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由武王伐紂引發的一個成語,直到今天才知道理解錯了

由武王伐紂引發的一個成語,直到今天才知道理解錯了

大約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姬髮帶領周與各諸侯聯軍起兵討伐商王帝辛(紂)。

因為紂王的主力都去征討鬼方了,沒辦法,只好把奴隸武裝起來,抵抗入侵。

這些人哪有心思給紂王賣命,在周軍的武力威懾下,商軍丟盔棄甲,紛紛倒戈。

帝辛見勢不妙,只好退入城中,穿戴整齊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

就這樣,一天之中,商政權就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樣徹底垮台了。

於是,後世為此創造了一個成語「土崩瓦解」,並認為「土崩」與「瓦解」是同義反覆。

大鵬也一直是這樣認為的,但其實,「土崩」與「瓦解」並不是一回事。

近日,大鵬讀《資治通鑒》,發現早在西漢時期,薊縣人徐樂在給漢武帝上書時,就指出它們之間的區別。

他認為,天下的禍患在於土崩,不在於瓦解;古今概莫能外。

什麼是土崩?土崩就是社會矛盾自下而上爆發,比如說,秦朝末年的陳勝吳廣起義就是土崩。

平民出身的陳涉,什麼社會資源也沒有,但是在大澤鄉,高舉鋤頭木棍,扒掉上衣振臂一呼,天下聞風而動。

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百姓困苦而君主不予體恤、臣民怨憤而君主毫不知情、風氣敗壞而政治依然腐敗。

這三種情況正是陳涉可以憑藉的資本。所謂的土崩就是一個政權的執政根基沒有了,所以被徹底顛覆。

那什麼是瓦解?許樂認為七國之亂就是瓦解。因為七國之亂其實是上層政治危機,不涉及執政基礎。

當時的吳楚等七國,兵強馬壯,其面積加起來雖然不如中央政府,但也佔了漢朝總面積的20%。但是,他們舉起造反之後,卻不能向西攻佔尺寸之地,甚至連個梁國都打不下來,短短几個月就失敗了。

這又是因為什麼呢?並不是因為他們軍隊弱於陳涉。而是因為諸侯們得不到他們封地以外的老百姓的擁護。

所以說,所謂的瓦解就是國家政權基本穩定,高層策劃的局部動亂,看似兇險萬分,實則沒啥大事。

簡而言之,土崩就是社會下層民不聊生,不願照舊生活下去,瓦解就是社會上層不能照舊維持下去,想進行改變。

「瓦」在上而「土」在下。「瓦」解了,「土」未必崩,只要「土」未崩,即使「瓦」已解也尚能修復;「土」崩了,則「瓦」必解,那就無可救藥,只好重起爐灶。

明晰了土崩和瓦解這二者在本質上的不同,或許對什麼叫做穩定和怎樣維護穩定,會多一分理性的認識。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本正經地說一次中國古代UFO事件,這次可是史書上的
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漢奸,為何他比秦檜還壞

TAG:大鵬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