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用於製造業人工智慧投資項目不到1% 鴻繹智庫科創專家交流會

中國用於製造業人工智慧投資項目不到1% 鴻繹智庫科創專家交流會

近來有兩個新聞吸引了鴻繹智庫團隊的目光,一是全球重型機械產業巨頭三一重工,宣布將參與設立工業互聯網產業基金,此基金規模將達到40億元,主要瞄準包括物聯網、智能製造、互聯互通等工業4.0項目的先進技術投資。

而另一個規模更大的投資案,來自於先前已宣布將在未來5年投資800億元進軍機器人產業的房地產開發集團巨人碧桂園,於日前剛剛宣布其全資子公司廣東博智林機器人公司與佛山市順德區政府簽約合作,將在當地落地開發建立機器人谷,此機器人谷園區面積規劃規模將達到10萬平方公里,以人工智慧、智能製造、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開發,作為機器人谷園區發展的主軸。

從三一重工、碧桂園這兩家分處不同領域的巨頭企業近來均擴大投資布局智能製造的動作來看,可以確認的是從最早的工業4.0、到更明確定義細分的智能製造、進而到與由產業升級帶動經濟轉型的工業互聯網,已然成為所有行業巨頭長期投資布局雷達上最明亮的目標點。

不可否認的是,不論是人工智慧、或是機器人,都被認為將成為拉動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動能,這些新興科技所能帶動的效益,除了提升勞動生產力、拉動GDP增長外,對於整體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也將帶來更關鍵的內化效益。

但不論是工業4.0、智能製造、抑或是工業互聯網,在過去幾年都已是被喊的震天價響的產業發展重點,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仍阻礙許多認同轉型升級智能製造、打造工業互聯網模式的企業發展腳步。

智能製造大風吹起,落地實現還差最後一里路

事實上,在既有智能製造流程中有幾大關鍵元素,包括了數據、人工智慧演算法、先進位造機器人,就個別元素獨立發展的狀況來看,其實在國內已然有相當蓬勃的發展進展。以人工智慧來看,根據前不久所發布的《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8》來看,中國人工智慧市場整體規模的平均年增率已達到40%以上,單以2017年整體市場規模來看,就已達到237億元,年增率更是突破平均值達到67%,而根據這份報告估算,2018年的年增率預估將上看75%。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國內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實際導入於製造業的比重仍低,根據德國企業軟體大廠思愛普(SAP)所提出的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中國過去3年最大投入的300項人工智慧項目中,23.4%系用於商業零售領域,18.3%用於自動駕駛,而用於製造業的人工智慧投資項目僅不到1%。

如此懸殊的差距,其實不只發生在人工智慧在與智能製造、與製造業相關的工業互聯網領域,即使在機器人產業發展中,也可看到同樣的困境。積極投入機器人產業的碧桂園就在其發布的資料中提到,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密度約為80台/萬人,韓國最高約為728台/萬人,美國則為342台/萬人,但中國僅有72台/萬人,不但低於平均值,也落後其他國家甚多。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狀況出現,最主要的兩大關鍵因素,包括了相較於消費零售業、或者是全新開展的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應用領域,智能製造與工業互聯網的實現場景,都是仍在持續運作生產的製造業,其中牽涉到不只是單一生產線、單一生產據點、甚至單一生產層面的變革,而是整個公司流程、甚至是管理文化的改變,這其中自然需要更多的轉換與融合,另一個則是在人才、技術、實施路徑、產業生態上的瓶頸仍然存在,這讓許多企業即使有心投入,卻也可能無力實現。

人工智慧不等於工業人工智慧,跨界科研資源加入刻不容緩

相較於一般外界所理解的人工智慧,其實與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中所導入的 「工業人工智慧」仍有不同。身為富士康科技集團推動新製造、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最高AI顧問,辛辛那提大學講座教授李傑在先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提到,所謂的工業人工智慧包括了分析(Analytics)、大數據(Big Data)、雲端(Cloud)、專業知識(Domain Know-How)、證據(Evidence)。

對於當前智能製造所遭遇的問題,李傑認為當前的人工智慧其實還不見得能夠完全符合工業人工智慧的需求,因為相較於工業工程里所提到的PPM(百萬分率)的概念,目前一般的人工智慧若要應用在智能製造領域仍有一定程度的困難。

事實上,目前國內許多產業越來越能夠理解 「數據」價值的重要性,因此,在收集數據的投資上,其實都已開始開展或啟動,但收集數據只是第一步,數據的處理分析是更為龐大且複雜的事。就曾有企業苦惱:收集了許多數據資料,但因為缺乏明確完整的規劃思維,最後的結果就是,滿坑滿谷的數據資料像是散落一地般的雜亂無章,完全無法被有效利用,更遑論進一步導入AI演算法模型。

又或者,即使已經導入智能製造系統方案,但在實際現場運作的過程中,卻發現「人工智慧」與 「人類智能」衝突的情況,例如,對於某些工廠而言,會根據其長期累積的生產專業知識,就已設定生產環境的溫濕度,當特定設備溫度達到某一水準時,就會自動斷電停工,以避免出現危險。但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智能」來自於多年經驗的累積,如果此工廠從來沒有發生過溫度過高的安全意外,即使數據收集分析、導入AI演算法模型、建設完備的物聯網控制環境,當有天出現溫度異常時,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套完整的智能製造系統方案,但實際上卻不見得能夠真正符合 「智能製造」的真正含義,因為其中仍必須與跨領域的專業領域知識進行融合,並能同步反應作用。

也因為如此,儘管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等領域都已發展了一段時間,但若要真正落實到智能製造等實地場景應用,仍然需要相要更多的創新科技資源的注入,因為,當前遭遇的許多困難,顯然是既有方案力不從心的,需要更針對性、更切實的針對智能製造或工業互聯網的科學研究與科技創新力量的加入,再加上大量跨界專業知識的融合。

政策方向明確,產業交融溢出效應可期

在前不久舉行的智博會上,工信部再度明確宣示,智能製造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因此,將加快實施智能製造工程,優先培育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信部規劃近期將組織研究制定出台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融合指導意見,其中製造業將會是當中的重中之重,加快布局高水平的人工智慧創新基地與開放平台,並搭建產業對接平台,加快形成一批具有特色並有帶頭效應的人工智慧產業集群企業。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儘管今年以來國內風投資金持續緊縮,許多項目融資其實已然遭遇困難,相較於單一模式創新為主的互聯網或消費性2C項目,許多2B項目卻還是在這段時間有著不錯的融資表現,特別是具有深度核心科研技術能力的2B項目,仍受到投資機構的關注與青睞,在此其中,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新製造相關的項目,就是其中的熱點之一。

由此其實也反應出,就整體大局趨勢發展來看,不論是工業4.0、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其實都已逐步清楚的定義出未來產業升級轉型發展走向,而由技術創新帶動應用加速落地實現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強烈。

不論是需要應用創新科研技術進而加速推動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落地,推進其自身轉型升級的製造業企業,又或者是看好未來發展趨勢,投入開發相關應用解決方案的智能製造技術/設備/方案提供者,更或者是希望提前戰略布局進行投資的企業集團與投資機構,其實都在持續尋求來自科研與科技創新的新興動能加入。

而鴻繹智庫身為連接科研能力與產業能量的新興科技開放平台,面向科學家、科研工作者、科技創業家、企業、機構投資人,提供從科學到科技,從科技到產業的完整價值傳遞服務,其中最主要的目標工作,就是要打開科技人才和產業資源的通路。

在這波從工業4.0、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的大潮中,鴻繹智庫看到了來自科研領域蓬勃發展的科研能量,也看到了來自不同行業企業、甚至是投資機構,對於布局未來趨勢的明顯剛需,為了加速推動科研與產業在智能製造與工業互聯網落地應用實現轉化交流,鴻繹智庫聯合搜狐科技將在2018年9月26日舉行鴻繹智庫科創專家交流會Vol.2,主題為 「工業4.0 X 智能製造 X工業互聯網」,在此次會議中,我們將邀請多位科學家、科研工作者、科技創業者,分別就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科研成果與觀點的分享。

一、智能製造的數據科學應用場景

二、人工智慧落地智能製造的難與易

三、機器人與先進位造的前瞻發展

目前已確認的嘉賓包括:

中科院系機器人創新企業研究院院長講解下一代機器人邊緣計算控制器

網路信息安全專家關於安全信息技術及大數據的分享

控制理論研究科學家講述理論與移動機器人應用的結合

數位來自工業企業端的技術代表分享技術與產業結合的癥結與經驗

計算機系智能技術與系統科學家分享工業數據有效融合的計算機模型和演算法

此外,我們也特別希望邀請更多領域的製造業企業、投入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領域發展企業、以及將智能製造列為主要投資項目的投資機構共同參與交流。由於此次交流會仍采閉門型式進行,將以報名及審核順序優先邀請參會。

關於鴻繹智庫

2018年6月2日,DeepTech 深科技正式宣布與富士康科技集團攜手共同發起成立「鴻繹智庫——新興科技智庫平台」,此一平台將成為全新形態的、連接科研能力與產業能量的新興科技創新驅動力量,打開科技人才和產業資源的通路,建構數據科學驅動的科研服務平台。

鴻繹智庫將是一個開放平台,面向科學家、科研工作者、科技創業家、企業、機構投資人,提供從科學到科技,從科技到產業的完整價值傳遞服務。

鴻繹智庫科研服務平台將分階段對產品及服務進行迭代,在智庫運營初期,將以線下活動為主,將以大型峰會、技術、人才、資本相關中小型閉門會議、數據競賽、黑客松、技術項目路演等形式為主,同時結合科技行業報告、科技發展趨勢報告、人才報告、科研成果盤點等報告的定期發布。一方面為企業提供發展戰略層面所必須的信息及資源,另一方面為科研人員或技術創業者們提供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所需的資金支持或產業商用的渠道。

歡迎有技術導入需求的企業高層、產業界及戰略部門人士聯繫我們:contact@honyiresearch.com

科研工作者創業者可聯絡:experts@honyiresearch.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晶元創投教父」陳立武,他「痴迷」晶元產業三十載
納米技術在操縱分子方面取得突破進展,將平面大分子「立起來」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