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禪師與畫行者的對話(二)

禪師與畫行者的對話(二)

禪師與畫行者的對話

對話:上能下弘大和尚(河北大華嚴禪寺住持)

鄭泰均(畫行者)

時間:2018年8月7日中午

地點:河北大華嚴禪寺禪修中心

大和尚:聽了鄭老師的介紹,我們會發現,他是很有悟性的一個人,他從小就能夠在磨墨之中,在聽爺爺講的傳統故事以及從雕刻、攝影裡面吸收到很多營養,也就是說,他是一個比較能夠觸類旁通、融會貫通的人,他的悟性是很高的。

鄭老師的經歷也很有傳奇色彩,這在他的微博、微信公眾號里都有介紹。那麼,這些經歷對鄭老師成就畫作又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或者怎樣的積累成就了這些智慧的表達的內涵?請鄭老師給我們介紹一下。

鄭泰均謝謝!我發現師父不單在佛法這方面,在主持這方面都很厲害!

是這樣的,可能經歷這些事情,對我的畫作還是有很大的作用。比如磨墨那段時間,讓我吸收了一些傳統精神、人文氣息。有人看我的畫作,會有很強的立體的感覺,這個立體感其實跟我雕刻的時候探索那種立體空間的存在有關,所以在寺院雕刻佛像這段經歷,對我的水墨裡面的立體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我還有一段經歷,我跟師父都是廣東人,在我們廣東有一種劇目叫粵劇,有一段時間我在粵劇團做一些場景布置,做道具還有燈光布置這些。粵劇多是一些傳統題材,需要一個很強的空間布置,我在布置粵劇舞台時候的那種空間感,不知不覺也融入到我的水墨裡面。所以你看我的水墨畫有西洋畫裡面那種空間感,其實不是從西洋畫裡面吸收的,反而是在粵劇裡面吸收的。

還有我畫作裡面的那種線條的感覺,雖然後來我減弱一些,但是裡面很多也出現一些大量的線條,這些也是以前臨摹《芥子園畫譜》的時候,從傳統的一些筆法、皴法裡面學習到的。我特別喜歡臨摹漢隸,最早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張全碑,最近我又特別地去學習了曹全碑,我發現裡面那種書法的結構和那種構成,很多人說它是古代的東西,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覺得它是沒有時空性的。就好象我們讀經書,「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這個「一時」,並沒有說是公元什麼什麼時候,但是你每一次讀都好象是現在。我覺得書法也創立了一種時空性,它有一種很強的現代的美感,所以我很多章法和構圖裡面運用了一些書法的構成,所以它既有古典,又有一種現代美。其實我覺得美是超越時空性的,就好象佛法一樣,我覺得佛經那種語言文字的美,特別是《心經》,翻譯過來,它都不單是那個時代的一種美,現在我們讀起來一樣是一種美。所以從經典還有書法裡面,我吸收了很多古代的審美元素,並使之跟現代結合。

那麼說到抽象這一點,其實我也沒想過要畫抽象畫,但我有過幾年時間一直在讀誦《金剛經》。今天早上我跟大家分享的時候,也分享了我帶著那本《金剛經》出去遊走的那幾年的一些經歷。《金剛經》裡面有一句話對我觸動很大,因為我以前一直在糾結怎樣把一個人畫得惟妙惟肖,後來我發現,拍照的時候一按快門就已經很像了。我以前畫一個松鷹圖,可能就畫幾個月,為了鷹的每一根很細的毛,還有嘴的那種很堅硬的質感,要一層層地渲染。但後來我發現,《金剛經》裡面有一句話,「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可能我的理解不一定是對的,但是它對我的繪畫起了很大的幫助。我覺得,在我畫的像裡面,可不可以也是諸相非相呢?它只是我一種心性的流露,而不一定非得要用某一個形象來表達,在我的筆墨裡面有一種韻律,墨的五色可以變化幾千種色,當我真實的情感很自然地流淌在我的墨色裡面,它是不是也是一種諸相非相呢?這個問題我也想要請教一下師父。(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北大華嚴禪寺 的精彩文章:

【華嚴講堂】什麼是業障
真正能夠作為自己依靠的是道德操守

TAG:河北大華嚴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