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陶與瓷的區別,你知道嗎?

陶與瓷的區別,你知道嗎?

本文來源於 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陶與瓷,都是火與土的交融所產生的藝術,陶器發明在前,而瓷器發明在後,那麼「陶」與「瓷」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探尋一下二者之間的區別。

一、概念不同

陶器是用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乾燥後,放在窯內燒制而成的物品。而瓷器則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等組成,經混煉,成形,煅燒而成的外表施釉或彩繪的物品。

二、燒成溫度不同

陶與瓷的區別主要在於原料土的不同和溫度的不同。陶器的燒制溫度在800-1000度,瓷器則是用高嶺土在1300-1400度的溫度下燒制而成。在制陶的溫度基礎上再添火加溫,陶就變成了瓷,瓷是陶的升級版,陶也是瓷的親兄弟。在此特地說明:現今流行的所謂陶製品,多數都是高溫燒制,嚴格來說都是瓷製品。

三、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瓷器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土製坯。黏土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高嶺土在燒制瓷器所需要的溫度(即1300-1400度)下,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但是,一般製作陶器的黏土製成的坯體,在燒制溫度達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陶胎含鐵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鐵量一般在3%以下。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瓷器的胎體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掛釉和掛釉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以胎體一次燒成,也可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成。

五、堅硬程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低,胚體並未完全燒結,胎質粗疏,敲擊時聲音發嗡,斷面吸水率高,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划出溝痕。瓷器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胎質堅固緻密,斷面基本不吸水,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划出溝痕。二者堅硬度不同,瓷的硬度高於陶。

六、施釉的不同

釉就是罩在瓷器表面的那一層光亮外衣。它主要是以粘土、石英和長石為原料。經研磨、調製後上於胚胎表面,在高溫焙燒後熔融,冷卻後即形成玻璃質晶體。它可增加胎體強度,並有效地隔絕氣體、液體。陶器通常不施釉或只施低溫釉;瓷器表面施有一層高溫釉,胎釉結合牢固,厚薄均勻,從而達到美化、光潔瓷器的目的。

更多專業知識請回復99查詢

各類文玩的知識和鑒別方法

(輸入數字直接查詢)

例如輸入「1」,查詢「天珠知識」

歡迎大家聯繫我們小編微信號一起交流探討,若你想了解更多古玩,文玩的某些的文章,歡迎給我們留言投稿,我們希望在共同的研究和探討中和大家一起進步!

平台合作請聯繫:

文章投稿轉載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那點事兒 的精彩文章:

法國吉美博物館藏中國古瓷有的很另類,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手串新寵!連它都不知道,別說你玩過文玩!

TAG:古玩那點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