜之間湧現了,詩人豈不早就住進去,哪裡還會凍死呢?所謂「民吾同胞,物為吾與」的大同懷抱,「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契稷經綸,只是一些士大夫的不著邊際的主觀臆想而已。」

可笑嗎?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來稿請投:shiwenxuexi@163.com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七律·長征》最早公開竟是由斯諾提供
最經典的百首宋詞,一生至少要讀一遍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