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60歲大叔挖出4件國寶,專家連夜趕來做工作,上交國家獲獎勵

60歲大叔挖出4件國寶,專家連夜趕來做工作,上交國家獲獎勵

我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農民挖出文物的事迹屢見不鮮,但由於相關知識有限,很多文物出土後得不到保護。湖北就有一位60歲的農民,挖到商朝文物,卻差點當成廢銅賣掉。

2008年9月,湖北浠水縣鳳形地村裡一位名叫王小元的村民,在河邊挖沙時意外挖出四件銅器。

王小元高興壞了,按市價1斤廢銅能賣20元左右,這四件銅器約20斤重,能賣三四百元錢。誰料,王小元挖到「寶貝」的事兒很快就傳開了。當晚9點多,浠水縣博物館專家就趕到王小元家裡鑒定銅器。

這四件銅器均為合瓦形,兩側面有乳剌,分左右三排,每排三枚,存在不同程度殘損。經過鑒定,這四件銅器是周朝編鐘,至今已有2000多年,極為珍貴。

編鐘,是中國古代樂器之「瑰寶」。古時,編鐘是上層社會專用的樂器,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徵。

1978年,湖北隨州出土的戰國曾侯乙編鐘,是中國現存最好的古代編鐘,其音域跨越5個八度, 只比現代鋼琴少一個八度,中心音域12個半音齊全,被稱為稀世珍寶。

據悉,這套距今2000多年的曾侯乙編鐘曾演奏過三次,分別是:1978年出土時,音樂家對其測音;1984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35周年;1997年,慶祝香港回歸。

最後,專家向王小元講解了國家法律和文物保護政策,而後王小元決定上交文物,縣博物館特獎勵其1500元和證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明互鑒 的精彩文章:

沒有胸針,女王也許會拒絕出門的!
70歲大爺用大熊貓糞便做紙巾,還培育出「熊貓茶」每斤可賣22萬元

TAG:文明互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