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水黃 | 長在水邊的苞葉大黃

水黃 | 長在水邊的苞葉大黃



作者 | 諾諾

本公眾號創始人,基礎科研工作者,科普踐行者

最近推文寫的有點力不從心了,冥思苦想了一個周末寫出來,結果還沒人看,有點太累了……聽網上說柿子和螃蟹一起吃會中毒昏迷甚至死亡。突然有點想輕生,柿子樹老家一直種得有,就快熟了。實在沒有熟用點熟蘋果捂一捂就熟了。反正很容易準備。現在就差螃蟹!我們四川這邊只有溪蟹,而且從小就在玩和吃,即便有毒性,可能也具有抗體了。





聽說江南煙花之地有一湖,名「陽澄湖」,湖中有一種野生的大閘蟹,毒性較強,尤其是對沒有吃過的來說,單只重達8兩的足可以致幻,多隻便可致死。大家還想不想看推文,不想看的話,可以寄幾斤到工作室,以解脫我的苦惱。







在沒有被毒死之前,推文還是要繼續寫的,前文由於終於在5000m的高山流石灘見到心心念念的塔黃,所以馬不停蹄的寫了塔黃的推文

(點擊鏈接可以前往觀看:

塔黃 | 5000m高山上的巨物

)。





實際上,我起初見到的高山上的大黃屬植物並不是塔黃,而是另外一種遇見係數沒有那麼低的苞葉大黃。苞葉大黃雖然也分布在西南山地的高山灌叢草甸帶(此帶一般已經超越了森林線),海拔上大約是3500-4500m的樣子。而塔黃多分布在高山草甸帶之上的流石灘稀疏植被帶,此帶上接永久冰川,已屬極端寒冷地帶,凍融交替造成土壤稀薄,流石滿溝,植被稀疏,養分缺乏,一般人難以到達,所以遇見係數非常之低,以至於常年跑野外的我也是在今年才見到高大的塔黃。






而苞葉大黃分布海拔略低一些,進入西藏的公路在有些翻山的埡口往往接近或者超過灌叢草甸帶,如果時間和地點合適,那麼有時候下車方便的時候也可以見到苞葉大黃。苞葉大黃多分布於高山融雪的水溝邊,所以通常也稱水黃,這似乎是一個很誠實的名字。







苞葉大黃,故名思議,指的是它苞片如葉一般,這與大黃屬大部分種類的區別比較大,僅有塔黃和苞葉大黃兩種(略微一看,大致是這樣),而塔黃的植株高大,可達兩米,葉片和苞片卵圓形,苞葉大黃的植株相對塔黃來說要矮小一些,一般0.5米左右,葉片及苞片卵形至橢圓形,可從形態上進行區分。





苞葉大黃生長的環境多是灌叢草甸鑲嵌地帶,生物多樣性非常高,不同的植物種類佔據著不同的生態位,尤其是在時間上的生態位,所以當每年生長季來臨的時候,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五顏六色的花朵依次盛開,當苞葉大黃繁殖的時候,帶著色彩的苞片成片的伸出灌叢之外,迎著流動的高山溪流,給旅行的人一種美麗的視覺盛宴。







不過,據說依然有不少當地朋友因為苞葉大黃與大黃同屬,其根可以採挖冒充大黃進行出售,我想這就不太好了。畢竟人家的名字就很老實的告訴你了,水黃水黃,不僅僅是生長在水邊的大黃,而且如果用其代替大黃入葯的話,是很水的,謂之水黃。






既破壞了脆弱的高山生態系統美輪美奐的視覺盛宴,又幹了很水的事,如果治不了病,甚至像陽澄湖大閘蟹一樣反而有毒,採挖了賺錢豈不是謀財害命嗎?此不可為之!切記切記。



(全文完)




———一條活動分割線————



點擊

瓦爾登湖的植物 | 文末福利

了解活動詳情,若已了解可忽略。


今天的問題是,哪種

高山植物

最讓你心心念念,一直想努力要見到?或者已經見到?

然後附帶感想和故事。

根據內容和點贊情況綜合評判福利獲得的人員,將獲得以下任選其一的福利:




  • 包郵贈書一本

    (可指定)



  • 包郵定製物種手機殼

    (更多樣式聯繫後台)



  • 購買全套書籍專享六折優惠

    (聯繫後台給購書鏈接)



  • 京東

    購買全套書籍,憑訂單定製物種手機殼


本活動將持續至

10

4

日,敬請關注!


(注一個微信號僅對應一次中獎機會,多次參與無效)




編輯 | 諾諾   




重 拾 自 然


— 

讓科普更加科學  讓科學更接地氣 —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微信號:

zhiwufenleiqun


新浪微博:

重拾自然



新浪博客:

重拾自然



註:本公眾號由重拾自然工作室運營


重拾自然工作室長期承接以下業務:


野外科學考察,物種鑒定,科研材料採集,戶外拓展活動與博物旅行,家庭園藝,自然、文創課程分享,自然類自媒體運營與主題影展,基礎農產品推廣與自然農業傳承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重拾自然工作室

,了解更多活動和產品

聲明:本文為原創內容,歡迎閱讀者在個人網路媒介進行由原文鏈接轉發的全文轉載;謝絕改編、摘錄、部分轉載,謝絕全文複製或重新編輯後自創新的鏈接發出。轉載時保留能夠跳轉至原文的鏈接,並保留本聲明。超出上述許可的範圍如其他微信公眾號或印刷品等,如需轉載或使用,請先發函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聯繫。如有非法轉載,將追究一切侵權行為。公眾號長期接收自然類原創文章,投稿可發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拾自然 的精彩文章:

一叢鐵皮石斛|穎兒的博物手繪
一個失傳的植物遊戲 | 端午鬥百草

TAG:重拾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