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最美的煙火(民間故事)

最美的煙火(民間故事)

一場大雨過後,火紅的太陽穿過榆樹密密層層的葉子,把陽光的圓影照射在地上,形成一道道的光柱,池塘里的水又漲高了,幾隻青蛙躲在岸邊的草叢裡打著疙瘩聲,許多歡快的蜻蜓在水面上來回的亂竄個不停,時不時還彎著腰點一下水面,池塘的水面上形成一道美麗的彩虹,彩虹的一半鑲在池塘的水面上,像是插在水裡的一般,而另一半則穿過了天空中的雲層,不知了去向,胡斌從池塘旁邊的長凳上站起身,直奔學校宿舍而去。

一年一度的暑假又開始了,昨天剛考完了學校安排的最後一科考試,有的同學家離學校近的都已經回家了,而離家較遠的少部分同學昨天晚上就已經做火車往回家的方向趕,而剩下的就得等到今天,早上的一場雨把大夥都困在了校園的各個角落,雨剛停,校園裡同學們來回忙碌的身影又如往日下課的情形,嘈雜而又混亂,一個個帶著回家急切而又喜悅的心情,早就將往日緊張的期末複習拋到了九霄雲外,胡斌一個人也從寢室拖著行李走出了學校大門,學校門口的公交車站早就排起了長龍,一趟又一趟開向火車站的公交車跑個不停,似乎也裝不完這支龐大的隊伍。

下午三點多的時候胡斌終於擠上了火車,踏上了回家的旅途,火車緩緩的啟動了,但車廂內大部分的乘客似乎還沒有安定下來,有的乘客正將大包的行李往頭上的行李架上塞,車廂內的走道上來回走動的身影叫人挪不開半步,買了站票的母親背在背上的孩子擠哭了也顧不得,只想快些穿過人群在車廂的交接處找到一個稍微寬敞的位置給孩子喂餵奶。

火車出了站,車速越來越快,胡斌坐在靠窗的座位上靜靜地看著窗外的風景,自己一個人在這發達而又陌生的城市已經生活了一年,回想起一年前父親送自己來上大學時的那個場景,心中滿是感激和欣慰,時光飛逝,想不到一年的大學時光就這樣悄然而逝,以前沒上大學的時候總是會聽到許多回高中母校的學姐學長談起他們大學的美好時光,一顆對大學充滿好奇的心靈開始萌動,每天早上都在心中用各種方式安慰自己早起,每天晚上都在充滿知識的海洋中睡去,直到今天自己上了大學,心中那顆崇拜的心靈不再是那麼的強烈,在這個充滿了知識靈魂的殿堂里,不像學長說的那樣有多少漂亮的學姐可以搭訕,不像學姐們說的那樣有多少高富帥可以成為灰姑娘們心中的男神,不像平日里老師所說的大學裡有多少學識淵博的教授受人仰慕,也不像許多技校的校長說的那樣會誤人子弟。虛度光陰,其實在我看來不同人的眼光,都有其自己獨到的眼光罷了。

火車飛快的向前行駛著,車廂里也慢慢的安靜了下來,除了在走道上有工作人員來回的巡查和叫賣以外,幾個角落斷斷續續的發出一陣陣輕輕的鼾聲,有的人為了能夠買到一家回家的車票,已經在車站的候車室排了兩三天的隊了,好不容易這才擠上了車想必這會兒都已經有了倦意,車廂內各種睡姿真可謂算得上是一道別緻的風景,剛才被擠得哭了的小孩,吃了奶這會兒也安靜的躺在母親的懷抱,甜甜的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下午一點多的時候胡斌這才下了火車,出了候車大廳,母親響亮的聲音一下子就映入了胡斌的耳朵里,嘈雜的人群里那個瘦小的身影擠在最前面,手裡拿著一面小紅旗高高地舉過頭頂來回的搖晃著,臉上滿是笑容。

回到家,父親還是一如既往的做生意,很少有時間在家陪胡斌,母親每天也得早起晚歸的去學校上課,根本就顧不上胡斌,這個家雖然比不上那些大富大貴的家庭,但每個人忙碌的身影讓他們的生活也算充實,曾經胡斌的父親就給他許下過諾言,只要他能夠考上大學,這個假期就帶他和母親一起去雲南旅遊一次,但讓胡斌沒有想到的是,生意上的事讓父親整天忙得脫不開身,別說帶自己到雲南去旅遊了,就是每天一家人在一起吃一頓晚飯的機會都少之又少,母親又是一名教師,按理說這是暑假,學校都會放學生們暑假,但今年胡斌的母親帶的是市高中的高三補習班,這高考剛剛完事,許多的悲痛和不如意還縈繞在補習班教室里的每一個角落。

學校的領導和學生們的家長一致要求給孩子們補課,能趕上一天那就一天,好似耽誤一天就會讓孩子在高考的這幾十萬大軍中讓人拉開檔次,所以他們一致認為學習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難怪胡斌的母親每天都早起晚歸,整天都呆在學校陪自己的學生,根本不可能有時間陪胡斌去雲南,胡斌見父母都很忙,這個暑假也不願意一個人呆在家裡整天無所事事,倒不如一個人出去走走。

在父母的同意下胡斌買了一張當天下午開往麗江的火車票,背上背包踏上了一個人的旅途,第二天早上胡斌一個人到達了麗江的大研古鎮,這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古城,光滑潔凈的窄窄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的房屋,無處不見小橋流水之景,明亮的陽光下,來回過往的行人彷彿成了古鎮一道亮麗的風景,他們大都統一穿著遙遠古代的青藍色的少數名族服飾,說著苗家獨有的語言,這一切早就成為了少數名族特有精神文化的點綴,上了年紀的老人步履緩慢在大街上悠閑地踱步,許多苗家姑娘結伴而行,在街上看見帥氣的阿哥,面若桃紅一般,害羞得半天不敢回頭,等到再回頭看偷偷看的時候,帥氣的阿哥早已消失在了這嘈雜的人群當中,苗家姑娘不免心中一陣失落,回頭焦急的四處張望,胡斌將這一切都看在了眼裡,心中不由得暗自好笑。

正當胡斌在心裡暗自竊喜的時候,突然眼前發生的這一幕成了他這一輩子都難以忘記的記憶,很多人圍在大街上一家賣暖水壺的店門口看熱鬧,像是發生了什麼事,帶著好奇胡斌也擠進了人群當中一探究竟,一個大概有十一二歲的小女孩正跪在暖水壺店的大門口,她低著頭不說一句話,一頭蓬亂的頭髮遮住了她的整個面孔,以至於胡斌有些看不清小女孩的臉長成什麼樣子,不過這小姑娘看上去像是有什麼事在求暖水壺店裡面的人幫忙,此時此景令胡斌沒有想到的是竟然沒有一個人願意去拉起跪在地上的小女孩,全都成為了過往的看客,胡斌幾經詢問身邊的人才知道,這小女孩以前是給這家水壺店送水壺的,這幾個村的人幾乎都認識她,今天不知道怎麼回事竟讓店主給趕了出來,小女孩沒了辦法這才一直跪在水壺店門口,周圍看熱鬧的人又紛紛開始議論起來。

胡斌走進這家暖壺店找了他們的店主想問個究竟,後來這家暖壺店的店主告訴胡斌,這小女孩是他們家雇的短工,每天要是有顧客訂了暖水壺她只負責往周邊的幾個村子裡面送水壺,並且會按照她送水壺的個數定時的給她發一部分工資,跟暖水壺店的老闆又稍稍的聊了幾句,胡斌這才走出了暖水壺店的大門,心想這麼小的一個小女孩,像她現在的這個年齡應該是呆在家裡跟弟弟妹妹玩,在學校里跟同學們一塊兒學習,怎麼會一個人跑來暖水壺店裡打工呢?難道她的父母都不管她了嗎,帶著許多疑惑,胡斌最後決定要弄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小女孩名叫巧兒,今年十一歲,今年剛上初二,父母在她出生後不久便在一場車禍中意外的去世,巧兒從小被奶奶撫養長大,她與奶奶相依為命多年,她家的很多親戚都避而遠之,都怕巧兒和她的奶奶會給他們帶來什麼麻煩,巧兒奶奶年事已高,這一直以來都靠鄉裡面民政部門每個月給予她們一些補給生活,所以家裡經濟狀況入不敷出,一位老大爺話語剛落,長長的嘆了一口氣便搖著頭離開了,是啊!人有的時候就像這暖水壺,外表看起來冷冰冰的樣子,這內心卻是無比滾燙的熱情,而有的人卻長著一副向善的面孔,而內心卻從沒有過感動。

他拉起跪在地上的小女孩,帶著小女孩回了村裡,在回來的路上小女孩告訴他,暖水壺店的老闆在騙她,明明跟她說好了只要她能夠一天送二十個水壺就給它發三十塊錢作為提成,但小女孩昨天一天跑了好幾個村子一共送了五十多個水壺,但老闆卻只付給了她三十塊錢,她覺得很不公平,今天早上就跑到暖水壺店去想問老闆要回那多餘的部分,沒想到老闆以大欺小,死活都不給她錢,看著面前這位小姑娘有些生氣的模樣,胡斌忍不住輕輕地笑了起來,不敢做聲怕巧兒聽見,後來胡斌告訴巧兒他已經幫她從暖水壺店老闆哪兒要回了那超出的部分,巧兒高興得半天合不攏嘴,這才停了下來便不再抱怨。

當巧兒帶著胡斌到了她家,胡斌內心為之一震,這兒是一個百十米大的院子,院子里的房屋是用木頭搭建的瓦房,結構非常簡單而且十分破舊,大門口擺放著百十捆玉米桿,幾根柱子穩穩的在屋檐下支撐著,幾片從屋檐上掉下來的碎瓦片在地上都已經長了青苔,屋檐下的水溝里放了一個破舊的塑料大缸子,巧兒一進屋就迫不及待的把工錢全額到手的事告訴了奶奶,奶奶聽到後也是笑得合不攏嘴,還不時的誇讚巧兒能幹,巧兒奶奶已經上了年紀,她滿頭白髮,臉上鬆弛的皮膚下兩塊顴骨高高地翹起,看上去瘦小的身子骨還算硬朗,她一見巧兒便一把將巧兒緊緊地摟在懷裡。

下午胡斌去找了村長,想了解一下巧兒和奶奶的情況,後來村長告訴他,巧兒從小就沒有了爹娘,和奶奶一直相依為命,以前有好心的人知道巧兒父母的車禍後想把巧兒領到城市裡去養,可巧兒的奶奶死活都不同意,非要讓孩子跟著自己,親手把她養大成人,以前除了每個月領鄉裡面民政部門的生活救濟金以外,村長還每個月按時的給她倆送去一些糧食和蔬菜,一天天的巧兒也漸漸地長大了,往後上學的費用和生活費用也成了村長擔心的問題,還不時的向胡斌求助,說他是從大城市來的,能不能想想辦法將巧兒和她奶奶的事情公布出去讓社會各界的媒體都來關注這件事,希望社會上的好心人士都能夠伸出援助之手來幫助巧兒。

胡斌見村長也算是個國家幹部,能這樣處處的考慮到老百姓的生存問題,實在是難得,胡斌沒有來得及考慮,答應了村長願意回去想想辦法,村長聽後連聲低頭道謝,並答應了胡斌願意收留他在自己家住下。

在村裡的這幾天,胡斌除了到一些旅遊景點拍照以外,幾乎每天下午都會買些水果和文具去巧兒家裡看望巧兒和奶奶,後來巧兒奶奶告訴胡斌,自從巧兒父母車禍以來,自己一個人把巧兒拉扯大,她越來越老了,總不能一輩子都陪在巧兒的身邊,總會有離開的那一天,之所以自己能活到這麼高的歲數,完全是因為她覺得自己現在還放不下巧兒,每當說到老人的痛處,巧兒奶奶都忍不住掉下了眼淚,在旁邊聽話的胡斌心裡也一陣酸楚,半天不知道怎樣去安慰老人,他知道老人這個年齡應該是頤養天年的時候,可這麼多年來在這個偏僻的小山村裡居然還有這樣一個老人還為一種責任頑強的活著。

胡斌臨走的時候給村長要了聯繫方式,他告訴村長自己願意幫助巧兒,他會把巧兒的事情告訴給社會各界的媒體,讓他們呼籲社會的愛心人士來關心巧兒。但當胡斌真正的把這件事告訴媒體的時候,他們卻一一拒絕了,他們告訴胡斌在中國西部還有千千萬萬個像巧兒一樣貧窮的孩子需要同樣的幫助,所以巧兒的事例將不能夠作為一個社會熱點,胡斌也為此事氣得三天肚子里都滴水未進,他恨這個社會的冷漠,恨這個社會的良知和拜金主義的愚昧,但他並沒有放棄幫助巧兒的想法,他並沒有把巧兒的事告訴父母,既然這個社會是如此的冷漠,不能呼籲更多的人來關注社會的這些弱勢群體,單憑父母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回到學校以後胡斌每個月都會從父母給自己寄的生活費裡面扣除一部分又給村長寄過去,少的時候一兩百,多的時候能省個四五百,他想巧兒和奶奶有了鄉裡面的補貼和自己的資助暫時生活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就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了一年多,突然有一天村長給胡斌來了電話,說巧兒奶奶病逝的消息,村長還告訴胡斌老人去世的時候還特別囑咐村長務必轉告給自己,巧兒這輩子就交給自己照顧了,老人到咽氣都硬是沒有閉眼,胡斌聽後便覺得更加的難過,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老人走了,後來村長叫了村子裡的幾個人把老人簡單的下葬了,也把巧兒安排在了市裡面的中學裡住校,按照規矩老人過世以後鄉裡面的財政部門是不能夠再給巧兒每個月的生活救濟的,但鄉裡面的領導也考慮到巧兒的情況有些特殊,再加上村長的苦苦哀求,最後又為巧兒爭取到了鄉裡面財政部門每個月一百元的生活救濟。

最後巧兒在她的中考語文試卷中寫了《讓自己好好活下去》這一篇作文,她在裡面不僅提到了自己與奶奶相依為命生活的點點滴滴,還提到了我和村長幫助她的故事,這篇文章感動了所有的閱卷老師,後來我在**滿分作文欄目中搜到了巧兒的這篇文章,當時我讀完這篇作文以後,心中如刀絞一般難受,裡面除了許多感動的畫面以外,還有的就是一個十四五歲小女孩無助的時候在心底激勵自己活下去的勇氣,我想正因為如此才感動了在場所有的閱卷老師。

後來巧兒也因為中考的高分考上了麗江市裡面最好的高中,她平時在學校里不僅成績優秀,而且每個假期都會到市裡面的小飯店給人家打工,胡斌心疼她告訴她只要她好好學習,上學後學費的事他可以為巧兒想辦法,令胡斌沒有想到的是,巧兒告訴他她自己已經長大了,要學會為哥哥分擔一些負擔,哥哥現在也還是一個學生,大學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都還得靠家裡,她不想哥哥為了巧兒,自己在學校忍飢挨餓把生活費都寄給了巧兒,聽到巧兒的話,胡斌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把眼眶裡翻滾的淚水又咽了回去。

其實胡斌有件事一直瞞著巧兒,自從巧兒上了高中,每學期上千元的學費,再加上每個月幾百塊的生活費,胡斌就算把自己所有的生活費全部拿出來也不夠,所以他就在學校旁邊的一家麵館找了一份小時工,每天只要胡斌沒有課的時候他就會去麵館幫忙,每個月能從麵館老闆哪兒拿到四五百的工資,麵館的老闆也為他做的事情感動,所以很多時候就算胡斌做錯了事也不會刻意的去為難他,按月準時給他發工資,這件事胡斌就連他的父母都沒有告訴,為的就是自己能夠一直幫助巧兒,讓她不再為學費和生活費的事發愁,能夠安心的在學校學習。

後來胡斌畢業了回到家鄉,在縣城裡面的一家銀行找了一份工作,有了工作胡斌再也不再為巧兒的學費和生活費發愁,每個月除了給巧兒寄上五百元的生活費以外,自己也往家裡寄一部分錢,這一年巧兒念高三,胡斌工作也有些忙顧不上去看巧兒,不過這一年以來他偶爾也會給巧兒的班主任打電話去問問巧兒的學習情況,他在心底暗暗的告訴自己,不管巧兒最後高考結果咋樣,都得給她湊足夠的錢讓她自己出去好好的放鬆放鬆,高三這一年自己是個過來人,有多少淚,有多少苦都咽在了肚子里。

後來不負胡斌的重望,以六百多的高分奪下了省裡面的第三名,這胡斌心裡除了欣慰還是欣慰,高興得整夜整夜都睡不著覺,巧兒高中的校長知道巧兒的情況,最後給她聯繫了外省的一所免費師範院校,這所高校的領導查看了巧兒的高考成績和調查了她的家庭情況,最後決定免去巧兒四年在大學所有的學費和書費,還每個月給予巧兒伍佰元的生活費補助,還答應為她向省裡面遞交勤工儉學的助學申請,這個消息讓巧兒簡直有些難以置信,她最後同意到這所校長推薦的師範院校去上大學。

錄取通知書下來後不久,開學的日子也到了,辭了市裡面小飯店的小時工,回村裡給父母和奶奶上完墳,巧兒背著行李一個人乘上了通往外省的列車,她心裡在想要是奶奶九泉之下有知她一定會很高興,一直以來奶奶都盼著巧兒能夠比別家的孩子有出息,今天巧兒做到了,整個村裡就巧兒一個人考上了大學,整個學校就巧兒的分數最高,可惜奶奶不在了,要不然她會親自為巧兒做一頓平時巧兒最喜歡吃的糖醋魚,巧兒坐在火車的座位上,用手背擦乾了臉頰上的眼淚,一個人靜靜地看著窗外,看著這熟悉而又值得懷戀的故鄉離自己越來越遠。

到了學校巧兒還經常給胡斌寫信,除了告訴他一些學習上的事以外,好幾次她都鼓起勇氣告訴胡斌,她想有個家,現在她已經長大了,心中一直深藏著一個暗戀的人,她想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他,起初胡斌都沒有太在意,他認為每個人在青春期都會或多或少的對身邊的異性產生好感,這是很正常的事,還在回信的時候常常安慰著她,不過後來胡斌才知道巧兒所說的那個一直以來暗戀的人竟然是自己,他怎麼也不敢相信,巧兒會喜歡上自己,一直以來他都把巧兒當成自己的親妹妹一樣看待,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不求任何回報的,而且從來都不敢有一絲的非分之想。胡斌知道自己與巧兒的年齡相差比較大,也許是巧兒現在還小不懂事,對自己產生好感也是很正常的事,或許等她長大已後就會明白其實自己對她的好,這一切並不是愛情,但是他又不想傷害巧兒,最後在內心掙扎了一番,胡斌最後決定答應巧兒,他在信中寫到,只要巧兒大學畢業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那個時候也不嫌自己年齡大,就答應跟巧兒結婚。

巧兒收到胡斌的信,高興得掉下眼淚,因為在她經歷的這麼多年以來,除了胡斌再沒有那個男人會對他這麼好過,能真正走進她心裡的也只有胡斌,她要用自己的這一輩子去報答胡斌對自己的好,因為這樣她就會有一個可以牽掛一輩子的人,在這青澀的歲月里,胡斌留給自己的不只是泛黃的老照片裡面的記憶,而是為自己在心裡亮起了一盞可以導航的路燈,讓她永遠也不會迷失回家的路。

兩年以後的一個冬天,巧兒收到了一個讓她怎麼也不敢相信的一個消息--------胡斌已經檢查出了胃癌晚期,巧兒怎麼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她愣在了原地,腦子裡滿是自己和胡斌曾經那些最美好的記憶,因為胡斌和自己早就有過約定,等她畢業了,他們就結婚的,他怎麼可以一個人就這樣走了,留下巧兒一個人孤零零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巧兒買了一張當天晚上開往長沙的火車票,她要親自去問胡斌,他心裡是不是已經不再愛巧兒了,自己臨時編一個謊言來騙巧兒。當巧兒到達長沙市醫院的時候,躺在床上的胡斌幾乎已經說不出一句話了,他從自己的枕頭下面掏出一篇作文,上面醒目的寫著「讓自己好好活下去」這個標題,一直以來胡斌都悄悄的把這篇文章收藏著,每當自己感到生活很疲憊的時候他都會暗暗的在心底告訴自己,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要讓自己好好的活下去,巧兒已經成為了他自己唯一的精神寄託。

在給胡斌辦完後事,胡斌的父母告訴巧兒,胡斌在臨走的時候留給巧兒一封信,無論如何都得把它交給巧兒,讓父母為他完成最後一個心愿,巧兒打開一看裡面是一張銀行卡和胡斌對自己的遺囑,這張銀行卡是每年胡斌為巧兒存學費和寄生活費用的,他在到死都沒有忘記照顧巧兒,因為曾經他答應過巧兒的奶奶和村長,這輩子一定要把巧兒照顧好,他做到了,因為銀行卡里還存著巧兒最後一年的生活費,胡斌在遺囑上寫到自己這輩子沒有完成的心愿,也是自己這輩子最想完成的心愿-------到西北貧困山區去支教,他想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都獻給山區里有夢想的孩子。

後來巧兒畢業後,她的同學有的進了事業單位,有的進了國企,有的自己選擇了創業……而巧兒拒絕了和所有的公司簽合同,堅決選擇去西北貧困山區的希望小學去支教,曾經她的同學都問她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路,她總是笑著告訴她所有的同學,她答應過要為胡斌實現他最後的願望,她不能言而無信。

在巧兒畢業後不久,她便一個人來到了西北甘肅靜寧縣的一個小山村,這兒的地處西北偏遠山區,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沒有公路,從靜寧縣城到達這所希望小學還得步行幾十里的山路,以前來的老師都受不了,最後都紛紛離開了,這所希望小學一共就十幾個學生,一個老師,他也是這所希望小學的校長,年齡大概五六十歲,這幾年以來他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祖國的花朵,學校裡面的這些孩子他們全是這個村裡的孩子,村裡大部分像他們這個年齡的孩子都已經不上學了,都選擇在家放羊。校長一聽有新老師要來學校教孩子們念書,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沒有來得及多想,趕緊將學生們叫到校門口集合迎接巧兒,看見一個個可愛的孩子,巧兒心裡甚是感動,她在心裡暗暗的發誓一定要說服自己在這所希望小學待下去,為了實現胡斌的願望,同時也是為了實現山區孩子們的夢想,自己沒有理由像別的老師一樣離開這兒,後來這所學校的校長告訴巧兒,他已經在這兒工作三十幾年了,對這兒的一草一木都有了很深的感情,後來大家都叫他徐校長。

一間破舊的教室,幾張整齊的木課桌,一塊自製的脫了皮的大黑漆活動黑板,自從巧兒來了這所學校,每天她不僅教孩子們讀書認字,課餘時間還教孩子們畫畫,唱歌,她來了以後在這兒定下了一條不變的規矩就是每周一早上要排隊升國旗,還得自己唱國歌,這兒的孩子們都很喜歡她,她也因此在這兒和孩子們有了很深的感情。

後來這所學校又來了一位年輕的男老師,比巧兒晚了一屆,他叫楊陽,他告訴巧兒自己也是從這所小學畢業的,而且今年大學剛畢業,他答應過徐老師等到大學畢業以後就回來接他的班子,繼續留在這所學校當老師,令他很是吃驚的是,憑巧兒的條件怎麼會選擇來這麼落後的山村當老師,當巧兒回答他是為了孩子們的時候,楊陽感動的差點當場就掉了眼淚。

後來他們倆就在這所學校里相互攙扶著,相互鼓勵著,因為他們心裡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做一塊孩子們的墊腳石,讓孩子們踩在自己的肩膀上走出大山,第二年新學期開學的時候,楊陽和巧兒到縣裡面去為孩子們領教材,下午從縣裡面回來的路上,不巧遇上傾盆大雨,本來山路就不好走,再加上現在又下起了瓢潑大雨,這山路變得更加泥濘,巧兒不小心踩了個空,最後連同背上背著的教材一起滾到了山腳,當楊陽找到她並把她背到縣醫院的時候,醫生告訴楊陽巧兒因為腦部失血過多,送來太晚了,已經搶救無效了,現在恐怕能撐的應該就只有幾個小時了。

楊陽一直守在巧兒的床邊到深夜,當巧兒醒過來的時候,楊陽緊緊的握住她的手,在一起這麼久了他們彼此都對對方有了好感,現在巧兒要走了,心裡有說不出的難過。最後巧兒告訴楊陽在她死後,叫他把自己的骨灰拿去煙花廠做成煙花,在開學的第一天晚上就放煙花給孩子們看,她要為孩子們完成他們的一個心愿,也是巧兒最後一個能做的,曾經孩子們告訴她,他們都只是在課本上讀到過什麼是煙花,卻從來都沒有親眼看見過,他們想像城裡面的孩子一樣看一次漂亮的煙花。

後來巧兒死後,楊陽真的將她的骨灰拿去煙花廠做成了煙花,在開學的第一天傍晚,楊陽就將所有的學生叫在操場集合,先是唱國歌升好了紅旗,然後點燃了煙花,孩子們獃獃地站在操場上看著煙花筒裡面的煙花一發一發地拋向空中,然後在天空變成美麗的煙花,他們真的看見美麗的煙花,巧兒真的為他們實現了他們能夠像城裡面的孩子一樣看煙花的願望,後來楊陽告訴孩子們,巧兒老師因為工作優秀被縣裡面的領導調到縣中學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世紀童話 的精彩文章:

互助合約(民間故事)
破碎的時間(民間故事)

TAG:半世紀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