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印度和緬甸相鄰,它們的關係怎麼樣?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印度和緬甸相鄰,它們的關係怎麼樣?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印度和緬甸歷史上的恩怨情仇就不提了,但就近幾年來看,緬印兩國可謂眉來眼去、勾勾搭搭忙個不停,直接上乾貨!

首先,在緬印度裔扮演兩國最可靠粘合劑,進可攻、退可守。近百年前英國殖民者把印度人帶入緬甸,並倚重印度人來管理、治理緬甸開始,從政、參政就此成了在緬印度人的重要生計。雖然緬人早已重拾山河,但在緬甸定居的印度人或印度裔仍特別注意積极參与緬甸的政治生活。

以仰光為例,毗鄰而居的唐人街與印度區絕對天壤之別:一邊,印度區內活色生香、各種高大上,因為不論是軍人統治時代,還是民主時代,這裡的印度裔都積极參加緬甸的政治進程,將自己的主張與母國的關係恰如其分地融入到緬甸的政治生活中去,助力緬印關係的改善。

另一邊,在唐人街,在緬華人與在全球許多國家的華人一樣,一心只想做生意賺錢,對政治避之唯恐不及。這雖然符合中國悶聲發大財和低調做人做事的傳統文化,但帶來的最大問題卻是族群的權力沒爭取、沒保障,稍有風吹草動或者政治變局,華人就容易成為受害者。

1960年代,緬甸華人的悲慘遭遇就是如此,大量華人的店鋪、工廠、財產被沒收、人員被驅逐、華語教育被廢止。這某種程度上就成了歷史積怨。相比之下,由於印度裔積極在民主時代積极參与投票,因而緬甸的哪個政治家都不敢小看印度裔。事實上,在軍人時代,由於印度裔中有人官居軍人集團的要職,所以整個族群也沒有受到太大的迫害。而這又反過來促使印度與緬甸兩個國家的關係平穩發展,可見在緬印度裔發揮的粘合作用不可小覷。

其次,共同防患目標讓緬印找到了合作的契機。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緬印兩國就是這心思。隨著中國實力增強,周邊鄰國有的非常高興能有機會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共享發展機遇,有的則擔心顧慮。緬甸與印度對華有相當的共同點,他們早早就起了防患之心,都將我們視為區域實力競爭的對象,因而,緬甸與印度近年來明顯加強全方位的關係,尤其是在軍事與安全這兩大關鍵領域。

有力的佐證就是:緬軍司令敏昂萊訪問藏南地區(即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印度則為緬軍提供武器裝備與軍官培訓,簽署協議加強兩軍的合作;在外交層面與高層交往層面,兩國也眉來眼去忙個不停,比方說在羅興亞問題上緬甸遭到國際重壓時,印度就出面力挺。這一點與美歐或緬甸擊邊鄰國的政治立場完全不同!

第三,緬甸與印度在對付民族武裝的立場上完全一致。緬甸獨立六十多年間,境內的135個少數民族成為其巨大的負擔,60餘支民族武裝與緬甸政府軍之間的戰火從來沒有停熄過,而在印度與緬甸交界地區,跨境民族武裝對於印緬雙邊都是威脅,比如說克欽獨立武裝、那加蘭武裝,甚至克欽獨立軍的一個旅就駐紮在「阿魯納恰爾邦」境內,對緬甸可謂是最大的一個威脅,而那加蘭山區的卡普蘭武裝則是印度的心腹大患。

因而,兩國自2015年起就悄悄達成協議,攜手合作,共互便利—緬甸允許印度特戰隊跨境打擊民族武裝,而印度則同意與緬甸共同巡邏邊境地區。如此一來,兩國的關係是好是壞可想而知了。2015年6月,印度新德里電視台網站報道稱印度軍隊深入緬甸境內大約兩公里,全殲緬甸境內的兩個武裝組織!

不過,國際政治上沒有永恆的朋友,有的只是權衡之計。別忘了,印度東部曼尼普爾邦與緬甸之間的邊界爭議從未停止過。印度東部曼尼普爾邦與緬甸的邊境線達398公里,2013年緬軍一度跨過邊境,在曼尼普爾邦昌德爾縣的霍倫帕伊村莊設立臨時營地,並聲稱該地區屬於緬甸的領土。此事激起當地不滿,邦政府一度考慮在邊境修鐵絲隔離網。

印度曼尼普爾邦首席部長不是還稱邦政府一直在施壓中央政府解決曼尼普爾與緬甸之間的邊界爭議,絕不會向緬甸退讓寸土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火咖 的精彩文章:

敘利亞統一在即,Youtube為何封了敘利亞官方的視頻賬號?
世界各國監獄的伙食,中國的最合理,日本的是吃貨天堂

TAG:火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