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梅墨生 | 書法極有可能淪為一種黑白的抽象畫

梅墨生 | 書法極有可能淪為一種黑白的抽象畫


針對今天的書法傳統,梁培先先生說:


將書法納入到視覺藝術的行列,書法極有可能淪為一種黑白的抽象畫——這意味著書法自我身份的丟失。

一旦自我身份丟失,就會引發一系列問題,如文化身份模糊、與本源斷裂等重大問題。」




縱觀上下幾千年的文明,「書寫」從未間斷,但是不管書法的自覺地傳承,或是不自覺的延伸,在這種看似連續的外表下,「斷裂」的內部現象卻時常出現,少則數年,多則上百年。





首次斷裂,大篆消失


  


漢唐時期,篆隸先後成為古體,其文化與審美的意義隨之發生變化。特別是在大篆的問題上,可以認定在唐時已然「失傳」。大篆被作為古文字的一種在漢唐時期已經失去了它的全部地位,而這種書體的失傳與消失不能說不是一種書法原始文化上的斷裂。同樣,早在先秦時代,古蝌蚪文與鳥鳳蟲書確也存在同樣的命運。每一種書體的隱退,不就是一種斷裂嗎?






甲骨文拓片



二次斷裂


宋朝浩劫,書法傳統阻隔




宋朝初期的書法現象很典型。由於常年的戰亂和外夷的虎視眈眈,在宋代開國後很長的一段時期,書法都沒有走上正規的軌道。百餘年過去了,以至於歐陽修大聲疾呼「古來書法之廢,莫過於今」。




宋徽宗瘦金體書法




宋初書法為何如此頹廢?書法實用性使其很重視師承傳統。

五代的動亂,使這一綿長的傳統遭到致命的阻隔,沒有師承傳統,就缺乏很好的老師。同時,優秀的書法遺產遭到兵災的破壞,更是不可挽回的損失。



唐人去魏晉未遠,留存的名跡尚多,而宋朝經過五代的戰亂浩劫,名跡已經大多散佚,只有相對穩定的十國政權還保留了一些,但是即使如此,最後也被統治者作為戰利品收歸內府,書法遺產的壟斷與散佚,使得宋代書法要取得一絲進展,書法家付出的精力與物力比前代要多出數倍。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有著它特有的發展規律,書法更重筆法的傳承和藝術形式的借鑒。而社會的動蕩與戰亂,則是書法斷裂以至不連續的直接原因。這種斷裂使得書法藝術明顯與傳統脫節,脈絡流傳的通達性遭到了致命的破壞,文人士大夫在戰亂過後的文化續接上無能為力。政治動蕩,制度丕變,士人們已經無法顧及文化的連續了。
  


三次斷裂,


廢黜百家,獨尊二王

 


 


唐太宗喜歡王羲之的字,認為是盡善盡美,古今第一。這也是迎合久經動亂、初具安定的社會心理,是文治的需要。尊王羲之書法,則是以損害其他書法——特別是王獻之書法——的自由發展為代價的。王獻之書法逸氣過父,獨領南朝風騷,開唐代狂草先河,但是,由於唐太宗獨尊「大王」,使這一傾向嚴重受挫,終難以躋身廟堂,無以發揚光大。形成除王羲之外的書法文化的斷裂。





東晉王羲之書法




四次斷裂,


清代新傳統斷裂

 


 


書法文化作為「新傳統」背景下的子文化,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興衰呈現有規律的起伏現象。明代中葉以來,從李贄到唐甄許多進步的思想家,出現具有現代解放因素的民主思想,從張載到王夫之、顏元,具有更多哲理思辨性質的新儒學。表現在藝術上,開始更加註重世俗人情。李贄的「童心說」、袁中郎的「性靈說」、徐渭的「真我說」,都提倡講真話,反對一切虛偽,矯飾,為個性的性靈解放鋪平了道路。




特別在書法領域,像徐渭、倪元璐、王鐸、黃道周等等一大批書家都把自我的精神追求寓於書法之中,開一代風氣。然而到了清朝的保守和動蕩時期,進步思想消失殆盡。從社會氛圍、思想狀貌、觀念心理到文藝、書法的各個領域,都在倒退性的嚴重變異,僵化復古,書法隨著形成的新傳統秩序再次斷裂。

清代所造成的歷史文化演進的「斷裂」,嚴重阻礙了書法藝術的發展。







明徐渭書法


 

 

 

 


五次斷裂


當代毛筆、文言文與筆墨的斷裂


 

 


當代,當代書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與衝擊。



  


首先,支撐書法藝術的創作工具和載體遭到了滅頂之災。上世紀初,硬筆的引進致使毛筆退出社會生活,而到世紀末則又以電腦鍵盤替代了手工書寫,再加以文言文的「隱退」,廢除漢字,漢字簡化、拼音化,直接導致書法所依靠的硬體體系近於崩潰。






其次,當代書法藝術所依據的傳統文化的土壤貧瘠不堪。在二十世紀初期,許多人都將中國落後的原因追溯到傳統文化的 「落後」,由對政治文化的逆反波及到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




到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有一次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洗禮」,接著,「改革開放」大潮席捲了中華大地,現代文明的文化生態環境的變遷,使得文化傳統兼具了繼承性與變異性;中國社會要向西方看齊,中國文化亦必受其改造。西方文化的湧入,使得中華「大文化圈」有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與衝擊,外夷文化入侵到我們當代「無傳統文化積澱」的新生代中。可以說,在「高勢位」文化入侵後,隨著近百年來政治經濟的變動與融合,中國「大文化」各層面都在發生轉型。這種轉型,直接使書法子文化在大文化圈的激變複雜的斷裂與連續下,呈現出「文化缺失」或「文化斷裂」現象。




  



最後,伴隨著毛筆和文言失卻社會基礎的同時,書法在當代最終喪失了它的接受主體——大眾。在古代,上至君王,下至百姓,皆是筆墨紙硯,畢至案頭,終日賞玩,「書寫」融入生活。



但是當代書法活動卻蛻變為一種僅為少數人從事的藝術活動,其負面卻導致「筆墨泛濫」,書法喪失評價標準;而從廢除漢字、簡化漢字到走拼音化道路,直接阻斷了書法作為精英文化與大眾的親和力;再加以文言文的隱退,不只是造成人們對民族傳統文化典籍閱讀的困難,更是使人們對書法表現形式隔膜化。當代能夠欣賞讀懂書法作品的普通大眾已是少之又少,形成了書法接受主體的 「斷裂」 。






書法家王冬齡


  



的確,當代書壇已經步入「展廳時代」。而「展廳時代」已經完全不同於古時文人雅集式的書法交流,為了片面追求「展廳效應」,創作者失去了書法藝術精神和自我精神的依託,為了創作而創作,為了技法而技法,從形式到形式,從形式感到視覺衝擊力,無所不用其極,而且愈演愈烈,完全一種「製作化」「裝飾化」。






沃興華書法




梁培先先生曾說:「將書法納入到視覺藝術的行列,書法極有可能淪為一種黑白的抽象畫——這意味著(書法)自我藝術身份的丟失,而一旦自我藝術身份丟失,就必然引發連鎖反應,諸如與文化本源之間關係斷裂、文化身份的模糊不清等重大問題。」斷裂一詞,真可謂是擊中要害。書法創作者更多地關注技法,關注作品的視覺衝擊力,而不注重文化修養的提升,這樣的後果直接使當代書法人對於書法本體意義上的哲學依託、價值寄託與書法的書寫性缺乏相應的關照,從而導致了技與道的分離,導致了書法文化的再次斷裂。這點需要驚醒。






目前100000+人已

關注加入我們




往期導讀


56個民族風俗禁忌完整版,太難找到!收藏好!



榴槤的生長全過程,太神奇 太美了!



仰天長嘆,說不盡的「民國清流」...





坦腹齋主人 張大拙微信

  

zdazhuo


版權聲明:坦腹齋致力於中國藝文的推介傳播。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謝謝!聯絡郵箱:1013102739@qq.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腹齋 的精彩文章:

百年巨匠——黃賓虹(上、中、下)
明星的書畫可以收藏嗎?

TAG:坦腹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