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熒光?血糖?FRET技術新進展了解一下

熒光?血糖?FRET技術新進展了解一下

近幾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攀升,糖尿病在世界各地都正成為日益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在我國,目前糖尿病患者已達1億,一場「甜蜜危機」正在向我們襲來。

而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定期監測血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糖尿病評估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基於酶的血糖檢測儀,比較「嬌氣」

在過去的研究中,對於血糖檢測,大多數研究人員關注的焦點是基於酶的電化學感測器。現在醫院裡使用的檢測試劑盒、市面上熱銷的家用血糖儀都是基於這個原理開發的。

但是,我們知道,酶這個傢伙是非常「嬌氣」的,稍微有點溫度變化都可能發生改變。其實我們在日常使用血糖儀的過程中也往往能夠感受到,比如說,昨日測量的試紙條拿到今天再次讀數,它顯示的血糖值便會出現很大的偏差。

此外,血液的成分很複雜,現有的檢測方法很容易就受到除血糖外其他成分的干擾。比如,血氧含量、血液酸鹼值及服用藥物等多種因素的變化,都會影響到檢測的結果。

所以,近年來,科學家們把目光投向了「非酶」的血糖檢測方法。而其中一個方向,就是用熒光探針製備出新型血糖感測器。

熒光也能測血糖

熒光?血糖檢測?這倆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吧。莫非是科學家暈頭了?這還真不是,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熒光」。

圖片來自網路

熒光,是指一種光致發光的冷發光現象。簡單來說,我們可以理解為將一束特定顏色的光照射到某種熒光物質上時,也將能量傳遞給了熒光分子,從而可以激發它發出另外一種顏色的光。

回想一下我們平時在使用熒光棒時,是不是都會先把熒光棒折彎、拍一拍、甩一甩呢?其實,這個過程就是把熒光棒中含有不同化學物質的玻璃細管弄破。然後,這裡面的化學物質混合發生反應後將能量傳遞給了熒光染料,再由染料發出美麗的熒光。

那麼,熒光是怎樣和血糖測量聯繫起來的呢?

這就要提到熒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效應了。FRET 效應是一種熒光基團間通過偶極-偶極的相互作用以非輻射方式發生能量轉移的現象,由德國物理化學家西奧多·福斯特(Theodor F?rster,1910-1974)於1948年提出。

FRET 效應其實是熒光現象的一種延伸。它是利用了一種熒光物質發出的熒光,來激發另一種熒光物質,從而實現了熒光的「傳遞」。當然,這種效應的產生是需要一些特定條件的,其中之一便是要求兩種熒光物質在空間距離上足夠接近,通常認為在1-10nm範圍內。

因此,FRET 技術成為科研人員手中一把衡量分子間距離的「納米標尺」,進而可以間接實現對某些特定分子濃度的檢測。這就是熒光檢測血糖濃度的基本原理。

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發展,FRET 技術已經在免疫分析、核酸檢測、環境分析、藥物篩選等多個領域廣泛應用,是一種用於血液分子檢測的良好工具。

新型血糖感測器,未來有望不用天天扎針測血糖

近日,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醫學檢驗室蛋白質組學中心尹煥才/殷建團隊就基於 FRET 效應,開發出熒光探針,從而製備出新型血糖感測器,實現了對血糖的高穩定性高靈敏度檢測。

科研人員設計併合成了基於稀土元素 Eu 的穴狀配體螯合物作為熒光供體,並篩選與其相匹配的發色基團作為熒光受體。然後,構建了 ConA-Dex 探針,將FRET 技術中的熒光供體和熒光受體分別與之結合。

當檢測樣品中存在葡萄糖時,這個探針就會解除 FRET 效應,從而通過檢測供體熒光的升高幅度來反映葡萄糖濃度的高低。

科研人員還使用透明質酸水凝膠來包裹 FRET 熒光探針。是的,你沒看錯,這裡說的透明質酸就是美容護膚品中常用到的玻尿酸。它具有極強的天然保水性能,同時它本質上是由兩個雙糖單位組成的大型多糖類,在人體中分布廣泛,是一種天然具有較高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在藥物載體、支架材料等方面為許多研究使用。

基於FRET效應的新型血糖感測器。葡萄糖熒光探針被包裹於透明質酸微球中,能夠實現對血糖的高靈敏檢測,同時具有極佳的抗干擾性、穩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科研人員把這個探針包裹在直徑約為70μm的透明質酸水凝膠微球中。這樣一來,就讓這個感測器具有了無毒、高生物相容性的特性,解決了稀土元素 Eu 穴狀配體螯合物在應用中具有潛在生物安全性的問題。

(a)顯微鏡明場下拍攝的透明質酸微球,直徑約為60μm。(b)cy5.5熒光通道下拍攝的熒光微球。(c)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的乾燥後的透明質酸微球。

另一方面,也是利用了水凝膠材料交織的網狀結構,從而既能排除血液中大分子成分對檢測的干擾,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葡萄糖感測器工作條件的穩定。在長時間連續檢測的驗證實驗中,該葡萄糖感測器在進行檢測72小時後仍能夠保證檢測結果的一致性,表明其具有極佳的穩定性。

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新型葡萄糖感測器實現了對血糖的高精度檢測,同時經過多重潛在干擾物的驗證,其具有較高的抗干擾性和穩定性,血液樣本無需特殊處理即可實現穩定精確檢測,在與目前臨床使用的檢測方法(己糖激酶法)對比後,結果顯示該新型感測器能夠替代傳統方法。

在未來基於此類葡萄糖感測器,通過體內埋設等方式有可能實現長時間連續血糖監測等功能,因此具有較高的應用潛能。其實也可以這麼理解,用這個方法的話未來就可以不用讓患者天天扎針測血糖了,這是值得期待的。

來源: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深紫外零線性壓縮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研究發現頭部轉動可以靈活地抑制視覺運動後效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