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制瓷巔峰在宋朝,大家都愛的「青花瓷」卻為何出現在元代?

制瓷巔峰在宋朝,大家都愛的「青花瓷」卻為何出現在元代?

以瓷為名的中國,歷史上公認的制瓷巔峰在宋朝。可為何人見人愛、風靡全球的青花瓷卻是直到元代才出現呢?

要把一種產品,做得讓全世界各國人都喜歡,並不容易。因為不同國家、文化、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的用戶,常常有不同的喜好品位。

青花瓷則是世界上不多的、能夠讓所有國家的人喜歡的產品,中國人自不必說,而外國人對它的喜歡程度,甚至超過大部分中國人的想像。

我們知道,今天青花瓷中最古老、最值錢的是元青花,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全世界元青花最多的國家並非中國,而是伊朗和土耳其。

如果你想看元青花藏品,或許去德黑蘭博物館或者土耳其的國家博物館是個不錯的選擇。

為什麼全世界都很容易喜歡上青花瓷呢?有人說是雅俗共賞。雅俗共賞的東西很多,但並非全世界都會喜歡。

青花瓷受到世界各國的喜歡,主要因為它是多元文化的產物,在青花瓷中融入了各種文明。

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為什麼它沒有出現在技術已經成熟的宋朝呢?

在宋代,雖然定窯的白瓷已經燒製得非常好了,但是它依然成為不了上流社會的主流瓷器,因為宋代士大夫的審美觀認為「白不如青」。

他們喜歡青瓷中那種「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一點點顏色的變化和差異。因此,在宋代是不會發明青花瓷的。

而到了元朝,青瓷和白瓷的地位就顛倒了過來,因為蒙古族人崇尚白顏色,比如他們住的蒙古包都是白色的,很多服飾也是白色的(而白色對於古代的漢族人來講是喪服的顏色)。於是,青花瓷的底色就定為了白色。

而歐洲人由於同樣欣賞不了青瓷那種因細微顏色差別而產生的美感,也傾向於使用白瓷,今天他們依然為能夠將瓷器燒得純白無雜質而自豪。至於青花瓷白胎底上的顏色為什麼是青藍色,這就與元朝的歷史有關了。

歷史上,元朝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朝代,蒙古人的足跡遍及歐亞大陸,並且在征服南宋之前先征服了阿拉伯地區。

在乾旱的中東地區,水是最寶貴的資源,天堂是充滿水的世界,是藍色的。於是,蒙古人和色目人(穆斯林)喜歡的兩種顏色——白色和藍色,就構成了青花瓷的基本元素。

元朝秉承了宋朝開放的國策,大量的波斯商人直接來到中國採購瓷器,青花瓷從一開始就不是針對中國一個市場的,而更多是針對西亞乃至東歐市場的。

於是波斯商人將鈷藍顏料帶到中國,這些商人不僅是中國瓷器的消費者和中國文化的傳播者,而且直接參与了青花瓷的設計與監製。

在元代,景德鎮屬於浮梁縣,朝廷在景德鎮設置「浮梁瓷局」,專門燒造宮廷用瓷,開創了景德鎮「官窯瓷」的燒造歷史。

而據當地史料記載,那裡很多的地方官都是中東人,他們按照信仰的喜好,提出燒制具有異國風味的造型、裝飾和圖案的要求,於是景德鎮的窯工們便採用把波斯「藍」與中國「瓷」融合在一起的方案,燒製成具有多重文化特色的青花瓷器。

波斯商人在帶回瓷器的同時,也帶去了中華的文化。

身為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有著非常豪放的一面,因此他們製作的青花瓷器均為體積碩大、層次豐富的大件,和宋朝那種「汝瓷無大件」的風格正好相反。

在紋飾上,元青花採用密集的紋飾,這又與漢族士大夫的審美截然不同。

中國傳統的漢文化在繪畫上講究留白,以體現一種空靈的美,即使畫花卉,也以梅蘭竹菊這些淡雅的花卉為主。而蒙古人性格豪放,不受漢文化的約束,體現在青花瓷上就是十分豐富的紋飾題材。

蒙古人尤喜牡丹、芍藥這樣大富大貴的艷麗花卉。所以,在元青花中牡丹的圖案非常多見,和蒙古人性格類似的歐洲人也喜歡大富大貴的花卉。

更有意思的是,元青花瓷器上大量採用了在中國繪畫作品中很少見的葡萄藤圖案,這完全是融合了古埃及、希臘和西亞諸多文化的特點。

當然,元青花的圖案中也少不了漢文化的元素,比如松竹梅蘭、竹石荷葉、如意雲頭、龍鳳魚藻、花鳥草蟲等。

就這樣,早期作為外銷商品的青花瓷器,既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又是中西亞文化交流融合的結晶,還符合歐洲人(以及他們的後裔美國人)的審美,於是它從一誕生就開始風靡世界,並且延續至今。

今天,如果要找到一款像青花瓷那樣在全球市場上大受歡迎的產品,那可能要算是「愛瘋」了。雖然每一個「愛瘋」背後都寫的是加州蘋果設計,但是它實際上也是多種文化融合的產物。

它的設計者(最後拍板的)喬布斯在產品設計的理念上吸收了東方文化,尤其是禪宗文化的精髓。

分析這麼多,其實結論也非常簡單。技術高超不代表能受到更多人的歡迎。在誕生之初,就融合了來自各類市場的審美,承載著多元文化的青花瓷,能做到「人見人愛」,是必然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收藏愛好 的精彩文章:

書畫落款上還有這麼多道道?趕快看看,要不損失就大了!
實例教您玩收藏之——湖北省造庫平七錢二分

TAG:古玩收藏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