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嫂出一上聯:五月五日,五弟廚房討粽子;小叔子下聯太經典了!
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對聯是一個比較有特色的文學形式,它以其通俗、活潑、有趣等特點,深受喜愛。對聯於明清兩朝最為興盛,是文人士子讀書人最為喜愛的娛樂消遣方式之一。由此,也產生了無數令人回味經典的對聯故事,給人們帶來了不少的樂趣。
清朝乾隆年間,四川出了位叫李調元的大才子,他五歲入私塾,過目成誦,出口成章。小時候的李調元不但聰明好學,而且十分調皮、淘氣。
有一年過端午節,他的三嫂正在廚房裡包粽子,李調元見了很饞,還不到吃飯時間,他就向三嫂要粽子吃。他的三嫂故意逗他,就說:「你是咱們家的小才子,我出一聯讓你對,對得上就吃,對不上就不能吃!」
李調元對三嫂做了個鬼臉,滿不在乎地說:「行,這可難不住我。」因為李調元在家排行老五,當天又是端午節,三嫂就隨口出了一個對聯:五月五日,五弟廚房討粽子。
這對聯出的非常巧妙,上聯「五月初五」用了兩個五字,組合起來正對應端午節,下聯還有一個「五」字,點出了李調元在家中排行,這對聯看起來不是很難,一時半會還真不好了對上。一下就把李調元給難住了。看樣子粽子是成不成了,可他還不甘心,見到簸箕里有糍粑,便說:「我不吃粽子了,吃糍粑也行。」
三嫂說:「那更不行了,這糍粑是我昨天三更半夜裡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舂出來的。」三嫂這句話,無意中點醒了李調元,他立即對道:三更三點,三嫂檐下偷糍粑。」
三嫂聽後又氣又惱地說:「你這對聯對倒是對上了,但是用字不對,你得把這「偷」字給換了,我才給你粽子吃。
為了吃到粽子,李調元不服氣地說:「好,我把「偷」改為「舂」,那你也得把討字換成吃字我才改呢。」三嫂笑著答應了,於是這副對聯就成了:五月五日,五弟廚房吃粽子;三更三點,三嫂檐下舂糍粑!


※此島國被稱非洲瑞士,島上埋有海盜寶藏,至今仍無人找到!
※慈禧問了新科狀元一句話,嚇得他當場羊癲瘋發作,果斷辭官回老家!
TAG:文史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