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澄懷說酒事丨端午節為何要飲雄黃酒?

澄懷說酒事丨端午節為何要飲雄黃酒?

原標題:澄懷說酒事丨端午節為何要飲雄黃酒?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端五節重五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節,時間是農曆的五月五日,這一節日大約形成於春秋戰國之際。端午節有個習俗,就是飲菖蒲酒、喝雄黃酒等,為什麼會有如此習俗呢?


說來話長。在古人看來,五月五日是個凶日,先秦兩漢民間普遍認為,這天生的孩子是不吉利的,必須殺死或扔掉。端午的棄子中,有兩位比較有名氣,一個是大名鼎鼎的戰國四公子之一,齊國的孟嘗君田文。田文生於五月五日,他老爹田嬰命令將這小孩殺掉但他母親不忍心,偷偷地把他養大。田文長大後,田嬰發現了他還活著,怒氣衝天,斥責其母,田文頓首拜伏於地,問父親殺子的原因,田說:「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戶,就是單扇的門,田文回答說:「人的出生如果受命於天,您怕什麼?如果受命於戶,那麼,誰能達到門戶的高度!」因此你的「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的說法,不能成立。田嬰一聽傻了眼,啞口無言。其實,「長與戶齊」就是長大的意思,並非要長得與門一般高,田文機智地抓住老爸話中的一個小洞,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大獲全勝,露了頭角。便說一句,孟學君個子比較矮,自特絕對不會超標,因面更為有特無恐,大概也是一個原因。後來由於田文才華出眾、,儘管其母出身低,儘管他生於端午節,田要還是將他認定為接班人,繼承自己的爵位,成為新一代的孟嘗君,青史留名。


東漢的宰相胡廣也生於五月五日,他的父母不忍心殺他,就將孩子縛在一圓葫蘆中,讓他隨波逐流,生死由命。朝廣被一家好心人救了起來,長大後才華橫滋當了官。於是,他的親生父母找上門來,要求他認祖歸宗,養父母當然不肯放棄。胡廣非常為難,認養父母吧,有「不孝」之嫌,回老家吧,感情上難以接受。胡廣乾脆姓胡,因為是葫蘆給了他第二次生命,於是,兩家都不得罪,也不討好,總算把這場「奪子風波」擺平。



五月五目為什麼是個凶日呢?按中國傳統文化的說法,兩個陽數相疊合,陽氣過壁,會帶來災害,所以,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在古代都不是好日子。五月五日後來成了端午節,與屈原等扯到一塊,突出了紀念志士的主題,但是仍然積澱著凶目的痕迹。


於是,為了避災、辟邪、除惡,便有了飲酒、喝雄黃酒的習俗。當然,從時令上說,五月五日正值初夏,各種蟲害開始活躍,各類疾病流行,古人認為喝、雄黃酒有一定的解毒功能。據文獻記載,唐光啟年間,即有飲「清酒」事例,唐朝期殿堯藩在詩中寫道:「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說明菖蒲酒在民間的廣泛流傳。歷代文獻對菖蒲、雄黃酒均有記載,如唐朝的《千金方》、宋朝的《太平聖惠方》、明朝的《本草綱目》等古籍中,均有此類酒的配方及服法。歷代帝王也將它列為御膳的時令香醪,如明朝劉若愚在《明宮史》中記載:「初五日午時,飲硃砂、雄黃、菖蒲酒,吃棕子。」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也說:「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以飲,謂之雄黃酒。」同時,端午節還有飲蟾蜍酒和夜合歡花酒的習俗。據說,飲蟾蜍酒有壯陽增之效,喝夜合歡花酒則有鎮靜安眠的作用,大概這兩種酒的原料難得,製作不易,所以大多流行於上層貴族和皇室,民間不太普及。


其實,無論蟾蜍酒,還是雄黃酒,都有一定的毒性,輕易是不能喝的。《白蛇傳》里講到許仙上了法海的當,給白娘娘喝雄黃酒,結果白娘娘中毒,現出原形把許仙嚇死,忙得白娘娘趕緊到南極太翁那裡盜仙草,撿回許仙一條小命,給全家增添了不少麻煩,迫究起來,也是雄黃酒惹的禍。所以,現在人們不再用雄黃兌制酒用了,更妄談飲蟾蜍酒了。


澄懷九姑娘小結:中醫藥學認為,雄黃外用治療疥癬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內服微量,可治驚癇、瘡毒等症。但由於雄黃毒性太大,極少用於內服。一般內服多入丸、散劑。由於雄黃遇熱易氧化為三氧化二砷,有劇毒,因此,中藥學上有雄黃忌火煅之說。由此可見,人們不僅不能自制雄黃酒,就是含有雄黃的藥品,也應當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切記不能亂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澄懷本味道 的精彩文章:

澄懷說酒事丨你可知貴妃醉酒的來龍去脈?

TAG:澄懷本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