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我的規劃里沒有櫥窗,只見森林」 | 對話台北市立動物園

「我的規劃里沒有櫥窗,只見森林」 | 對話台北市立動物園


中國最好的動物園是哪一個?要我說,那得是

台北市立動物園

。在這裡,你會感受到動物的尊嚴,感受到飼養員的專業和愛意,感受到自然教育的苦心。




在整座台北市立動物園當中,最好的一個展區是台灣動物區。




台灣動物區中飼養了21種台灣的本土物種。每一個種,都能讓你感受出園方對它們的熱愛。舉個栗子,

台灣鬣羚

的展區,就擁有教科書一般的場館設計和丰容水平。




台灣鬣羚


Capricornis swinhoei




台灣鬣羚是台灣現生唯一一種野生牛科動物,它們喜歡爬高高。這樣的習性,建一個人造的假山讓它們爬就很好。

台北市立動物園就建了這麼一座山

。更為漂亮的是,他們還結合了台灣的環境特點,在假山上接上流水做了個人工瀑布,在山石間種上了滴水觀音。這樣的設計,似乎讓人一眼看到了台灣的原生山林。





你找到台灣鬣羚在哪裡了嗎?




為了能讓遊客觀察到動物,飼養員特地把餵食桶放在了展區的前方。這樣台灣鬣羚進食時就離遊客比較近了。




台灣動物區最大的明星是

穿山甲



台北市立動物園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穿山甲人工繁育的動物園,園中飼養者13隻中華穿山甲。因為子虛烏有的「療效」,全世界的穿山甲正遭受著巨大的威脅。而這威脅就來自於我們中國:少數人愚蠢的暴行,國際上的惡名卻要讓整個中華民族來背。但至少台北市立動物園幫我們爭回了一點面子。




為了保護穿山甲,台北市立動物園做了許多繁育之外的事情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眾教育。




遊客在穿山甲展區與穿山甲模型互動




展板自然是穿山甲展區內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板上的各種介紹,詳盡又平實,不只是冷冰冰的知識。其中最好的一塊,是一個

包含著穿山甲模型的透明塑料球

,遊客可以從一個小小的孔洞里伸進手指,摸一摸穿山甲溫潤的甲片。原來,穿山甲是這樣的手感啊!




但最頂級的自然教育,莫過於讓自然自己展示自己。

讓活生生的穿山甲表現自身的行為

,那會比展板更為重要。台灣動物區的穿山甲展館是怎麼做的呢?




丰容自不必說,飼養員為穿山甲營造了頗為自然的環境。整個穿山甲展館都在室內,要在室內做到這一點需要費心思。為了讓日行的人類遊客看到夜行的穿山甲的行為,飼養員通過白天的定時餵食,讓穿山甲在早上會醒來一次。如果你在早上11點左右去圍觀,就有可能看到這一幕:





中華穿山甲台灣亞種


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lya




穿山甲擺弄著透明的長條食盒,又細又長的舌頭在其中刮取食物。原來它們的舌頭是這樣的啊!原來它們是這樣吃東西的啊!原來它們狼吞虎咽的樣子這麼可愛!(整座台北市立動物園是個什麼樣子?可以參考花老師的遊記:<

中國最好的動物園在台灣>




但就是這樣一座讓我艷羨不已的台灣動物區,園方竟然覺得不夠滿意?!




這是怎麼一回事?物種日曆作者

花老師採訪了

台灣動物區的羅諠憶區長

。羅諠憶是穿山甲飼養員出身,全球首個人工哺育穿山甲「芎梧」就是她養大的。那是2014年,巴掌大的「芎梧」剛出生,就遭到了母親的遺棄。為了讓它活下來,羅諠憶幾乎24小時不眠不休,成了小穿山甲的奶媽。





花老師(左)和羅諠憶區長(右)




如今,剛到而立之年的羅諠憶掌管著台灣動物區。她對這個展區有更大的規劃。




本文還有4180字,讀完大約需要

5

分鐘



守護穿山甲:從救傷開始


花蝕

(以下簡稱「花」):台北市立動物園有多少只穿山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飼養的?




羅諠憶

(以下簡稱「羅」):我們現在有13隻穿山甲。飼養穿山甲的歷史應該有20年,早期的記錄不是非常清楚,但我們現在還有個20歲的個體,是出生在動物園的。當時台灣有一些穿山甲走私的狀況,然後查緝到活體之後不知道往哪裡放,就放到動物園來。進到動物園之後,我們就嘗試要去照顧,但那時就發現我們什麼都不知道。




在飼養穿山甲的時候,遇到過什麼大的困難或是挫折嗎?




:這個物種的醫療啊、生理啊,都和一般的物種不太一樣。我們遭遇了很大的挫折,

動物一直死亡都沒有辦法,束手無策




最大的挫折大概發生在十幾年前。我們知道穿山甲在野外吃螞蟻吃白蟻,但是飼養的狀況下我們沒有辦法提供,只能用替代品。那個時候穿山甲經常會有腸胃道的疾病,致死率是很高的,一方面是因為食物,一方面是因為剛住進來的穿山甲處於緊迫的狀態會加速身體狀況的惡化。穿山甲是一種非常會隱忍的動物。這讓我們不容易發現出狀況。等我們發現時都已經是末期救不回來了。這大概是我們20年來遇到的最大的困難。





我們之前有一位營養師,他當時和我們的獸醫以及當獸醫的園長一起做了很多研究。當時他們首先聯想到穿山甲是不是和食蟻獸可以吃一樣的食物,但後來發現不行,所以我們是

以食蟻獸的食譜為基底,依照穿山甲的身體特徵改出來的

。比方說我們有喂糙米飯,但發現碳水化合物其實是不適合消化的,然後就一點點把不合適的換掉,一步步到現在還算穩定。我們現在依舊在研究。





中華穿山甲台灣亞種


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lya




:大陸穿山甲救護的時候,繳獲的活體穿山甲也常有消化道問題……




:灌食?




花:

對,灌食……




羅:

灌水泥。




:嗯……一開始是不論死活灌水泥(以增加體重)。後來食客要見活的,就灌玉米糊,上下都灌,

這樣的穿山甲即使獲救也難活

,因為消化道搞壞了。你們現在救助的穿山甲,是有很多被狗咬的么?




:嗯是的。在台灣,野狗到處都挺多的,這個議題很敏感。民間團體的左右力量實在太強,我們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政策說到底要怎麼做,到現在還是這個樣。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動物園召集了一個國際會議,討論中就包括:怎麼樣可以建立政策去幫助公共部門設定一些政策來改善野狗問題。




到了開始找一些人推動的時候,我們發現真的很困難。台灣的動保團體非常的強勢,要對話就不容易。如果

不能對話

,就很難討論出一個適合的、平衡的政策。這是我們現在遇到很大的困難。




:正好說到這個國際會議,您對目前穿山甲的困境有什麼看法嗎?




:其實就目前來看,我覺得走私、盜用這個物種狀況看起來難以控制。我們本來以為它的保護等級提升之後,可以給它比較大的保護力量,但是後來發現它的走勢狀況其實沒有變好。




可能有些人會提發展穿山甲農場是不是可行,我對這件事情持保留意見。我們所知道一個狀況是,現在穿山甲的飼養成本非常高。飼料或是一些真正花費買的東西都還好,一天一隻大概十塊美金;

主要是人力跟資源的成本

。目前,我們的13隻穿山甲,大約牽涉了十多個飼養、研究的人力。




我擔心,目前做穿山甲農場,死亡率不低,穿山甲的成長率又非常低,投入那麼多錢那麼長時間,可能最後還是白工。那麼商人還願意投資嗎?

還是私底下用走私的方式會更快?

我們非常擔心穿山甲農場被利用來洗白。




:也可能等到真有商人把成本壓到足夠低之前,這個物種就崩潰了。




:對啊,也有可能就已經抓光了。




為了讓民眾了解身邊的自然


:我們再來聊聊你們的台灣動物區吧!現在這裡養了多少種動物?




:21種。




:你們為什麼會想做一個台灣動物區呢?





:這也牽扯到我們台灣動物區的核心價值,台灣是一個人口非常密集的地方,人跟動物的生活重疊度很高。但在華人的教育裡面,我們對於野生動物或是大自然的關懷是很薄弱的,也許沒有刻意要傷害,但是

我們大部分人並不知道

它們是我們的鄰居




很多台灣的原生動物都面臨到各式各種不同的問題,如果去台灣動物區去走一圈,每一種動物都可以告訴你它面臨著什麼樣的困難。




我們需要告訴自己的民眾,這塊土地上面有什麼樣的動物,它們有什麼樣的故事,它們因為我們無心的一些行為可能導致殺身之禍,不只活得不好,甚至可能會死去。




台灣動物區的一些動物本是藏在森林裡面,非常不容易看到,但因為某些因素來到了動物園裡面。如果沒有辦法野放,我們會給它一個很重要的使命:

它可以把這個物種在

大自然里

的故事帶給民眾

。我們會希望透過這些物種的展示,或者是它們在動物園發生的一些故事,讓民眾除了最基本地認識到我們有這些動物之外,知道它住在哪,有興趣了解更多。希望民眾不管是到山裡面遊玩,或者是平常生活,他可以思考到一點點別的動物的需要,不是只有人類的需要。




這是我們台灣動物區的重要意義,也是

動物園的重要價值





台灣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aiouanus




:您剛才說你們希望台灣動物區里講每一種動物的故事,講它的生態,

您能舉個例子嗎?




:一個跟民眾最緊密有關係的例子:

台灣獼猴

。在台灣,人跟猴的衝突很大。但是台灣獼猴在動物園裡面是非常受歡迎的物種,所以我們會透過台灣獼猴的展示,讓民眾先認識這個物種的生態習性,因為跟人很像,他們就會覺得很有趣,想再多了解一點。我們就會再帶出人口衝突的議題:為什麼我們會有人跟猴的衝突,關鍵點問題點癥結點在哪?我們應該要保有的心態應該是什麼?以及我們可以怎樣用人的行為來減少人猴衝突?




:台灣獼猴和人的主要衝突是啥?毀田?




:其實人猴衝突並不是猴子主動,而是人。毀田是一部分,在果園跟農民的衝突是最大的。另外,我們現在猴子的保育成果非常好,野外猴群數量非常多。它們本來就生活在人類身邊,但是數量變多,當我們進到自然環境里遊樂的時候,跟它們接觸變多了。遊客好奇,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但它畢竟是野生動物,衝突就產生了。




:大陸有一個類似的很糟糕的案例,

峨眉山的藏酋猴

。那兒有很多遊客投喂,結果猴子越來越野了,後來發展成搶劫。不光是搶食物,連相機都會搶。




:對,猴子就是什麼都會搶。




:那你們會如何在展示中強調你們想表達的這些呢?




:我們大部分其實會用口說的方式。舉一個例子,我們有一個給小學生參與的科學營活動,

教他們怎麼觀察動物的行為

,就是針對台灣獼猴。這個活動和行為科學研究差不多,但我們把它簡化成適合小朋友進行。小朋友會做一些很仔細的行為觀察記錄,然後透過這些帶到我們的理念。




比方說,我們投食的時候,猴子就開始打架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它們原本應該有的行為是什麼?透過這樣子讓孩子認識野生動物本來會有的行為,以及我們人為介入之後行為的改變,讓孩子們了解到:噢原來我們人的影響,會導致這個結果。




我們有一個教育推廣組,他們會來組織這樣活動,但是課程會跟我們討論,因為我們會比較了解動物和現場的環境狀況。




台灣動物區還可以更好


:我今天在台灣動物區逛了一圈,其實每個場館都不大,但

每個場館的丰容都做得挺巧的

。就像你們那個雲豹的,我看的特別舒服。一個是很綠,然後利用好了上層的空間,前面那個吊食的繩子也很好。在丰容的理念上,你們有些什麼可說的嗎?





雲豹


Neofelis nebulosa




:台灣動物區其實是很小一塊,遊客走一圈就可以逛完。你可以看到我們很多展區很像櫥窗,一格一格的,

那是30年前的設計概念

。那個展區可能很淺,其實就是為了讓動物可以往前一點,讓遊客容易看到。所以

我們現在希望能夠改善

這種初創性的展示模式。




我們陸續在規劃改善,但是遇到很多法規的問題,我們沒有辦法說改就改。在台灣這邊因為建築法,我們不能改變它的形狀跟大小,連改變高度都不行,這是為什麼你會看到雲豹,我們用通道的方式讓它上去,而不是把它整個加高。

因為法規不允許,我們需要重新申請。申請會牽扯到非常多的評估,整體光行政程序就要三年以上。




在我的規劃裡面,台灣動物區我希望讓它沒有明顯的遊客步道,沒有明顯的櫥窗,

就像一個森林

;遊客可以走進森林,然後可以

在不同的區塊看到

不同的物種。當然在我們後倉,它們一定是隔離的,但是希望呈現給遊客的比較符合自然環境。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兩隻雲豹都來自


台灣以外的中南半島





:大陸的動物園學的是蘇聯,曾經有很多這樣的小格子,現在還是有。

能多說一下你們對丰容的操作么?

這方面的經驗,對大陸的動物園會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大部分還是會提供比較自然的材料,比方說泥土、樹木、枯落葉,這個其實

在管理上會比較麻煩,但是動物住起來真的比較舒服

。我們會監測荷爾蒙的變化,在這樣的環境下它們會比較舒緩。但畢竟空間有限,所以我們會經常替換不同的東西,針對不同物種的行為去設計適合它的玩具,需要

很頻繁地更換

。我們的管理員每天就要有這麼多的巧思一直要去做。未來希望能夠組成一個類似行為豐富化小組,專門設計物件,然後給園內的不同動物使用。




我們每年都會招學校的學生,我們叫暑期的實習生,他就是暑假來兩個月,我們給他一個專題的研究計劃,可以學習怎麼樣做科學研究,在做科學研究的過程當中,他也幫助我們去發展新的丰容意見。




玩具不是做出來動物玩就好,後續評估

很重要

動物怎麼使用,有沒有效果,有沒有改善?

這些就是學生研究的部分,他們設計了物件之後放進去,後續他們就開始做這樣的研究。所以我們就會慢慢建構出這一類型的方案,使用的效果怎麼樣,可以怎麼改善那這一類情況,什麼樣的物件可能特別適合某一些物種,等等。




不過嚴格來說,我們覺得我們現在也沒有做到非常對,這不是小的問題,是我們現在主力想要發展的事情。





台灣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aiouanus




尾聲




台北市立動物園為什麼好?從這些對話便能管窺一二。

希望重現自然環境的願望,對動物的愛和熱情,再加上科學的方法

,造就了這一座中國最好的動物園。




就說科學的方法。大陸的某些動物園還沒有開始普遍的丰容,而台北市立動物園已經在

用生理、生化的方法評估丰容效果





小麂


Muntiacus reevesi




台北市立動物園實現的自然教育也讓人感慨。不少大陸動物園或明目張胆,或巧設名目,在今天也依舊通過馬戲表演來吸引遊客。拿野生動物做馬戲,會傷害動物、傷害人,還會傳遞錯誤的信息,

讓整座動物園的自然教育功虧一簣

。而且,就算是有馬戲的大陸動物園,遊客量和好評度能比得上台北市立動物園嗎?好好養動物,讓動物展示出豐富的自然行為,已經足夠吸引遊客。




「公眾關注是動物園進步的動力。」

花老師正在遊歷全中國的動物園,他的旅程,遠不只是觀光:


還會有什麼改變?我們拭目以待




他將在短期內跑40個城市逛50個動物園,帶大家看看中國的動物園行業。喜歡動物園的你,還不關注嗎?





本文是物種日曆特約稿件,圖文均來自物種日曆作者@花落成蝕


喜歡他還可以關注


 花蝕的人間觀察 


id: NewMediaBusiness


跟花老師看中國動物園




你可能還想了解


如何給大象修腳


世界級的動物園什麼樣


在動物園投喂動物有什麼錯






物種日曆


微信號:GuokrPac


當歲月凝結成文明


當我遇見你


有話想說?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來留言吧


日曆娘今日頭像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台灣野豬




本文來自果殼網,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GuokrPac@guokr.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這是一隻能在黑夜中隱身的雞!
花開在地上,果實卻長進土裡,花生是怎麼做到的?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