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子周遊列國處處碰壁,為什麼弟子依然追隨他?原因其實很簡單

孔子周遊列國處處碰壁,為什麼弟子依然追隨他?原因其實很簡單

原標題:孔子周遊列國處處碰壁,為什麼弟子依然追隨他?原因其實很簡單


公元前497年,55歲的孔子為了宣傳自己的主張,帶著一眾弟子開始周遊列國。公元前484年,68歲的孔子又帶著弟子回到了魯國。在這14年的時間裡,孔子大致走了9個國家,卻處處碰壁,讓人奇怪的是,為什麼弟子們依然追隨他?


17歲時,孔子就得到魯國孟厘子的認可,在臨死之前,他叮囑自己的嫡長子,家族的繼承人應該去拜孔子為師。35歲時,孔子去齊國,被齊景公賞識,甚至準備把尼溪一帶的田地封給孔子。48歲時,孔子出仕魯國,任中都宰,掌管一城,一年之後,四方都學習他的治理措施。後來以大司寇之職當政,一年,魯國大治。



事實上,早在孔子周遊列國之前,就已經有了不俗的政績,被諸國當權者認可。


再看看孔子的碰壁,到了衛國,衛公問他在魯國拿多少俸祿,孔子答曰奉粟六萬,衛國也給六萬粟,要知道,魯國是強國,而衛國是弱國,可見衛公的真誠。後來,衛公不聽孔子的建議,他就出走;衛公好女色,孔子也出走。屢次在衛國進進出出,但是衛靈公、衛出公兩代君主依然聘請他,還多次出門迎接。


晉國權臣趙簡子欣賞孔子的才識,派人跨過黃河來請,可是他嫌棄趙簡子的品德不好。到了蔡國,楚王也聘請孔子,甚至要分封他七百里土地,結果被臣子勸阻了,理由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太有才能了,恐怕日後會威脅到楚國。甚至與孔子有間隙的季桓子,臨死前也悔恨逼走他,讓兒子繼位後一定要把孔子請回來。



在這14年里,孔子受到最大的「碰壁」,就是在蔡陳兩國的交界被困,那也是因為楚國大夫害怕孔子被楚王聘用,會對他們不利。對於如此厲害的老師,能夠追隨就是一種榮耀,怎麼會有人想要離開呢?

參考文獻:《史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白起和王翦誰更強?不要比較了,司馬遷已給出答案
此人是唐朝高僧,金山寺的開山鼻祖,卻誤解成「不懂愛」的惡和尚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