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四神足 釋得名

《瑜伽師地論》四神足 釋得名

《瑜伽師地論》四神足(11)

釋得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九:

二、釋得名

二、一、問

問:何因緣故,說名神足?

釋遁倫集撰《瑜伽論記》卷第七(之下):「問何因緣故下第二問答辨神足之義。彼能到此故名神足者。景云:此說有漏定名神,欲等名足。如是下辨出世定名神。別起勝上欲進心觀及八斷行名足。泰云:定能起諸功德勝法,以不測故名神,能到不測功德故名足。基云:彼能到此故名神足者,即能往能還等名神足界果也,欲等為因能得此定神。故名神足。」

前面是解釋四三摩地、八種斷行的成就,現在是說得名,得名為神足的原因。什麼理由叫神足呢?這是問。

延伸閱讀:

1、《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四十一:「問:云何名神?云何名足?有作是說:「三摩地名神,欲等四名足。由四法所攝受令三摩地轉故。」

問:等持俱有、相應法多,何故此四獨名神足?

答:此於等持,隨順勝故,謂於俱有、相應法中,資益等持此四為勝。

復有說者:「三摩地是神亦足,欲等四唯足非神。如擇法是覺亦支,餘六唯支非覺。正見是道亦支,餘七唯支非道。離非時食是齋亦支,餘七唯支非齋。彼亦如是。」

問:若三摩地是神亦足,或應立一,或應立五,何故說四耶?

答:唯三摩地立為神足,從四因生故說為四。謂加行位,或由欲力引發等持令其現起,廣說乃至或由觀力引令現起。由加行位四法隨增,令等持起,故得定位。於一等持,建立四種。

2、《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四十一:「已說自性當說所以。問:此四何緣說為神足?答:者所思求,諸所欲願一切如意,故名為神;引發於神,故名神足。然此神用略有二種:一、世俗所欣,二、聖者所樂。1、若分一為多,合多成一,此等名為世俗所欣。2、若於世間諸可意事不住順想,於諸世間不可意事不住違想,於諸可意不可意事,安住於舍正念正知,此等名為賢聖所樂。

復有三種神用:一、運身,二、勝解,三、意勢。1、運身神用者,謂舉身凌虛猶若飛鳥,亦如壁上所畫飛仙。2、勝解神用者,謂於遠,作近解。由此力故,或住此洲手捫日月,或屈伸臂頃至色究竟天。3、意勢神用者,謂眼識至色頂,或上至色究竟天,或傍越無邊世界。

問:此三神用誰成就幾?1有說:「聲聞成一,謂運身。獨覺成二,除意勢。唯佛世尊,具成三種。」2有說:「異生成一,謂運身。二乘成二,除意勢;然聲聞運身所顯,獨覺意解所顯。佛具成三,意勢所顯。」

或復五種神用:一、業,二、異熟,三、變現,四、具德,五、發心。業神用者,謂中有等。2、異熟神用者,謂飛禽等。3、變現神用者,謂依靜慮分一為多,合多為一等。4、具德神用者,謂四神足。5、發心神用者,謂天龍等。此中天者,謂欲界天。於所說五神用中,此中說具德神用。」

二、二、答

二、二、一、約世間辨

答:如有足者,能往能還,騰躍勇健,能得能證世間所有殊勝之法,世殊勝法說名為神,彼能到此故名神足。

用世間的譬喻來解釋。「答:如有足者,能往能還」:像一個人有足,到哪裡去,還能夠回來,「能往能還」。「騰躍勇健」:能跳起來、能跳高,有足就會有這個好處。若有四神足,「能得能證世間所有殊勝之法」:能得是能得因、能證是指果說的;能得因、能證果。證什麼果?世間法裡面最殊勝的就是禪定。「世殊勝法,說名為神」:世間殊勝的事情,就是禪定,世間人得了禪定也有神通,這都叫做神。禪定不可思議,所以叫做神。「彼能到此,故名神足」:禪定稱為神,能到神這裡,能到禪定這裡,所以叫做神足。「世間所有殊勝之法」是果,「世殊勝法,說明為神」,這是約果說的;彼能到此,因能至果。所以合起來名之為神足,「故名神足」。

韓清凈《披尋記》:「如有足者等者:謂若成就四三摩地、八種斷行,堪能證得轉上、轉勝諸世間定,此約世間說名神足應知。」

若成就四三摩地、八種斷行,有能力使令向上進步,到殊勝的境界,那就是世間上的禪定。「此約世間說名神足應知」,這是約世間定來說神足的,不是約出世間定說的。

二、二、二、約出世辨

如是若有如是諸法,有三摩地圓滿成辨,彼心如是清凈鮮白,無諸瑕穢,離隨煩惱,安住正直,有所堪能,獲得不動,能往能還,騰躍勇健,能得能證出世間法。由出世法最勝自在,是最勝神;彼能證此,故名神足。

約出世間的禪定功德說的,也可以包括出世間的神通。

若有人成就如是諸法,能夠學習這樣的四神足的法門,最後成就了三摩地,而三摩地是圓滿地成就的,如是若有四種三摩地和八種斷行等諸法,有三摩地諸根本定圓滿成辦。「彼心如是」:那個修行人的心裏面就是這樣子的「清凈鮮白,無諸瑕穢」:心裏面沒有污穢,就是清凈鮮白的。「清凈鮮白」:就是沒有愛見慢煩惱;有人雖然成就了禪定,他有愛見慢,高慢心很高,有高慢心。現在這裡是說佛教徒成就了禪定的時候,心裏面沒有愛見慢的煩惱,所以是「清凈鮮白」。「無諸瑕穢」:沒有愛見慢的瑕穢。「離隨煩惱」:遠離五蓋等隨煩惱。「安住正直,有所堪能」:就是安住正定,就有所堪能;或者安住正見,也有所堪能,心正直無諂。得到了禪定、裡邊還有正見的這個人的能力是很強的。「獲得不動」:有堪能性獲得不動的四禪。「能往、能還」:這是有神通了,可以到十方世界去,還能從十方世界回來。「騰躍勇健」:能夠勇猛強健的跳躍。

「能得能證出世間法」:有能力修出世間的八正道、三十七道品;「能證」:就是得果了,能成就出世間的因果,他有這種堪能性。「由出世法最勝自在」:出世間的聖道,那件事是最殊勝、最自在的,因為沒有煩惱就自在,有煩惱就不自在。「是最勝神」:出世間的聖道,有無漏的戒定慧,是最不可思議的境界。「彼能證此」:四神足,欲勤心觀和八斷行,「能證此」:能證此出世間的神,「故名神足」。

韓清凈《披尋記》:「如是若有如是諸法等者:已證根本三摩地故,名三摩地圓滿成辦。彼心不為三摩地生愛味、慢、見、疑、無明等諸隨煩惱之所染污,是名清凈鮮白,無諸瑕穢,離隨煩惱。住正直見,善思法義,無惑無疑,加行出離,凈信相應,不可引奪,是名安住正直,有所堪能,獲得不動。若有如是諸法,堪能證得出世勝法。此約出世說名神足應知。」

已成就四種根本定,名三摩地圓滿成辦。只是說得三摩地,那三摩地還沒圓滿成辨。心不會為三摩地生起的愛味、慢、見、疑、無明等各種隨煩惱之所染污,是名清凈鮮白,沒有種種的瑕疵污穢,遠離種種的隨煩惱。「住正直見」:「正直」當個正見講,安住於正見。「善思法義」:能善巧地思惟佛法的真義。「無惑無疑」:能夠通達無惑、能夠正信無疑。「加行出離」:能努力地修行,就能從惑業苦裡面跳出來、解脫,他有這個能力。「凈信相應」:他有清凈的信心,與這樣的功德相應。「不可引奪」:這個信心不可以移轉的。是名安住正直,有所堪能,獲得不動的禪定。若有成就這些種種的善法,就有堪能證得出世勝法。此約出世說名神足應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末那識的位次
克孜爾石窟壁畫故事《佛陀不可思議大神變降伏外道六師》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