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家風家訓】司馬池家訓:為民清廉 教子有方

【家風家訓】司馬池家訓:為民清廉 教子有方

原標題:【家風家訓】司馬池家訓:為民清廉 教子有方



司馬池(980-1041),字和中,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北宋名相、《資治通鑒》編纂者司馬光的父親。司馬光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史學家、政治家,也是名傳千古的一代廉臣。他清廉品德的養成,正是來源於父親司馬池對他的身教言傳。司馬池以剛直不阿和清正廉潔名傳後世。父子二人均為廉臣,而司馬池教子有方、清廉傳家的故事,更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美談。


為官清正 剛直不阿


司馬池出身名門,家庭相當富有, 幼年時父親去世,他把數十萬貫家財全部讓給伯父、叔父們,自己專心讀書。後來考中進士,官授永寧縣主簿。他為官清正,生活十分樸素。平時粗茶淡飯,絕不奢華。即使招待客人,也只是用當地的山果和土產的蔬菜,而且只限於三五道菜。上下班不坐官轎,甚至也不騎馬,只騎一頭毛驢,這在整個封建時代也不多見。司馬池做官一生剛正不阿,不畏權貴。


任職郫縣 擔當有為

中國古代的清官廉吏,往往又是敢於擔當的名臣。因為他們不但嚴格要求自己,更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司馬池便是這樣的典型。北宋天禧二年(1018),司馬池因得罪上司被貶任成都府郫縣縣尉。無論是在郫縣縣尉任上,還是後來任職另一個縣的知縣,司馬池都敢於擔當,勇於為百姓著想。當時的皇帝宋仁宗對他讚賞有加,提拔他擔任更重要的職務。司馬池後來官至天章閣待制,並擔任了多地的知府,都留下良好的政聲。


教子有方 清廉傳家


據宋代邛崍人張行成所撰《司馬溫公祠堂記》記載,司馬池在郫縣當縣尉的次年,生下兒子司馬光,並以岷山的「岷」作為司馬光的小字。司馬光後來成為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宰相,並和父親一樣一生清廉,夫人去世時竟無錢安葬,不得不變賣僅有的三頃薄田。「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句名言,就出自司馬光的筆下。司馬光清廉品德的養成,正是來源於父親司馬池對他從小的身教言傳。



司馬光還是一代文學家、史學家,他主持編纂的《資治通鑒》被稱為一代信史,光耀中華上千年。司馬光直書歷史的史德,也與父親司馬池的教導有關。據《宋史》記載,司馬池除司馬光外還有一個大兒子叫司馬旦,也是一位有名的廉臣,雖官至太中大夫,卻一生淡泊無欲,「人不見其貴」。司馬光的嗣子司馬康,「為人廉潔,口不言財」,父親去世時,堅辭不受皇帝的饋賜,體現了自司馬池而下一脈相連的家風傳承。

(來源:成都市地方志辦公室·代坤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 的精彩文章:

【榕城故事】特賜進士董養河與《西曹秋思》
【榕城故事】閩清老傳說「問斬陳賢良」的背後故事居然是這樣的!

TAG: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