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豆瓣高評8.6竇唯力挺,感動國外的國產電影,拍出最真實戳淚的北京…看哭!

豆瓣高評8.6竇唯力挺,感動國外的國產電影,拍出最真實戳淚的北京…看哭!


「融雪沒有說一句話,大地卻已淚流滿面。」——電影《我們倆》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其實,很多時候,

比金錢更讓人疲憊的是,人心的冰冷。

今天,要跟大家講述的是一個真實得讓人心酸的故事,不過,這不就是生活嘛。




我們都知道,竇唯(竇大仙兒)近乎退出大眾視野,但「即使不在江湖,江湖仍有他的傳說」。



而這部影片《我們倆》,在僅看過粗剪錄影帶後,竇唯就決定為它作曲,沒錯,製作所有配樂。




他為這部電影做了一張專輯,一共23段曲子,分別以電影中的情節命名。







似乎正印證那句老話:好的電影配樂彷彿沒有配樂。「沒太多,沒缺少」。




竇唯曾用真實來評價這部電影:

「《我們倆》是一部滿含深情、別有風味的大眾電影,因為它接近真實,所以我喜歡。」






就是這樣一部,不到10個演員,製作成本不足200萬的影片,在豆瓣上更是獲得8.6的高評,而且囊獲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最佳女演員、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等,與此同時在日本電影界引起廣泛關注。




縱然,電影中甚至沒有太多的對白,也不需要太多的語言,只因為充溢了足夠的情感。




生命本沒有色彩,然而正是與他人的碰撞中填滿自身的空白而使生活五顏六色、斑斕絢麗。






故事的開端,一個初到北京求學的租客和一位衚衕獨居老太房主的周旋。




她們互相傷害,互相安慰,互相扶持,共同面對他們眼中這個瑣碎、複雜而又孩子氣的世界。




從陌生、距離感,到矛盾衝突,以及冰釋前嫌後的珍重,到最後的難以割捨,是那麼的鮮活真實,悲涼又溫情。







顯然,女孩的到來,為老人孤獨無助的老年生活增添了生機。



「幾十年了,這院也沒這麼熱鬧了。」老人說道




或許,你以為故事肯定從一個溫暖的情節出發,不,正如千千萬萬個「北漂族」一樣,同樣為了求學而不遠千里到北京的女孩,只渴望在學校附近找一個便宜位子落腳。







卻碰到了,按女孩的話說「快90了,像你這麼精明的可不多見了」。




打量女孩「窮學生」一個,但是她心裡卻掂量得清楚,「不能太低,地理位置好啊。也不能太高,畢竟是窮學生。」






沒辦法,最後女孩子只能妥協。對於精明老道的老太,女孩即使心裡委屈言語也無法佔上風。這不就像,生活里租客與房主的縮影寫照嗎?




之後,倆人便開始磕磕絆絆爭吵不休的主客生活。無論是安裝電話、繳納電話費,還是點電爐、借用電冰箱,女孩都覺得老太在處處算計她,而老太看她,也是打心眼裡的不順眼。







然而,矛盾的導火索,還是從「裝電話」開始。



在老太太的房裡,有唯一的一台電話,而這也成了女孩小馬和外界溝通的心靈慰藉,本來被要求付費打電話,小馬雖不言但也滿足。




但老太並不樂意,氣急的小馬要求裝分機,申明自己有裝電話的權利。而老人只說,「你有什麼權利,我是房子的主人,讓你住你就能住,不讓你住你就不能住。」




最後,倆人「不歡而怒」,小馬沖著老太說道:

「你是個壞老太太,怪不得沒有人伺候你!」




老太則大喊道:

「你是個不咋地的姑娘,沒小夥子會娶你!」






終於,最後小馬承諾,自己負擔幾乎全部電話費,老太太才允許裝了分機。




可是,事情並不簡單,電話費清單里「莫名」出現了300元的貴州通話費用,小馬和老太太都表示不是自己打的。




以至,生氣的老太趕走了小馬,撕掉了她貼的窗花,打掉了她掛的燈籠。(那時,正值春節)






還說,要把房子500塊轉給別人住。小馬氣得大哭,「你忘恩負義,認錢不認人!」




「說得對,不認錢認什麼,

顧別人有用么,都到我這歲數了,只能顧自己。」

老太太反問道







老太太本就氣不打一處來,後來又發現小馬瞞著自己買了供暖設備,因為那間屋子不僅破舊,更是漏風,對於北京的寒冬來說,真是刺骨難眠。




於是,老太直接責令她一個月內搬走!「偷用暖氣,還偷我的電,整條衚衕都斷電了,曾老的房子快著火了。你想把我燒死啊,我這是引狼入室啊!」







這次,關係徹底僵化,小馬頭也不回的走了,只留下老人落寞倔強的身影……其實,老人錯怪女孩了。




原來,電話是孫子打的。儘管,矛盾的緩解也是從他開始的,為小馬接分機,解決兩人的電話糾紛。可矛盾的放大也是他,但慶幸的是關係的親密,也是從這萌發的。




悔恨不已的老太,盼著小馬能回來,可以有個人吃個團圓飯。老太太默默掛回了小馬布置的燈籠,每天望著院門兒。







終於,午夜鐘聲響起,老太太終於等到了——無處可去的小馬。這一次,兩個「無依無靠」的孤獨人兒,感受到了彼此的重要,兩顆「封閉」的心打開了。




我想,老人那句:

「希望來個收破爛的、收水費的、走錯門的,敲門可以說說話,要不然,語言能力都退化了。」




就是最讓人心酸的,獨居的孤寂,精神信念都快沒了,活著成了數日子。







也許是雞毛蒜皮里出真情,日子春去秋來,老太看著女孩的生活一點點變化,成長了、戀愛了、以及心傷了……她晚年的孤獨因為這些也沖淡了不少,漸漸她們成了彼此的依靠。







看到這,可能你會說,老太太狠心、狡猾,殊不知她所有的孤獨和防備,只不過是想外殼堅硬到無人傷害。




老太太年輕時,當過兵,騎過馬,救過傷員,抽過大煙。可丈夫結婚第二年就走了,一輩子沒有孩子,只收養了一個女兒。




她這一生,自己就是唯一的依靠。養女以及孫子,從來沒真正盡過孝道,至少精神上的陪伴並沒有。







不得不說,人與人的關係就是這樣奇妙,

孤獨的靈魂是需要真摯的情感來撫慰,而這種情感往往又是最稀少的。




關於親情與愛,有時扔掉血緣才能看的明白。





做鬼臉來化解老人「嘮叨」的小馬




可是,故事的結尾並沒「戲劇化」或夢幻化的圓滿,最後,女孩搬出去與男友同住,臨走時,老人顫微無助的看著女孩,拉著她的手,連說四句,「真搬走了,真搬空了,真搬空了,就這麼搬空了?」




字字揪心,絕望和無助。就這樣,老人又回到原有的生活軌道,寂寞、冷清。





小馬和老人關係緩和後,就像照顧自己奶奶一般,悉心的陪伴著老人。




小馬離開了四合院,帶走了自己的行李,也帶走了老太太的全部希望。




在年邁的孤獨面前,一切偽裝都不堪一擊。從前,習慣一人,奈何你讓我看到生活的希望,原來人生還有溫暖。







一切回到從前,老人一坐就是一整天的日子。只願,收破爛的、查水表的、走錯門的上門,嘮上幾句。




小馬心裡難受,也只能承諾,以後多看看她。畢竟年輕人的生命都要持續向前。而老太太的生命,卻留在了原點。







小馬走後,老人的孫兒要結婚,為了給他們騰房,她被養女送到郊區一間破平房裡。




其實,從小馬走後的日子,老太的信念就已垮塌,精神沒有寄託,身體也不中用了,病倒了……




女孩得知,匆匆跑來看老人,緊握住老太那雙滄桑的手,或許,人想抓住的未必是女孩的關心,而是對溫情和生活的需要。




最後,老人辭世了,女孩蹲在天橋上,看著手機,空白、不知所措。







影片看完,悲不知,喜不問。靜靜的才發現故事已經講完。




可能這部電影,簡單的甚至有些沉悶,但是當你真正進入這種角色和情境之中的時候,你就會情不自禁地盼望著故事能夠繼續。




人生如四季,春夏秋冬走完,生命也將近,無論完美與否。老人的離開,小馬生活的向前,明天又將上演什麼,無從得知。







其實大部分人在生活中對於情感的表達都是頗為吝嗇的,真正的感情並非來自什麼典型事例,而是生活中每一點一滴的磕磕碰碰,還有溫情。




孤獨的人或許都是相似又惺惺相惜的吧。







年輕的我們為了生活奔跑著,不去回頭看。只是

單純的認為今天還在的人,明天也應該在。




可當我們站在時間的節點,就會發現那些我們存在過的回憶,那些人與事,都消失得太快太快。




在我們正處朝陽時,他們卻處餘暉的歲月里,

時光那麼長,不要等來不及時再說「我愛你」。







「庭院深深深幾許,鰥寡孤苦誰人訴?」




一個再舒服的拐杖,也比不上一隻溫暖的手。光陰荏苒,日月如梭,在可以愛時,記得好好疼愛,

沒有什麼比陪伴更重要的!





五分鐘看完電影《我們倆》




編輯/朦朧的美少女


本文系創意果子原創文章




轉載須知


轉載時後台回復「轉載」二字,


無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朋友圈隨便轉發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意果子 的精彩文章:

12張偷窺你的漫畫,你中槍了幾個?
曝光假疫苗,人頭被懸賞500萬,冒死將150餘人送進監獄……王克勤,你太TM牛了!

TAG:創意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