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骨骼變硬生百病:自測一下,你的身體變硬了嗎?

骨骼變硬生百病:自測一下,你的身體變硬了嗎?

骨骼變硬生百病:自測一下,你的身體變硬了嗎?

剛出生的嬰兒,可以很輕鬆地將小腳丫塞到嘴巴里,長大後,這個動作是不是越來越難實現呢?

歲月流逝,我們的身體也在慢慢變硬,預示著人開始走向衰老。

一般來說,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會不斷硬化,比如關節活動範圍變窄、肌肉量減少、肌腱和韌帶等無法伸展。

很多年輕人都忽視了自己的身體在提前變硬。

1個小動作 測出身體是否僵硬

測出身體是否僵硬的簡單動作:坐位體前屈測試

方法:兩腿伸直坐在地上,腳尖豎起垂直於地面,嘗試以手夠腳尖。


骨骼變硬生百病:自測一下,你的身體變硬了嗎?

測試結果

一般來說,如果手能超過腳尖1掌的距離(15~20厘米),說明你的身體足夠柔軟;

如果只能勉強碰到腳尖,或超過腳尖的距離女性在6.7厘米以下,男性在0.5厘米以下,根據《2010國民體質監測公報》的數據顯示,你的身體柔軟度僅相當於65~69歲的老人。

甚至有些人離腳尖差很遠,根本無法碰到,那就更可怕了。

千萬別小看這個問題,它的答案與你的健康有著重要關係。

警惕你的身體在變硬

  • 每天早晨醒來,你是否覺得整個身體都硬硬的,難以舒展?
  • 曾經那些很簡單的動作,現在忽然很多都做不來?
  • 總覺得腰部、腿部、肩膀處的關節就像上了鎖一樣?
  • 做按摩的時候,捏的到某個部位的時候,感到特別疼?

如果出現上述癥狀,一定要引起重視——這是身體開始快速衰老的表現!

身體軟和硬,決定了一個人的身體年齡。

骨骼變硬生百病:自測一下,你的身體變硬了嗎?

有些人已經70多歲,但整個身體彷彿富有彈性,動作能夠保持輕柔的連續性,走起路來擺臂幅度和步幅都很大,看著就英姿颯爽。

而很多年輕人才20多歲,走起路來動作缺乏連續性,四肢顯得非常僵硬,經常佝僂著腰,連立正的姿勢都沒法保持很久。

身體僵硬 帶來6種傷害


骨骼變硬生百病:自測一下,你的身體變硬了嗎?

1、容易受傷

跌倒時,如果身體柔軟度好,就能迅速反應,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傷害;但身體僵硬的人則可能引起較嚴重的受傷甚至骨折。

2、身體疼痛

很多年輕人經常腰痛、肩頸酸痛,這和身體的僵硬程度密切相關。

身體硬化,會導致血液循環緩慢,身體變寒。觸摸那些疼痛的部位,通常都是又寒又硬的。

3、畏寒

人體的熱量約40%是由肌肉產生的。當肌肉衰退、硬化、血液循環惡化後,產生的熱量會減少,導致體溫降低。


骨骼變硬生百病:自測一下,你的身體變硬了嗎?

4、時常疲勞

當肌肉硬化時,分布在其中的毛細血管也會變硬,導致血液無法正常流動。

血液循環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輸送營養物質和氧氣,回收體內導致人疲勞乏力的廢舊物質。血液循環功能變差,身體就容易覺得疲勞。

5、體重增加

人體攝入的能量和脂肪需要通過肌肉運動燃燒。一旦肌肉僵硬,無法充分活動,就會導致新陳代謝功能下降,脂肪無法燃燒而積存下來。

6、皮膚粗糙

當肌肉或血管硬化時,也會影響到皮膚的血液循環,出現面部乾燥、色斑、暗沉、皺紋、鬆弛等問題。

骨科專家:3招改善骨骼僵硬

1、膝關節響:蹲馬步

缺乏運動,可能使膝、肩等處關節囊產生的滑液減少。上了年紀,走路時若聽到膝關節咔咔作響,應通過運動增加關節的靈活度。

骨骼變硬生百病:自測一下,你的身體變硬了嗎?

蹲馬步就是個不錯的方法:腳尖朝前,大腿與地面平行,挺胸、收腹、平視。

每天堅持做一次,開始時,可以每次做5分鐘,再慢慢延長時間。

開始最好扶著桌子、柜子等固定物體,以免發生危險。

注意:如果膝關節在發出聲響時還伴有疼痛,可能是半月板損傷或長了骨刺,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不要盲目運動。

2、脖子僵硬:搖搖頭

脖子僵硬,是頸椎病的早期癥狀。


骨骼變硬生百病:自測一下,你的身體變硬了嗎?

簡單的搖頭運動就可以緩解:坐直或站立,頭分別向前用力低下,向後仰,再分別向左、右傾,各做10次。然後分別按順時針、逆時針的方向慢慢搖頭,各做10次。還可以用空拳輕輕叩擊頭部、頸部。

這樣做不僅能解除頸部肌肉疲勞,還能改善大腦血氧供應,健腦提神。

3、直不起身:多扭腰

經常感到彎下腰就直不起來,可能是患上了腰肌勞損、腰間盤突出等腰椎病。


骨骼變硬生百病:自測一下,你的身體變硬了嗎?

平時可做扭腰操來緩解:站立,腳與肩同寬,雙手叉腰,先按順時針方向轉動腰部10圈,再按逆時針方向轉動10圈。

若條件允許,可經常游泳,使腰和脊椎都得到伸展,保持腰椎肌肉的緊張度。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骨大夫 的精彩文章:

混合型頸椎病,了解一下?
健康大講堂第七期:如何養護脾胃?

TAG:骨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