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為何在解放戰爭頻繁犯錯,部隊一潰千里

有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為何在解放戰爭頻繁犯錯,部隊一潰千里

文/王國棟

他是國民黨「土木系」的領袖,一度在國民政府擔任僅次於蔣介石的二號實權人物,故有「小委員長」之稱。只是此人心胸狹窄,為人處事又比較刻板,在解放戰爭頻繁犯錯,部隊一潰千里。他就是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陳誠。

陳誠,字辭修,號石叟。1898年1月4日出生於浙江省青田縣,先後入高市小學、麗水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學和浙江省立第十一師範學校讀書,1917年畢業,二十歲了的陳誠經同鄉同學吳子奇的媒介和吳的妹妹吳舜蓮結婚。

1919年,陳誠給熟人借了一張處州中學的畢業文憑,冒名頂替報考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但因考試成績差,身材矮小,不能錄取。後經杜志遠向陸軍部軍學司司長、主試官魏宗翰疏通,以備取生名義進了保定軍校第八期炮兵科。1920年加入國民黨,1922年軍校畢業後被分配至浙江第2師第6團任少尉排長。

1923年,陳誠在國民黨元老鄧演達處任上尉副官。後經過鄧演達推薦,出任黃埔軍校炮兵教官兼炮隊隊長,由此結識了校長蔣介石,漸漸成為其心腹。

陳誠先後參加了兩次東征、討伐陳炯明叛亂、北伐等戰爭,歷任炮兵連長、中校參謀、21師少將副師長等職務。因為作戰有功,至中原大戰時,已經晉陞第18軍軍長。陳誠也由此建立了自己的「土木系」(即十八的拆寫),核心成員有羅卓英、林蔚、郭懺、周至柔、黃維、胡璉等數十位國民黨高級將領,是國民黨中央軍內的一股強大力量。

陳誠推崇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共方針,在大革命時期數次率部圍剿紅軍,並培訓了數千名忠實的反共軍官。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擔任軍政部政務次長、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參謀總長等要職,為中國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是其心胸狹窄,著眼於建立自己的「土木系」小朝廷,也給國民黨內部的權力角逐帶來了很大危害。最典型的就是和關麟征爭奪第54軍軍長一職。原第54軍軍長黃維因為舉報何應欽被撤職,按司令官關麟征的意思,調自己的親信加老鄉張耀明接任。張耀明也是黃埔一期生,作戰勇敢,心眼直,按說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54軍是陳誠「土木系」的嫡系部隊,陳誠不允許其他人染指,故而和關麟征爭得不可開交。關麟征諷刺說:「修辭(陳誠的字)是即將掌握國家大權的人,竟然連一個小小的軍長位置都不放,如何當國家領導?」陳誠聽了,氣得當場吐血(真吐血,不是形容詞)。後來國民黨敗逃台灣後,聽說陳誠當了國民黨副總裁兼台灣省長,陸軍總司令關麟征死活不回台灣,寧願在香港過苦日子。

1945年8月15日,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舉國歡慶的同時,戰爭後遺症也給國民政府帶來很多困擾。其中最令人頭痛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處理那些人數高達數百萬的地方抗日武裝人員。按參謀總長陳誠的意思,當時國民政府的財政養活那幾百萬正規軍都困難,根本不可能在收編這些地方武裝。於是在國防會議上極力教唆蔣介石遣散這些武裝人員。當時國民黨內也有很多明白人,比如杜聿明、李宗仁、白崇禧等,認為必須收編這些人員來作為和解放軍交戰的力量,否則被解放軍收編,後果不堪設想。陳誠聽了,微微一笑:「正好,一網打盡!」結果如何,不必小編多費唇舌了吧。

1946年國共內戰爆發,東北首先開打。軍事裝備和人數上都佔優勢的國軍,在杜聿明的率領下,一度取得了東北戰場的主動權。但是陳誠卻在如此大好時機下耍了個小心眼,以杜聿明身體欠佳為由調其回南京「修養」,企圖摘取勝利果實。結果陳誠自己當了東北東北行轅主任不到一年,林彪奇蹟般的扭轉了東北戰局。等杜聿明再次出山時,已經沒有辦法阻止解放軍在東北的勝利了。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10月,蔣介石為安排後路,派陳誠主持台灣政務,改編和整訓由大陸遷往台灣的部隊,先後被任命為台灣省主席兼台灣警備總司令。並兩度被選為國民黨副總裁,「行政院院長」、台灣副總統等職。成為國民黨二號實權人物,人稱「小委員長」。

1965年年3月5日,陳誠因肝癌去世台北,終年67歲。其子陳履安繼承了陳誠的政治遺產,成為台灣國民黨的實權人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看日戰爭中真實存在的「日本八路」,為抗戰立汗馬功勞
德軍機械化部隊到底有多厲害?輕鬆滅掉歐洲第五陸軍強國波蘭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