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國古代如何區分銅錢面值?

中國古代如何區分銅錢面值?

國古代的銅錢,主要是圓形方孔錢,除了年號基本沒有標明面值,比如開元通寶,銅錢上一半只有這四個字,沒有面值。那麼古代人怎麼區分銅錢的面值呢?中國古代銅是硬通貨,銅有多少就值多少錢,所以銅錢的重量就是錢的多少,人們主要就是看銅錢的大小、掂量其重量,估算其面值。

大觀通寶,小平錢。

最基本的銅錢一般是通寶,也就是小平錢,是最基本的貨幣,最小貨幣單位,就是我們常說的一文錢,銅錢直徑約2.5厘米大小,重3到4克。這種銅錢如果標明面值就是:一文。

比小平錢個頭大的、重量重的都是大錢,大錢也叫重寶(但這不是絕對的,南宋時有N種「X寶」,有的通寶也是大錢),比如折二、折三、當十、當百等。

折二錢,就是等於兩個小平錢,直徑約2.8厘米大小,重約5至8克,標明面值就是:二文。

紹聖元寶,折二錢。

以此類推,則折三錢,等於三個小平錢,約3.1厘米大小,標明面值為三文。

折五錢,即當五,等於五個小平錢,約3.8厘米大小,面值就是五文。

折十錢,當十,等於十個小平錢,約4.1厘米大小,面值就是十文。

大觀通寶,折十錢,相當於十個小平錢,價值為十文。

之後還有當五十、當百、當千,這種一般就把面值標明到銅錢上了,原因嘛,請接著看。為什麼古代不直接在銅錢上帶上面額?原因也很簡單,還是因為銅是硬通貨,一枚錢價值多少,在古代人眼裡,就是看這枚錢含多少金屬,這和現在認可紙幣的名義面值是有很大區別的。那麼這一坨銅,鑄小平錢可鑄100枚,則貨幣價值等於100文。如果銅錢可以帶面值,那麼統治者的貪婪慾望就會開始作祟,官方就會用同樣的這坨銅,鑄造成「當百」的,把當百2個字鑄在銅錢上就好了嘛,大不了鑄造10枚,看起來每枚都比原來的小平錢重很多,但這坨銅就變成了貨幣價值等於1000文,官方賺了10倍。

咸豐元寶,當百銅錢。統治者的貪婪是無法輕易填平的,所以之後會出現當千、當萬的銅錢,這時發生了什麼?就是通貨膨脹。而且劣幣驅除良幣,老百姓會把重量更划算的小平錢全部留在手裡,而把重量打折扣的大錢儘快花出去,久而久之市場上的小平錢就會消失,造成市場上貨幣短缺。重要的是古代經濟彈性又不好,通貨膨脹又加上貨幣短缺,古代人基本沒有能力搞定,進而就會經濟崩潰,改朝換代,所以歷史上的皇帝們都不太敢這樣搞。這也解釋了前面的一個問題,在清朝咸豐之前,清朝沒有發行過重寶,咸豐之後,清朝財政緊缺,開始鑄造咸豐重寶,先是當十,然後當五十、當百、當千,這種銅錢不可能按重量來衡量,否則當百的銅錢要1斤重,所以只能標記面值。

錢幣收藏價值主要取決於以下幾點:

屬於什麼幣種?

當時鑄造局發行量?

現存世量?

屬於什麼版本?

發行背景及歷史意義?

備註:收藏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從古至今,錢幣收藏價值最主要的一點,一定要分版本。並不是每個錢幣都是幾十萬幾百萬。非專業人士還是謹慎接觸較好。

以上藏品圖片均來自網路,真偽不做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匯聚天下 的精彩文章:

影響古幣收藏價格的幾個因素!
永通泉貨名字起的好有啥用,沒用幾天就廢了!

TAG:匯聚天下 |