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星雲大師:社會是學校

星雲大師:社會是學校

星雲大師:社會是學校

現代的社會,處處講究學歷文憑,不論政府機關掄才取士,或是私人公司招考員工,莫不將學歷列為考核要點。然而,如果我們認識釋迦牟尼佛、孔子、耶穌的歷史,不知道他們的學歷又該如何演算法?

孔子說:『人非生而知之,乃學而知之。』學習的途徑,除了正規的學校教育之外,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同等重要。

有人說,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其實,社會更是我們學習的大好環境。社會正如一所大學,它所看重的是學力,而非學歷。

中國自秦漢以降,雖設有考選制度,用以拔擢人才,然歷代多少輔相賢臣、素士文人,例如:姜子牙、周公旦、諸葛孔明、伯夷、叔齊等,並沒有人考敘他們,他們無不是自學有成,素孚德望,因此受到帝王的禮遇尊崇。可見一個人的能力應比文憑重要。

人的一生,歲月有限,故要自我要求、自我激勵、自我學習。明朝擅長畫荷的王冕、現代畫蝦靈動的齊白石,他們同樣都是從無限的天地中,以師法大自然而自學有成的典範。乃至近代國學大師王雲五,也是經由社會大學自學成功的素人學者。

再如佛教里的一些高僧大德,大都是受生活磨鍊,對真理有了體驗而造就出的不世之才,如六祖的八月舂碓、百丈的務農、雪峰的飯頭、楊岐的司庫、道元的種菜、臨濟的栽松、溈山的粉牆等。

現代的社會中,有的軍人從小兵做起,可以擢升到將軍;有的文官從科員做起,可以升任為部長。可見得在學習過程中,靠人指導是一時的,靠自己用心用力,才是要緊。

『接受』是最好的學習態度,能接受多少,未來的成就就有多少。一個人有機會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當然很好,如果沒有,『大塊假我以文章』,宇宙人生,哪樣事物不能學習?所謂『青青翠竹皆是妙諦,鬱郁黃花無非般若』,在社會上,每天發生在我們周遭的善惡因果業報,不都是我們的教科書嗎?古來多少聖賢苦學奮鬥有成的故事,不都是砥礪我們向上的名人傳記嗎?每日報章雜誌所報導的新聞信息,不都是我們取法的經驗閱歷嗎?只要有心,無處不是我們學習的環境。因此,社會就是我們的學校,學與不學,端視有心無心耳!(摘自《人間福報》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聲明:本圖文來自「新浪佛學」,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中華佛緣網是國內佛教自媒體中的著名網路媒體平台,其創辦人朱慧丹女士歷時7年克服重重困難創辦的佛教文化及傳統文化傳播平台,平台下設:中華佛緣雜誌編輯部、中華佛緣禪樂團、中華佛緣書畫院。朱慧丹女士自費走訪了國內各大寺院採風調研,拜訪了多位大德高僧、佛友、居士,專註於紀錄片拍攝製作,平台籌備舉辦過多次大型公益活動,歷盡所能傳播、傳遞中華傳統文化,也歡迎各位大德居士踴躍實名供稿、供圖(備註:原著)。

地址:北京東城區安樂林路69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佛緣 的精彩文章:

你如理如法,加持就如影隨形
當你清楚地看見自己的失敗時,就看見了佛

TAG:中華佛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