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這件「小事」,這些老師堅持十幾年!原來,老師做的很多事不是「職責」而是愛! | 特別關注

這件「小事」,這些老師堅持十幾年!原來,老師做的很多事不是「職責」而是愛! | 特別關注




很多人說,年少時不懂老師,等到讀懂老師的不易時,已為人師、已為人父母,已知何為牽腸掛肚,卻也已成別人眼裡的「不懂」。才知道,很多用「職責」解釋不清的事,往往是源於愛。


 


小編近來發現有許多老師在自己的崗位上,別出心裁,十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方式與學生交流,關愛孩子們的成長。事情雖小,一份堅持卻不能不叫人動容。


 


「愛心寄語」,堅持20多個年頭!


「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行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讓我悄悄地告訴你,遠方的風景更美麗」……這些飽含溫暖與鼓勵的話語,就是禹城一中司清濤老師堅持了20多個年頭,在學生作業本上寫的寄語。這些寄語即是司清濤與學生交流的一種方式,也成為學生們成長中的「燈塔」。



 



近30年積累20本「寄語庫」




司清濤今年50歲,從教近30年。回憶起當初決心堅持寫老師寄語的初衷,他表示,源於自己小學四年級時數學孫老師對他的鼓勵。當時,孫老師總喜歡叫他「鐵一百」,正是在這種鼓勵下,他也神奇地連續考取滿分。


 

「這就是激勵教學方式,我們要多看學生優點,真正走進學生內心,才能提升教學效率。」司清濤在自己小學經歷中悟出這樣一條教學方法。為此,他開始每次批作業都在學生本子上寫條寄語,像是「人生沒有綵排,天天都是現場直播」「采一朵紫丁香,讓你的生活天天充滿芬芳」等等。


 


為寫好寄語,他養成了逢讀書必寫讀書摘要的習慣,將有激勵作用的話語記錄下來,儲存到自己的「寄語庫」中。如今,司清濤這些摘要集成的「寄語庫」已積累了20多本。







真情寄語幫自卑學生重拾信心


「寫寄語也要因人而異,要通過觀察了解學生的心理、成績等變化,從而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寫寄語。只有適合學生的,才是有用的。」司清濤說。在這一方面,有一名男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名學生性格內向、自卑,很少和同學們交流,高一時成績平平,學習興趣不足。通過觀察,司清濤發現這可能和孩子的成長環境有關,他的父母忙於工作,很少過問他關於學習的事情,久而久之,他就缺少學習動力,沒有目標感。於是,司清濤通過寄語的方式與這名學生「對話」,看到他的作文中表現出壓抑、自卑的情緒,他就在作文後面寫上「心向陽光,自信樂觀」「你完全有能力做的更好」等話語鼓勵他。


 


令司清濤沒想到的是,這名學生在畢業時竟將他寫的全部寄語整理了出來,並寫了一篇文章感謝他。稱自己在最無助的時候,是司老師的這些寄語鼓勵他一直向前進。最終,這名學生順利考上了山東師範大學。

 


「老師寄語」成為畢業生的座右銘


「如果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我們真的不知道是前世的何種緣分,才讓我們開始了兩年半的師生關係。」這是2006屆學生何靜寫給司清濤的教師節賀卡內容,她覺得,能成為司清濤老師的學生是她的幸運。


 


2001屆學生孫華說,學生時代每次看到老師寫在自己作文、作業後面的寄語,都覺得格外有力量,感覺身邊充滿陽光。「我能行」這句寄語,也一直激勵現在的他:面對任何困難勇往直前,不斷完善自己。


 


「司老師教給我們的不僅是知識,更讓我們學會做人,誠實、友善、勤勞、尊老愛幼,是他給我們做人的基本準則。」2000屆學生馮光煎說。而且,老師當年寫下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也成為馮光煎的人生座右銘。


 


在司清濤看來,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師所要面對的是最為獨特、最為複雜、最具魅力、最富有變化、最具可塑性的人。只有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才能塑造和成就學生,這也是他認為作為老師最重要的意義,更是激勵他把寄語一直寫下去的動力。


 


18年堅持用「交流本」與學生溝通


從教26年,連續18年擔任班主任和年級主任……丰台二中德育校長、歷史老師彭宏在做班主任的18年里,為了和所有的學生暢通無阻地交流,堅持每周與學生們用交流本進行文字交流,回復篇幅每周都長達5000字左右。她說:「交流過的同學自己都不記得有多少個了,我常常對自己說,我要對每一位學生負責。」



 



雖遇艱難,卻選擇堅持「交流」的初心


彭宏回憶道,幾年前,她們班的一位小葉同學,在原班只顧自己學習,不關心集體。進入高二文科班的第一次交流中,小葉就寫道:「……我會努力,取得好成績。」




彭宏希望他不僅努力學習,更應有責任意識,所以就在交流本上寫下了:「新的環境,新的家是否溫暖,需要我們共同營造,願意為同學們多做點事嗎?」




沒想到小葉一點兒也沒給彭宏留面子,回復:「開學一周,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煩,所要背的東西太多了,無暇關心其他的事。」當時彭宏想到習慣是難以改變的,但她會堅持。慢慢地,小葉開始接受了彭宏的一些提議,開始嘗試與同學們共同分享校園生活。


 


讓學生髮現自己的光芒



這樣的交流伴隨彭宏18年的班主任生涯,每周給孩子們的回復都在5000字左右,因此幾乎所有的夜晚她都是在做同樣的工作——備課、寫交流,學生曾寫道:「老師的話語不是簡單的點評,而是非常實用的建議與溫暖的鼓勵,這些話語讓我們認清了自己,甚至發現了自己的光芒。」


 



班主任熬了10年「雞湯」,學生都愛「喝」!



十年來,武漢市第四十九中學高三(一)班班主任、英語老師周明板書「每周寄語」,自創「心靈雞湯」激勵學生成績與品行齊飛,至今已累計創作近五百條。周明老師從教已有30年,當了20多年的班主任。板書「每周寄語」是他堅持了10年的習慣,他的寄語全都是原創有感而發,想到什麼寫什麼,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有所感悟。







學生都愛的「雞湯」是怎麼熬的?



他見到學生不能把重心放在學習上,就寫:「我見過藏羚羊在可可西里草原上奔跑,我見過鷹在巴音布魯克空中翱翔,親愛的,我卻見到你在教室里迷失了方向。」


 


針對過於崇尚金錢的現象,為提升學生的精神追求,周明老師告誡孩子:「我一生只為兩件事俯下身去,一是親吻大地,二是嗅聞花香。」他表示,高中生作為一個初具知識的人,應該熱愛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熱愛自然,同時要有高雅的志趣,高尚的人格,不要流俗。




「我們都愛周老師熬的『雞湯』。」學生們表示,周明老師的每周寄語語重心長,飽含慈愛,「營養」豐富,一直是他們學習和成長的動力。


  


周老師 「雞湯語錄」集錦






一字一世界,一題一壇城,凡事皆菩提,了卻應無塵。




註解

:一個字有書寫、發音、適用的場合和規則;一道題有觀察、推斷、格式和版面。什麼事情做好了對自己都是一種提升,所以做起來要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不要留下瑕疵和遺憾。




目的:針對學生不注意學習過程中的細節和積累問題。


  



雲影投在湖面上,山影投在峽谷上,蝴蝶的影子投在花瓣上,親愛的,你的心投在哪裡?




註解

:雲的影子投在湖面上才會清晰,山的影子投在山谷上才會層次分明,蝴蝶的影子投在花瓣上才相映成趣,世界不過是一片投影,親愛的同學們,你的心投在哪裡?




目的

:針對日常學習中學生對學習只用力不用心導致學習低效的問題。


  



媽媽,荷花為什麼那麼美?孩子呀,那是因為它的美不依附於人們的讚美,而是源於它的自身。




註解

:荷花的美跟人們對它的評判是沒有關係的,它的美來自於它的超凡脫俗。




目的

:針對學生(特別是愛作弊的學生)在考試成績上的虛榮心問題。


  



成績啊,你離我有多遠?奮鬥者呀,我在你心裡!




註解

:作為學生,我多麼想取得很好的學習成績,卻為什麼總是不如意呢?對每一個學生來說,成績與堅定的信念和堅實的努力分不開,一份汗水才有一份收穫。




目的

:針對學生只有空洞的理想卻無真學實幹的問題。


 




為了學生的成長和成才,老師們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著,他們奇思妙想、別出心裁,他們有著智慧的頭腦和七竅玲瓏的心,無論是風雨霜雪都不能阻止他們執著的敬業精神。



 


都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路人,師生之間,交流與溝通必不可少,良好的溝通能夠使我們更加坦誠地生活,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都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多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有人覺得這樣的說法過於抽象,那麼這些平凡的老師,我們的教育同行,在教師崗位上,默默堅持用文字、用愛心滋養灌溉一顆顆年輕的心,不正是在用最樸實也最動人的行動,來踐行這句教育箴言嗎?


 


親愛的老師們,


您和學生之間是不是也有


經受了時間沖刷的「小故事」呢?


是不是也有提起來令您驕傲、暖心的「小堅持」呢?


留言告訴小編、告訴大家吧!









實習編輯 | 陳秀鳳


責任編輯 | 齊曉君


文章來源 |


北京青年報《班主任18年堅持用「交流本」與學生溝通》


長江網《這位老師熬了10年「雞湯」》


人文禹城《禹城一種有位老師,堅持給學生寫「寄語」20多年》


北京教育播報《學校大變臉、自製教具、每周回復學生5000字…這4位老師有「魔法」 》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中教之聲APP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報 的精彩文章:

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10幅漫畫提醒你 | 精選
讀書能改變氣質嗎? 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 精選

TAG:中國教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