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嘉慶下令修明史 大臣在書中歌頌清朝 為何反而被罰?

嘉慶下令修明史 大臣在書中歌頌清朝 為何反而被罰?

清朝國力的巔峰時期,公認是在「康雍乾盛世」階段,而從乾隆去世,嘉慶皇帝接過大旗之後,清朝就走上了下坡路,史稱「嘉道中衰」。

清朝走向衰落,當朝的嘉慶皇帝固然不能推卸責任,但歷史周期的慣性也不能忽略。清朝國運已經處於下行期,並非皇帝一人之力可以挽回。我們之前說過,嘉慶也許能力不是很出眾,但總體而言,算得上是一個開明的好皇帝。

嘉慶廟號「仁宗」,謚號「睿皇帝」。嘉慶為人仁慈,甚至有些到了婦人之仁的地步,仁宗的廟號名副其實。而睿這個謚號,大家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看法,畢竟嘉慶的政治智慧,並不算十分高明。

不過實際上,嘉慶皇帝的智慧,並不體現在政治手段上,而是在文化方面。嘉慶廢除文字獄,解開了禁錮人們思想的鐐銬,便是功德無量的一件事;另外嘉慶在位時,還下令修纂《全唐文》,我國唐代輝煌燦爛的文化成就能流傳至今,嘉慶皇帝也功不可沒。

清朝自順治一朝以來,經歷康雍乾三代,文字獄對人們思想禁錮的力度越來越強,到乾隆朝到達頂峰,這其實是由於清朝統治者們對自由思想的偏見和畏懼所導致的。

而到了嘉慶時,已經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五代,加上嘉慶本人是乾隆的幼子,思想上的歷史包袱沒有先輩們那麼重,因此處事也更開明一些。比如嘉慶朝修纂《明鑒》一案,便是很好的例子。

嘉慶是個喜歡讀史的人,也是為了以史為鑒,而明得失。嘉慶十八年(1813年),嘉慶命令史官仿照宋代的《唐鑒》一書,編纂《明鑒》。「臚敘一代事迹,考鏡得失。……有明三百年,時代相承。其一朝政治,亦鑒觀得失之林也。」

嘉慶的本意,是讓館臣如實記錄明朝從開創,到發展,再到最後走向沒落的歷史,並客觀地評價歷任皇帝的是非功過、利害得失,用來作為當朝皇帝治理國家的鏡鑒和參考。

與編纂《全唐文》的工作比起來,撰寫《明鑒》的工作量並不算大。然而,明朝是清朝的前朝,清朝的江山,正是從明朝手中奪取過來的,這讓以曹振鏞為首的編纂人員們犯了難。曹振鏞們別的不會,就會過度解讀,就又把一個純粹的學術問題,想成了政治問題。

於是,編纂人員們在寫到明朝後期時,在書中大量加入清朝入關前在東北開疆拓土的功績,搞得喧賓奪主,不倫不類,搞得嘉慶在看到《明鑒》的初稿後,大為惱火。

晚清的歐陽兆熊在其筆記中記載:「嘉慶中修《明鑒》,……中述本朝與明構兵事,上怒其誹謗,下之獄。」

歐陽兆熊以為,嘉慶之所以生氣,是因為《明鑒》中記載了清軍與明軍構戰的歷史,暗示清軍反叛,「誹謗」了清朝,但其實這是不對的。

因為恰恰相反,館臣們在《明鑒》中對清朝大加頌揚,還無腦貶低明朝皇帝,這才是讓嘉慶動怒的真實原因。

「作為明鑒一書,蓋以取鑒前代,其善政則因以為法,其秕政則用以為戒,亦即殷鑒夏周鑒殷之意也。昨日館臣呈進明鑒五冊,於萬曆、天啟間載入我朝開創之事,後加按語頌揚,並論及前明用人不稱其職,更為誕妄矣。」

這些修史的大臣們,腦子裡其實還是乾隆朝老一輩的思維。因為當時文字獄實在太多,讓他們養成了一種很不好的習慣,不管遇到什麼問題,第一反應就是往政治上靠,生怕說錯一句話,便落得人頭落地的下場。

嘉慶皇帝的本意,是想看到一部客觀公正的明朝歷史書籍。前朝的皇帝之中,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便加以採用,有做得不對之處,便加以改正,以古鑒今,來更好地治理這個國家。

但他沒想到,大臣們交上來的作品,不僅加入大量的清朝創業歷史,搞得《明鑒》一書名不副實。而且,書中還滿是對明朝無理由的抹黑,成了一部歌功頌德的吹捧之作,對治理國家根本毫無借鑒意義。

當然,嘉慶也不能說他們歌頌清朝有錯,只說是「不合體例」。另外,嘉慶也反對一味地無腦抹黑明朝。因此,嘉慶最後重罰了這批修纂《明鑒》的官員,並且更換了修纂人員,按要求重新編纂,以打擊朝中那股阿諛奉承的歪風邪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乾隆過生日 堂兄送一禮物賀壽 乾隆一見大罵他不安好心
乾隆一登基就立永璉為太子 真的是因為愛富察皇后嗎?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