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謚號」指的是什麼?

「謚號」指的是什麼?

謚號,傳說是西周時期的周公所制,除了天子,諸侯、大臣等,在去世後也可以有謚號。

一個歷史人物的是非功過,往往很難用幾句話表達清楚,所以古人為了方便,在一個人死後給他蓋棺定論的時候,就給他起個謚號,以他們的生平道德事迹為依據,用簡單的一個字或者幾個字,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或褒或貶,或善或惡,用來概括總結這個人一生的主要作為和貢獻。當然,謚號有時候也未必和當事人的生平事迹完全相符,這個也在所難免,比如秦檜的謚號很長時間內都是「忠獻」,經歷反覆幾次的修改,最後才謚號「繆狠」。

上古時代的謚號,一般就用一個字概括評價人物的一生,很簡單,比如周平王(平是謚號)、秦穆公(穆是謚號)、魯哀公(哀是謚號),也有個別的是兩三個字,如趙武靈王(武靈是謚號)、魏安厘王(安厘是謚號)。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義的謚號;惠一般都是代表平庸;厲、靈、煬等都是貶義的謚號。

諸侯、大臣的謚號,一般都是在死後由朝廷賜封;皇帝的謚號,一般都是在嗣位皇帝的參與下得到的;末代皇帝的謚號由下一王朝的帝王追贈,或者由遺民政權追加謚號,比如明崇禎帝的謚號,就是由南明弘光政權(福王),為他定廟號為「思宗」,謚為「烈皇帝」,而清朝則將他謚為「守道敬儉寬文襄武體仁致孝庄烈愍皇帝」。

到了後來,除了皇帝之外,一般都用兩個字。比如諸葛亮的謚號是忠武;岳飛的謚號先是武穆,後來也改為忠武;歐陽修的謚號是文忠;司馬光謚號為文正;范仲淹的謚號也叫文正;曾國藩的謚號也是文正。

除了朝廷上賜封的謚號,後世還有私謚。一般是某個大學者或者大人物去世後,他的親人朋友或者學生弟子為他追加的謚號。例如東晉陶淵明死後,他的朋友為他謚為「靖節先生」;宋代張載死後,他的弟子為他謚為「明誠夫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雜談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早的寺院是哪一個?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