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危機之下的選擇:梁啟超的無奈,李端蕙的從容

危機之下的選擇:梁啟超的無奈,李端蕙的從容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戊戌變法失敗,梁啟超倉皇出逃,東渡日本。危難之中,他一直惦念家眷的安全,頻頻寫信給夫人李端蕙。在九月十五日的信中梁啟超說道,老師康有為已到日本,他從康有為那裡得知,家人都已避難澳門,生活尚能維持,心稍安定。聽說夫人臨危不懼,「慷慨從容,詞色不變,絕無怨言,且有壯語, 聞之喜慰敬服,斯真不愧為任公閨中良友矣」一番讚揚之後,他還有重要的事情託付給夫人。他擔心,遭此劇變,父母的心裡一定很焦灼,很憂慮,他又不在身邊,只能靠夫人代他盡兒子的職責,儘可能地給父母一些安慰和解脫。他說:「卿此時且不必歸寧,因吾遠在外國,大人遭此患難,決不可少承歡之人,吾全以此事奉托矣。卿之與我,非徒如尋常人之匹偶,實算道義肝膽之交,必能不負所托也。」在這封信中,他還為妻兄李端棻因受其牽連而遠配新疆表示不安和愧疚,擔心此行他的生命是不是有危險。

梁啟超

康有為與梁啟超

李端棻

在十月六日給李端蕙的信中,他再次把父母託付給愛妻:「吾今遠在國外,侍奉之事,全托之於卿矣。卿明大義,必能設法慰解,以贖吾不孝之罪,吾惟有拜謝而已。」一周之後,梁啟超再次致信李端蕙,向她解釋不能馬上接家眷來日本的原因,講了三個理由:「一、今在患難之中,斷無接妻子來同住,而置父母兄弟於不問之理,若全家接來,則真太費矣,且搬動甚不易也。二、我輩出而為國效力,以大義論之,所謂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若以眷屬自隨,殊為不便。且吾數年來行蹤之無定,卿已知之矣。在中國時猶如此,況在異域?當無事時猶如此,況在患難?地球五大洲,隨處浪遊,或為遊學,或為辦事,必不能常留一處,則家眷居於遠地,不如居於近鄉矣。三、此土異服異言,多少不便,卿來亦必不能安居,不如仍在澳也,此吾所以決意不接來也。」直到來年的春季,這件事仍不能最終確定下來。三月二十四日,梁啟超又一次致信李端蕙,講到曾經準備接她到日本來,「因橫濱開女學校,欲請薇君(康有為長女康同薇)為教習,故吾之意欲令卿與同來也」。但忽然接到康老師的書信,要他趕赴美洲動員華僑加入保皇會,所以,只好將接家眷之事再一次暫緩推遲。不過,這一次梁啟超似乎並未成行。結果,到了秋天,梁啟超突然接到妻子來信,說她們已在父親梁寶瑛的護送下啟程前往東京,來與他團聚了。十月的一天,梁寶瑛等人乘坐的客輪停靠在長崎港,在此等候多時的梁啟超,終於看到李端蕙抱著女兒思順,和父親一起走上碼頭,全家人久別重逢,擁抱在一起,喜極而泣。

( 解璽璋:《梁啟超傳》,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年版 )

作者簡介:解璽璋,知名評論家、學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從事報刊編輯、圖書編輯二十餘年,曾獲多種全國及北京市文藝評論獎,著有《梁啟超傳》、《一個人的閱讀史》、《喧囂與寂寞》、《雅俗》等。

(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 謝敏 )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中國大部分領土迅速淪陷與西歐、蘇聯戰場的情況有沒有某種必然性?
吉田松陰以鄰為壑,儒學的普遍性規範在幕末日本走到盡頭?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