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諜影重重下的九一八事變,遠比你想像的波譎雲詭

諜影重重下的九一八事變,遠比你想像的波譎雲詭

諜影重重下的九一八事變,遠比你想像的波譎雲詭

橡樹

經公號「流浪的橡樹」授權轉載

摘要:九一八事變,表面上看只是日本對中國主權的侵犯,但實際上背後還交織穿插著日本和蘇聯的重重諜影,更是遠比你想像的要波譎雲詭。

圖1:偽滿時期,日寇及東北偽軍

東北,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後,一直是蘇俄和日本的滿蒙利益最重要、最悠關的地區。所以,九一八事變爆發,最為關切、震驚的除卻南京政府之外,必然就是蘇俄。

中國處於南北軍閥混戰,國力孱弱。

蘇俄在歐洲方向幾乎和所有鄰國簽署了合約,國內「一五」計劃即將完成,以掠奪、犧牲烏克蘭等廣袤國土的農村換來的工業崛起初現雛形。同時,在1925年間,蘇軍完成了伏龍芝主導的軍事改革。

雖然蘇俄國內經濟疲軟、饑饉不斷,但是,勒緊褲腰帶換來的迅速重工業化的結果,催生了蘇軍海軍、空軍、坦克和炮兵、軍事運輸等現代化軍種全面迅速發展。

當時,蘇軍已經初具軍事列強雛形,並且,蘇軍陸軍總軍力五分之一,海軍總軍力的五分之二,以及近半的戰機、火炮,都部署在環中國北方邊境線上。

以往,關於九一八事變的表述,通常疏忽了蘇俄對中國東北的影響。

可是,在張作霖多次感慨的東北被蘇俄、日本夾擊態勢上去看,蘇俄國策和蘇軍遠東駐軍對東北局勢巨大影響終究是顯而易見的。如此,適逢九一八國恥日,請各位隨橡樹閑聊,隔空漫步,再看從前。

圖2:蘇俄一五計劃期間的紅場

1924年,蘇俄內戰結束轉入和平建設時期,在歐洲方向幾乎和所有鄰國簽署合約的同時,列寧和莫斯科也把注意力轉移到沙俄傳統的侵略方向遠東。隨著《加拉罕宣言》的廢棄,蘇俄美妙辭彙點綴的對華莊嚴承諾,也就成為一紙屁話,徒留不知情者為之涕淚俱下、百感交集了。

《加拉罕宣言》的廢棄,蘇俄重兵駐紮中蘇邊境,蘇俄扶持蒙古分裂勢力,這是北洋政府與蘇俄關係迅速惡化的主要原因。與傳統沙俄鯨吞蠶食中國滿蒙大同小異,蘇俄蘇俄內戰結束同年,即開始深度介入中國軍政亂局。到北伐戰爭爆發時,蘇俄最早授勛的五個元帥,已有兩個被派往中國。布留赫爾元帥,即著名的加倫將軍,此人在寧漢合流之前,即為北伐戰爭中國共北伐軍隊最重要的指揮者,沒有之一。與布留赫爾元帥相關的黃埔軍校、南方革命、北伐戰爭等,這些故事不算陌生,在此不贅述。

此外,是葉戈羅夫元帥。

他與布留赫爾元帥同期抵達中國,以元帥軍銜就任駐華武官,既負責莫斯科與北洋政府外教,也是中國北方「革命力量」的軍事負責人。葉戈羅夫元帥在中國與馮玉祥、李大釗等人合作,成就斐然。當時,北中國最為活躍郭松齡在「革命」失敗死去,剩下馮玉祥獨領風騷。在得到莫斯科源源不斷的軍事、資金援助後,不算起眼的馮系軍隊迅速崛起,成為與直奉北洋政府逐鹿北中國的頭號對頭。

1926年初,北伐戰爭開始,張作霖和吳佩孚達成妥協,直奉聯合,既要向南作戰,也要與馮系軍隊在北方作戰。就此,自滿清終結後,中國陷入空前規模的漫延幾乎全國的軍閥混戰。同年春,奉系軍閥控制平津,成立了安國軍政府。大局初定,張作霖不免為短短二、三年間,蘇俄先後策動、援助郭松齡、馮玉祥與自己為敵,對蘇俄恨意加深。

圖3:蘇軍最初的五大元帥伏羅希洛夫(中)、布留赫爾(後右)、布瓊尼(後左)、圖哈切夫斯基(前左)和葉戈羅夫(前右)。其中,兩人插手中國軍閥混戰

於是,在函商外國領事團後,張作霖以《加拉罕宣言》蘇俄自行廢除不平等條約,以及領事團認為蘇俄使館牽涉介入間諜活動,不受《辛丑條約》保護等理由,派出軍警,搜查東交民巷蘇俄大使館,並在蘇軍營房緝捕了多位中國人。

4月,北洋政府處決了在這次行動中從蘇俄大使館內抓獲的20名國共人員。

奉系軍閥與蘇俄的矛盾由此更為激化。

在蘇俄大使館內搜查緝捕藏過程中,中國軍警不僅查獲匿大量藏軍火,還獲取大量蘇俄及莫斯科國際插手中國的聯繫證據、指令。為此,張作霖和京師警察廳整理編輯這些資料,不僅廣發中外記者,還出版《蘇聯陰謀文證彙編》。中外輿論為之嘩然,蘇俄的國際形象應聲轟然倒塌。

事態繼續發酵。

駐北京、廣州、上海、漢口等地的蘇俄外交機構紛紛遭到襲擊,大量蘇俄深涉染指中國軍政資料被查獲,蘇俄難堪之極。

為挽回蘇俄形象,莫斯科急電召回葉戈羅夫元帥,並要求布留赫爾等人儘快銷毀自己的檔案,要求駐華機構儘快檢查所存檔案,銷毀可能有損蘇俄名譽的文件。最後,蘇俄乾脆召回布留赫爾,並且要求蘇俄各外交機構,應及時銷毀所有往來檔案,最多只保留本月的書信往來。

這一事件對中、蘇、日三國的東北局勢,卻預埋著更大的影響。

蘇俄數年布局中國的龐大、繁雜、縝密的地下情報網路,在一夜之間幾乎全盤崩潰。

布留赫爾和葉戈羅夫兩位元帥回國後,在後來被清肅槍斃,難說沒有搞得中國情報網全盤崩潰的原因。

在蘇俄、日本虎視眈眈中,奉系顧得上對付蘇俄,卻還是在對付日本上,出了漏洞。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中日關係趨於緊張,日本在1918年修訂國防策略時,在假想敵國的排序上,恢復把中國列為假想敵國。中國排在了俄國、美國之後,成了日本排名第三的假想敵國。

於是,日本每年既要制定對華年度作戰綱要,也制定相應的對華諜報計劃。

日本和蘇俄一樣,大致也在1925年完成了以戰機、坦克、火炮、機槍裝備陸軍的軍隊現代化改革和國家總動員戰爭體制。

在宇垣一成主持下,日軍關東軍及朝鮮軍率先並且全部完成軍改,朝鮮軍也由此擔負起支援關東軍的戰略任務。幾乎同時,輔佐張作霖父子的奉系智囊楊宇霆,在主持東北現代化軍工布局後不久,死於軍閥最高權力博弈的內訌。

空有數十萬大軍、配套軍工和倉庫堆積如山的軍火,張學良東北軍急於入關佔地盤,軍隊卻沒有任何由近代化向現代化進行軍改的跡象。

圖4:九一八事變,日軍不戰而佔領吉林東北軍軍械廠。這也是當時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兵工廠之一

也就在張作霖忙於驅逐蘇俄勢力的同時,日軍與東北奉軍戰力對比拉開了代差。

不僅是軍力拉開了差距,日本在東北的諜報機構同樣開始迅猛發展。

到九一八事變前夜,日本在東北擁有偽裝成商販、醫生、學者、旅行者等的特工,數以千計。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滿鐵。即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

滿鐵成立於1906年,表面上是一個鐵路經營公司,隱秘目的卻是用盡辦法搜集情報。最盛時期,滿鐵一家,便有情報人員4500人。

此外,日本人也往張作霖身邊派遣顧問。大大小小的各種顧問,說到底,也是日本情報機構對東北滲透的特工。雖然不如蘇俄對中國採取明火執仗的干預,日本對東北的擠壓同樣鬼祟且咄咄逼人。

蘇俄在1927年後,因為中國各地的抵制和世界輿論,不得不收斂、隱蔽其侵華國策。

此後,張學良推行「革命外交」,蘇俄隨之入侵東北,中東路戰爭爆發。

然而,蘇俄雖然取得勝利,但是,蘇俄與奉系張學良再次撕破連綿,再無調和餘地。

蘇俄顧忌國際影響,也不得不收縮勢力在黑龍江之內,在中東路各種企業之內。在九一八事變之前,蘇俄自然短暫失去了插手中國東北的機會。

在1931年前後,日蘇之間,無論侵華野心和勢力,都呈此長彼消態勢。

日俄勢力在東北基本失衡,無疑是日軍敢於發起九一八事變的軍事上的主因之一。在這一階段,奉系老張小張們都缺乏對這一局勢的判讀。尤其張作霖不明不白身亡,東北亂局再無強人後,繼承人張學良偏又愛國熱情高漲。

中東路戰爭慘敗後,張學良並沒有在對蘇俄推行「革命外交」失算中進行反思。反而,他更熱衷入關奪利,當然也就無心斟酌、修正奉系軍閥對日本的「革命外交」。

不出意外地,皇姑屯事件、中村事件、萬寶山事件也就不清不楚地接連發生了。

張學良的「革命外交」與日本的愛國憤青擦出的火花,最終落在了中國東北的火藥桶上。

在日軍憤青看來,張學良反正都是軟蛋。既然,蘇軍可以在中東路做初一,日軍又何嘗不可以在南滿鐵路做十五?

1931年9月,九一八事變爆發。

日軍一群低階層憤青們發動的事變,讓蘇俄異常惱火。

圖5:不戰而降,正被繳械的東北軍一部

本來,在集中化原則改造後,根據斯大林要求,莫斯科國際及其駐各國的組織、機構均服務於蘇俄對外情報工作。十分高效。

然而,到1928年初,蘇俄外交主要負責人李維諾夫受命通知莫斯科國際,要求其不得在蘇聯駐外使領館從事情報活動。隨之,莫斯科國際和其他所有蘇俄情報機關、小組在華的一切活動,受命緊急轉入地下潛伏狀態。

在得知日軍揮刀切下自己在遠東一直垂涎欲滴的大蛋糕時,蘇俄和莫斯科國際的各位大佬雖然心急如焚,但是,他們對日本軍隊、事變經過、張學良及中國的應對等等情報一無所知。

九一八事變爆發時,斯大林遠在黑海度假勝地索契別墅。

由於東北是蘇俄在遠東根本利益所在,蘇俄大佬們連夜舉行會議。負責彙報東北態勢的加拉罕滿頭大汗,會議只能以各國媒體報道進行事件分析,自然議而無果。

反之,事變爆發後,日軍各路特工撒開腳丫子就往黑龍江亂竄,不斷向蘇俄散布關於關東軍的虛假消息,以及日軍準備由本土、朝鮮向東北調兵5個師團的虛假消息。

事件爆發時,中蘇邊境線上,蘇俄遠東特別軍擁有第21、第35、第36步兵師、太平洋第1步兵師、阿穆爾第2步兵師、第5獨立騎兵旅及第9獨立騎兵旅等部隊。

然而,日軍間諜、特工們的這些亂紛紛的虛假消息,還是震懾著蘇軍近10萬精銳裹足邊界,不敢越雷池一步。顯然,張學良最初的不抵抗,其實多少都有借蘇俄去以夷制夷的意思。可是,始料未及的是,蘇俄眼睜睜看著規模很小的日軍衝過中東路,並沒有任何的動作。

小股日軍大搖大擺向黑龍江蘇俄傳統利益地區開進

圖6:被日偽軍警搜捕抗日誌士。1931年9月19日,張學良大言炎炎聲稱: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軍械,存於庫房

9月23日,斯大林指示莫斯科國際,要該國際號召各國黨在宣傳輿論上聲討日本挑起事端。但是,斯大林又強調:整個運動應與反對戰爭威脅集合起來,而不應淪為單純的反日鬥爭。總結這兩段話,核心無非是:既要說糙話,更要飛媚眼。

蘇俄及莫斯科國際應對九一八事變的基調就此確立。

正是在這一基調下,事變之後,蘇俄外長李維諾夫急於表態不干涉、不援助的中立態度,企圖以向日本輸誠而達成《日蘇友好條約》。

在中國九一八國難時期,蘇俄多次提出希望與日本簽署合約,本質上,無疑是蘇俄對日軍侵略中國東北的肯定。於是,日軍氣焰更甚。

圖7:九一八事變中的日軍

日軍那些「下克上」的冒險者們一旦判讀了蘇俄的企圖,便索性開始了南下錦州、北上齊哈的更大冒險。

潰逃、龜縮在華北、京津的張學良東北軍既畏敵怯戰,又幻想日軍不敢在九一八事變後再冒險北上南下。

張學良最大的企圖,便是保住軍隊,待蘇、美、英、法、意等國出面斡旋,靠類似中東路戰爭後喪地辱權的《伯力協定》,換回他的東北。

然而,美、英、法、意等國鞭長未及。唯一能夠有軍力扼制日軍的蘇俄,卻又首鼠兩端。

到1931年12月,隨著日軍南下錦州、北上齊哈既成事實,東北淪陷大勢已定。

這時,日軍冒險成功,自日本裕仁天皇到普通平民,日本人無不欣喜若狂。憤青情緒泛濫全國,那些「下克上」的日軍冒險者們急於「建功立業」,有鯨吞東北野心,當然也就不再滿足靠談判去尋求事變善後了。

到1932年初,九一八事件終於不可挽回地演化成當時中國的悲劇。

圖8:偽滿洲國的執政(皇帝)溥儀等偽官及日本顧問等

後來,在日軍在狂躁的侵略步伐中迅速膨脹、崛起,蘇俄也順利地被「購買」了其遠東命脈中東路,徹底被擠出了他們盤踞三十年的中國東北。

在日本的侵略,蘇俄的綏靖,如是扼殺中國在軍閥混戰後和平發展希望的十字絞架。

絞架之後,諜影重重。至今再看,唯有扼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多國軍艦齊射反艦導彈,擊沉2艘台灣軍艦:近萬噸級大艦當場爆炸
美軍少將抵達戰場,敘軍遭受重創:傷員躺滿醫院,2名將軍死亡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