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外來文化,就不需要保護環境了」
社會與自然資源學習小組(7)
——「如果沒有外來文化,就不需要保護環境了」
2018年社會與自然資源學習小組已近尾聲,我們的討論重點從
自然
轉向社
會層面
,進而深入至文化維度
。文化是一個群體所習得的認識世界的方式,不同的
價值觀
、
世界觀
影響社會互動過程與決策機制。一個社會如何看待自然與人的關係,就反映在他們怎樣利用自然資源,又如何進行自然保護。
本周的小組分享中,我們請到了在三江源地區由當地僧人與牧民主導的自然保護機構:
年保玉則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的負責人之一,更尕倉洋老師,為我們分享他如何看待藏族傳統文化與自然保護。
以下內容根據更尕倉洋老師為學習小組進行的線上分享內容整理。
更尕倉洋:
年保玉則生態環境保護協會負責人之一,白玉隆格寺僧人,精通藏傳佛教。在開展自然保護工作時注重利用藏傳佛教中的文化傳統,並思考這些文化如何影響藏族人的生態觀念和保護的行為。
藏族文化中,環境是什麼?
在藏族文化中,我們認為地球這個環境是眾生的家園。佛教中的「眾生」指的是所有有生命、有靈魂的動物,包括昆蟲、鳥類等等。
地球是屬於眾生的一個公共場所。
人類是眾生中一種比較厲害,或者說壞的動物。從環境破壞的角度來看,人是最重要的一個動物。
在這個公共場所當中,每個生命、包括人,都只有使用的權利,而沒有破壞的權利。如果一雙筷子、一個碗或一個茶杯被我們破壞了,那麼後來的人怎麼吃飯、怎麼喝茶?
這是需要考慮的一件事情。佛教中認為眾生平等,需要把其他人和動物放在自己的位置上,想一想假如是自己的家園被破壞,我會是什麼感受?
「知母之心」
佛經里常提到
因果七訣
(知母、念母、報恩、慈心、悲心、增上意樂和發菩提心),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觀念。第一個就是
「知母」
。這裡所說的「知母」是「知道自己的母親」,但是指的不僅僅是現在的母親。
佛經裡面講:我們的前世是哪裡來的?從什麼時候開始?誰也說不清楚。
每一個動物都有可能當過我們的前世、前世的前世,或幾百年前的前世的母親。
當他們是我們的母親的時候,也像現在的母親一樣疼愛、養育我們。
當我們這樣「知道自己的母親」時,就明白要保護這些生命。因此,藏族人保護動物並不僅僅是為了人來保護,而是為了眾生來保護的。
圖:氂牛、牧民、野生動物,共享著一個環境。為了其它眾生能儘可能快樂地在這個環境中生活,我們不能破壞它。
藏族觀念中的「保護」與外來文化
可以說藏族觀念中的「保護」是一直以來都存在的。
如果沒有外來文化的影響,藏區就不需要一個環保小組,也不需要「環保」這麼一個外來的概念或知識。
青藏高原上的老百姓一直以來都是這樣一代一代保護下來的。
特別是藏區傳統
的
生活
方式
,這是非常「環保」的。因為所有吃的、喝的、搭的帳房(比如黑氂牛毛做的帳篷),還有蓋的房子(主要是用石頭和泥巴等材料,當不需要時房子就會降解,重歸自然)都來自自然,所以我認為藏族人和自然本來就是一體的。
圖:更尕倉洋老師在為久治綠絨蒿保護小組的孩子們講述這種珍稀植物的價值、我們為什麼要保護它。
「保護動物」或「旗艦物種」等外來的概念需要融入到當地的文化中才能夠被更好的理解和應用。
例如雪豹,作為國家保護動物它很重要,但是在藏族文化中眾生平等,當地的民眾不理解為什麼要保護雪豹而其它動物不受保護。所以在解釋這些外來的概念時,我們說雪豹受國家重視,保護這種旗艦物種有法律依據,能得到很大的支持,並且保護雪豹就等於保護了它的棲息地,也就同時保護了生活在這個地方的其它動物和植物。
注重自然資源如何開發、利用
藏族人挖藥材,但是有一定的規矩,而不是隨便去挖的。假如說今年是在這一個山谷裡面挖的話,那麼明年、後年就不會再去這個山谷挖。我們明白藥材需要很長時間恢復它的生長。
同樣,藏區老百姓也很注重挖礦的問題。比如歷史上一些有權有勢的本地或外地人想要在某些地方開礦,總是會受到老百姓和寺院的強烈反對,就連現在也是如此。傳統上,老百姓普遍認為不需要太多的發展,我們吃夠、穿好,就可以了。
圖:年保玉則的黑頸鶴保護宣傳牌
地球不僅是我們的母親,也是我們的孩子
如果要保護環境的話,我們首先要知道這個地球是什麼樣子的,地球和人類的關係是什麼樣子的。
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上,在若爾蓋家鄉治理草原沙化的巴讓老師主辦了一個以繪畫為主的活動,我的弟弟次成尼瑪帶來一幅畫:畫中是一位懷孕的母親,她孕育著地球。
每每談到保護地球的環境時,很多人會把地球比喻成我們的母親,但是我弟弟反過來把地球描繪成子女。時代變遷,現在很多孩子並不像從前那樣孝敬父母了,但是天下沒有哪一個做父母的不疼愛自己的子女,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來源:次成尼瑪
年保玉則生態環境保護協會的成立,正是由於在歷史原因和當今外來文化的衝擊下,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丟掉了這些原本的傳統觀念,使得環境保護變成了需要被重新建立的一個概念。
圖:來自牧區的年輕一代受到的文化衝擊前所未有,他們會如何保護自己的家鄉呢?
我們需要重塑傳統文化中有關保護的因果關係,因此我們協會有這樣的保護觀念:
知道自然,就會喜歡自然,就會保護自然。
圖片由年保玉則生態環境保護協會提供
更多閱讀
更尕倉洋:環保是我的修行
藏傳佛學博士更尕倉洋 | 保護高原上最後一片凈土
往期學習小組筆記
(1) 「我們科學家不知道如何做到」
(2)飛越太平洋的保護之路
(3)來自剛果盆地的啟示
(4)全民最幸福的國家,如何做自然保護?
(5)人類學家眼中的「原生態」困局
(6)一心能不能「二用」?自然體驗會衝擊社區保護「本業」嗎?
社區保護文獻概譯
(1)當地人如何看待「社區保護」
(2)「社區保護」和它的遠方表親
(3)以史為鑒,社區保護的「政治學」
分享會筆記整理:
王易孚:劍橋大學在讀博士,研究課題為國內穿山甲市場和貿易以期為穿山甲保護提供更多數據支持,對社會科學在自然保護領域的應用非常感興趣。
??掃碼關注
北美小象君
??
{ 點擊
文章目錄
查看
往期內容
,或者直接點擊下面
關鍵字
查看精彩文章
}
自然保護職業
:職業概覽
|
自然攝影師 | 野生動物獸醫 | 前輩建議| 自然攝影師2 | WWF職位
自然保護專業學習:
相關專業 | 美國、歐洲、英國獸醫申請
野保工作者:
WCS中國 - 燕山亭
| 守護荒野 - 丫總 | 野生動物獸醫 | Jane Goodall | 中南屋 - 黃鴻翔 | 星巴 (肯亞)| 高煜芳 | 解焱 | 自然大學 - 馮永鋒 | 江豚奶爸 - 何大明
影視人:
《何以為食》導演 - 簡藝 |《我們誕生在中國》- 王其寒 | 《地球:神奇的一天》- 許倩倩
環境專題:
垃圾 | 美國國家公園 | 中國國家公園 | 葡萄酒 | 農場環境污染
動保科普:
台灣白海豚 | 中華白海豚 | 台灣雲豹 | 澳洲袋獾
| 兔猻 | 化妝品實驗 | 藏獒問題 | 孟加拉豹貓 |
動物福利&權利
| 華北豹 | 穿山甲 | 農場動物
熱點事件:
東海漏油 | 唐人街救雞 | 射殺大猩猩 | 象牙貿易 | 獅王之死 | 2017新聞匯總
- ?? For a planet of all ?? -


※是什麼讓最受歡迎的灰鸚鵡走上瀕危之路
※為什麼2017年是環保人士死亡最多的一年?
TAG:北美小象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