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痛心!每4個已婚女性,就有1個遭受過家暴

痛心!每4個已婚女性,就有1個遭受過家暴






家暴,是緩慢的謀殺





2016年,全國婦聯做過一次統計:我國2.7億個家庭,約25%存在家庭暴力。90%受害者是女性,並且大部分暴力形式都是拳腳相加。




我國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遭受丈夫毆打;


每年15.7萬名女性自殺,其中60%是因為家庭暴力導致;


受家暴女性,最短3年才會報警,最長已遭受40年。


······




這也就意味著,每4個已婚女性當中,就有1個曾經遭受過家暴。




有人說:「在選擇一個男人後,我們都不敢相信對方給我們的不是愛,而是拳腳相加;更不敢相信,在對方一次次認錯與承諾的同時,暴力也在不斷升級。」




如此看來,家暴就像狂犬病一樣具有潛伏期,你永遠不知道哪天就可能爆發了。




施暴的瘋狂






GQ實驗室有一次採訪李陽,他提起7年前的家暴風波:




李:「有人問我,你把老婆打一頓,對孩子有影響嗎?」



「沒有!」台下100多個年輕學員異口同聲地答道。




李:「沒有什麼影響。三個姐妹打不打架?經常打呀,我跟她媽打一架又怎麼樣?家裡打一架正常啊,說李陽老師家暴。你爸你媽打過沒有?」




「都打過嘛。」



「都打過嘛,為啥沒人報道啊?你沒名氣嘛。」







全場響起掌聲。




李陽繼續補充道:「我打老婆的事,我有沒有羞恥感?臉紅不紅?一點兒都不紅,為什麼?正常的。」




又是掌聲。



李陽家暴事件,曾因美籍妻子Kim在微博發了一則消息,頓時鬧得沸沸揚揚。




一個外表昂揚,談吐自信的知識分子,怎麼也想不到竟和他的瘋狂英語一樣,面對自己的暴力,說出如此瘋狂的一番言論。




但這毫不掩飾地暴露出他的典型家暴男思維——

對施虐不以為然




然而對於不幸生活在家暴男身邊的女性而言,她們的做法更可謂是一種沉默的悲哀。




家暴事件後,柴靜採訪了Kim:「這有一個視頻,是女子監獄的,裡面的女犯都是遭受家暴後殺死自己丈夫的『罪人』,你看了有什麼感受?」




Kim說:「我不知道中國有那麼多的女人這樣活著,如果我沉默,將來無法保護我女兒。」







這是一位敢於反抗的女性對待家暴的看法,但在眾多受家暴侵害的女性里,暴力只是對方的衝動,

抱著幻想隱忍,期待對方有一天會改變。




然而這樣的結局,往往只會是更深的傷害。





她為何無法逃離?






數據證明:在深受家暴之苦的女性中,有50%的女性不願意離開傷害她的那個男人。




這些女性眷戀不舍的是什麼?




肯定不是暴力本身,而恰好是

暴力過後,應運而生的鬆弛感。




當施暴者結束暴行時,受到家暴的女性會產生一種巨大的解脫感。




可怕的是,她會逐漸對這種感覺上癮。




在她被暴力籠罩的生活中,唯一能給她帶去片刻安寧的,就是施暴者偶爾的態度改善,這甚至會讓她產生「幸福來臨」的錯覺。




施暴者帶來的痛苦越大,那麼當他偶爾不殘暴的時候,受害者的幸福感就越大。




這種惡性循環甚至會讓人心中,不斷產生幻想:

每一次受虐之後,都認為這可能是最後一次。




長期的毆打和無法反抗,是一種虐待,會摧毀人的意志,侵蝕自我保護的本能。




當一個人認為自己不值得被保護時,本能中自發、最核心的部分也就被抑制了。




被自己「最親密的人」毆打會引發兩種本能之間的衝突:




待在熟悉的環境中

vs

逃離危險的環境




這兩種本能,原本是不應該發生矛盾的。可現在,卻成了必須的捨棄。




對於被家暴的女性而言,選擇留下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本能,往往壓倒了離家的本能。






認清這個內心的矛盾,你才能逃離家暴的陰霾。




有個獲救案例或許能給你啟發:




麗薩像眾多前來報警的女性一樣,受到丈夫家暴,趁機逃跑,

這次是直接跑到了警局。




「被丈夫痛打一頓後,被丈夫用槍指著頭」,她在漆黑的街道上一路狂奔,直到躲到警局,才鬆了一口氣。




她甚至認為有了警方的幫助,會保障她的安全,會讓丈夫恢復理智,丈夫會向她道歉,然後他們就是幸福的一家人了。




她驕傲地向警長表示:「除非他承諾永遠不打我,否則我將永遠離開他。」




警長審視著這位年輕女子,他早就發現,其實她已經準備回到丈夫身邊,回到那個持槍威脅她的男子身邊。




接下來,這名警長說了一句改變麗薩一生的話,他的話讓麗薩感激終生,促使她逃離了對她施暴的丈夫:




「你填完這些表格就回家吧,下次我需要這些表格的時候,就是在找你的死者信息了。」




家暴,就是一場潛在的謀殺,只有保全自己,才是唯一的真諦。





安全,比正義更重要






面對生命受到威脅的女性,我們需要告訴她,最佳的解決方式,是尋找和利用一切資源隱匿自己的行蹤,讓糾纏著再也找不到你。




並且時刻牢記:

最重要的,是追求的個人安全,而不是公平正義。







但是,安全和公正的界限經常被模糊處理。




比如當你在擁擠的人行街道前進時,一名強健的男子搶走了你的包,他迅速逃跑,

在高速行進的車流中穿行。




如果你希望得到公平,你必須追上他,讓他接受法律的制裁。




但如果你希望自己不受傷,你只能放棄追捕他。




劫匪全身而退,沒有付出任何代價,這對你而言是不公平的。




但別忘了,你也安然無恙地離開了,這一點很重要。




面對家暴也一樣,你根本無法在家暴男面前講道理,或是諒解他的情緒。




就像上文提及的案例,即使警察和法院向你提供了幫助。




但更安全的做法,是從施暴者身邊離開,而不是企圖改變他的行為或和他發生衝突。




拯救你的,永遠只有你自己。







本文整理自《恐懼給你的禮物》

武志紅導讀版。




這是一本心理學奇書,用驚心動魄的故事,凝視人性的深淵;




教你運用直覺,瞬間看透人心!




點擊左下角

閱讀原文

可購買。









點擊

閱讀原文

,學會看透人心

夢見自己死亡,是一次幸運的蛻變

TAG:武志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